邂逅唐伯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7章 姑苏逸事(上)

第十四章姑苏逸事

先生和张灵、都穆他们都明白,复古倡新的本意,是他们都有些厌倦传统意义上的那些枯燥文字了。但对于他们几个人来说,争论似乎毫无意义,因为最终他们选择了各自的道路,虽然有些还是相通的。比如都穆的诗话,比如张灵在诗画上的狂放。而祝允明仍专注于他的字,不过亦在诗文上稍稍加了些功夫。

先生的投入,除了诗画,还有词赋。其中先生一定作过许多赋,可能多数失传了吧?现代社会仅存先生两赋,一为《金粉福地赋》,是先生在中得江南解元之后所写,描写南京无限繁华。另外一首是《惜梅赋》,描写县庭内数株梅花清奇幽兰,惹人浮想连翩。关于诗词,那首《踏莎行》甚至是得允明奉称:“可怪春光,今年偏早,闺中冷落如何好?因他一去不归来,愁时只是吟芳草。奈雨双姑,随行随到,其间况味予知道。寻花趁蝶好光阴,何须步步回头笑……”

此一首,是描写那年春天的无限******?似乎还夹藏有对美人的眷恋。无怪乎文学评论大家曾于《文选》词旁朱批一字:好!再有一首《步步娇》:“楼阁重重东风晓,玉砌苦差蘭牙小,垂杨金粉消。绿映河桥,燕子刚来到。心事上眉梢,恨人归,不比春归早。”这是跟着祝允明去见珠珠之后写下的吧?哦!好珠珠,天下绝色佳人,亦不过如她一般。虽然允明对先生说,此间女人,只是怡情消魂赏心悦目,万不可动念私情。但若一点不念私情,岂不太过无情?

由此,先生竟郁闷许久。幸好这一段时间大家都在忙着复古,先生的心思也沉进去。但见秦汉唐宋之诗词歌赋博大精深,大家无不沉醉其中,一时竟把学业和其它事情给淡薄了。

不过数日,先生忽然厌学,偶尔也去允明家里,只是喜欢翻看徵明父亲文林先生的藏书。文林先生比较喜欢徵明和他交往,而且赏识他的文采和画艺,早就特意叮咛,先生可以随时到他家读书。此次先生来找徵明,徵明正忙着写一篇描写太湖的赋,顾不上他。先生只好随手从书架上翻看到一部《易安居士文集》,只翻看数页,怦然心动,一时朗诵出声:“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好!易安之词,真正是世间少有的好词。”忽然有人击掌,先生惊回头,却是允明。先生一时捧书起身,允明只数步上前,一把夺过他手里的手看。允明两眼紧盯着先生笑道:“子畏,咋喜欢上易安居士的文词了?是不是想她了?”先生瞅一眼远处的张灵和徵明,不觉脸红,羞恼道:“谁想她?你不是说过,那些本来是非之地,不可胡乱招惹吗?”

“是啊!是个好男人,的确不该招惹。但有一件,明明是薄情寡义之地,分明却是我等寄情向往之所在,这是为何?是因为她们的性情?才情?说句实话,我喜欢那种地方,根本不是人们所想象的原因,我真是喜欢与那些水一样的才女在一起吟诗诵歌,或者写意水山人物,或者题写匾额,她们认我的字,识我的画,可以让我心理上得到无限满足。对于这些人,我只能尊敬有加,又岂单单为了声色?”

“哦!你说的可能有些道理吧!以前我也一直认为那些地方肮脏,现在,竟不那么看了?”先生一时若有所思。

“不如,咱俩再去看看她们吧!倒有许久未去了呢!”允明看先生有些动容,干脆道。

“不不,我是真想去,可又不敢去,我是害怕和那个珠珠……,允明你要知道,那次离开时,她竟流泪了。她的泪水又代表着什么?老祝,你说,我该咋办呢?”

“她还守着你哭鼻子啊?子畏,你可千万不要信她们。我以前曾跟你说过,只是跟她们饮酒对诗作乐,万万不可胡乱动情。”

“那么你,你整天出入红粉世家,你又是如何做到不动声色呢?”先生忽然问。

“我?”老祝想不到先生如此问,脸一下子红了。但他毕竟老到些,略略沉吟一下,笑道:“我人老年纪大,脸皮厚些,再则她们只是喜欢我的字,根本看不上我的人。行了,你就不要取笑我了。哎小白虎,要不咱把张灵和徵明也叫上吧!我老祝这几日替人家写了几家墓志铭,额外得了几两银子,正好快活快活。”

“你倒是大气,拿替人家写墓志铭得来的银子,带我们到那风花雪月场合快活,亏你老祝想得出来。哎!咱叫着梦晋可以,徵明断断不会去的。”

“我不信。要不这样,咱这一次就骗他一骗,看看他到底入不入咱俩网榖?”

先生一时击掌,忽然又想起什么,道:“对了,还有刘协中,可是有好些日子未见到他了。咱今日叫上他好不好?”

“他啊?他跟你们又不一样,凭他家家训,倒是一个老实孩子,还是不要招惹他为好。”

两个人一商量好,先生立刻放下手里的书,赶去叫张灵和徵明。不想张灵看看天时,说要回家帮父亲做些活计,先自走了。倒是徵明,一听是邀他到城内赏诗会友,大喜,当场答应,将刚刚作下的一首诗压到桌子上,立刻跟着出门。

前面说过,某种程度上,苏州的繁华似乎比不上南京,只能列于江南第二,皆因为南京曾是数朝数代国都,在大明王朝时又是开国之都,因此南京所具有的都市繁华兴盛自不必说。其实自古对苏州的定位崇高无比,比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指的就是苏杭两地的美丽景致。但作为经济和工业城市来说,大明之时的苏州似乎应是江南第一强市,皆因苏州两大特色全国独一无二,其一是工商业的发达,这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工业体系,比如历史上有名的“苏州织染局”,自宋代就开始设置了,因为官府的重视,苏州城内的手工丝织业和棉纺业所拥有的地位,也是全国任何一座城市都无法比拟的。

除丝织业外,苏州城内当时的手工业还包括刺绣业、金线业、染布业、踹布业、冶金业、造纸业、印刷业、蜡烛业、漆作业等等。试想一下,中国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所从事的主要商品到底为何物?不就是丝绸吗?当然,发达的手工业,同样带动了商业流通业的高度发达。

据史书载,至明成化年间,亦就是先生所在之世,苏州已是“列巷通衢,华区锦肆,坊市棋列,桥梁栉比”,所谓“枫桥之米豆,南濠之鱼盐、药材,东西汇之木排,云委山积”。繁荣景象触目皆是。后世所传先生之文稿中亦曾有先生亲手描绘,即《阊门即事》诗中所称:“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买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诗中描述了来自各地的富商大贾操着不同的方言通宵达旦地进行巨额交易的情景,完全是当时苏州商业兴盛、贸易发达的真实写照。

但苏州崇高的历史定位,似乎不仅限于以上内容吧?这里就要讲到其二,苏州文学的繁荣,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由于相关人物前面已经介绍过,在此不一一举例。

先生和允明、徵明三人出门之后,所到之处,无不店铺林立,商贾各按礼数经营。临街之处,另有无数行人匆匆,包括菜农小商,亦有蹲在街头贩卖字画之落魄文人。三人正行处,徵明眼尖,一眼看到一书生模样之人,穿着破烂,蹲于当街摆一幅小楷线装册页,题名“千字文”,翻看册尾,落款竟是“成化丙午仲夏九日太原祝允明书”。先生和允明等三人见了好奇,一齐上前。徵明看过之后,摇摇头,小声在允明耳边道:“老祝,看样子你已经是咱苏州府的名人了,竟有人敢在街头仿你的字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