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重返棋坛
五年后
杭城的春天总是来得悄无声息,一场细雨过后,满城的桃花便争相绽放。
林雨晴站在公司窗前,看着楼下的行人匆匆而过。
二十七岁的她已是某知名广告公司的策划总监,西装套裙,妆容精致,气质干练而疏离。
她的目光落在对面写字楼的玻璃幕墙上,那里正播放着一则围棋用品的广告。
五年来,她几乎不曾在公共场合驻足观看任何与围棋相关的事物,但这种本能的吸引却始终无法消除。
“林总,下午三点的会议资料已经准备好了。”
助理敲门进来,放下一叠文件。
林雨晴收回目光,点点头:
“谢谢,你先出去吧。”
刚要翻开文件,屏幕上弹出的新闻标题却吸引了她的注意——
《围棋世界冠军陆时元首次回国参赛,将出席林正远纪念赛》。
林正远纪念赛?
林雨晴愣住了。
五年了,自从父亲去世后,她几乎切断了与围棋界的一切联系。
而那个名字——陆时元,父亲临终前提到的弟子,如今已是世界冠军。
她搜索起陆时元的资料。
照片上是一位神情专注的年轻男人,眼神冷峻。
二十九岁的他在过去五年间连续两次获得世界冠军头衔,被誉为“冰山棋王”,棋风严谨稳健,攻守兼备。
“原来你做到了啊......”
林雨晴喃喃自语,一种复杂的情绪在心头涌动。
她依稀记得葬礼那天,这个年轻人默默站在角落,对她点了点头,眼神中是深沉的哀痛和某种难以言明的承诺。
手机铃声打断了她的思绪。
来电显示是“妈妈”。
“喂,妈。”
“雨晴,你看新闻了吗?要举办你爸爸的纪念赛了。”
母亲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激动,
“上周棋院的周教练来找我,说想办这个比赛已经很久了。”
“嗯,我刚刚看到了。”
“他们希望你能出席开幕式。”
母亲犹豫了一下,
“毕竟你是你爸的女儿,又曾经是青少年围棋亚军......”
“我吗?”
林雨晴苦笑,
“我已经五年没碰棋了,妈。”
“我知道,但这是对你爸爸的纪念,”
母亲叹了口气,
“周教练还说,陆时元特意为这个比赛回国的,他一直很尊敬你爸爸。”
林雨晴的目光再次落在陆时元的照片上,那张轮廓分明的脸上看不出什么情绪,眼神却格外坚定。
“我考虑一下吧。”
最终,她这样回答。
挂断电话后,林雨晴闭上眼睛。
父亲的音容笑貌在脑海中浮现,还有那个雨夜里的承诺——
“我会继续下棋”。
承诺最终变成了一场空,这是她心中最深的遗憾。
她的指尖下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节奏恰似落子的声音。
许久,她睁开眼睛,发现手指正有规律地点着不同位置,仿佛在棋盘上布局。
夜深人静,林雨晴又做了那个反复出现的梦——
广阔无垠的棋盘上,一颗孤独的黑子伫立在天元位置,周围空无一物。
她站在棋盘边缘,试图走近,却发现无论如何都无法接近那颗棋子。
突然,一只手从迷雾中伸出,落下一颗白子,就在黑子身旁。
她惊醒过来,额头布满冷汗。
那个梦自父亲离世后便时常出现,但今天格外清晰。
窗外,城市的灯火如同棋盘上的星辰,遥远而明亮。
下班回到公寓,林雨晴推开那扇五年来几乎未曾踏足的书房门。
尘封的气息扑面而来。
书房里的一切都保持着五年前的样子,父亲的围棋书籍整齐地排列在书架上,墙上挂着她获得的几个奖杯。
角落里的棋桌上,那颗孤零零的黑子依然静静地躺在正中央的天元位置——她离开时的无声告别。
林雨晴轻轻抹去棋桌上的灰尘,指尖在棋盘的纹路上游走。
这里的每一寸空间都承载着与父亲共度的时光,每一次对弈,每一次讨论,每一次欢笑与争论。
她拿起那颗黑子,感受着它在掌心的重量。
五年了,这个小小的黑色圆盘依然能唤起心底最深处的情感。
“爸,我辜负了您的期望。”
她轻声说。
目光落在书桌上,她走过去,拉开第三个抽屉——父亲临终前提到的地方。
里面放着那个精致的红木盒子。
她深吸一口气,打开了盒子。
里面是一摞手写棋谱,最上面放着一封信。
信封上写着:
“给我的女儿雨晴,当你迷失时打开”。
林雨晴取出信纸,父亲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雨晴:
当你读到这封信时,我可能已经不在你身边了。不要为我悲伤太久,生活还要继续,围棋之路还很长。
你或许会因为我的离去而暂时背离围棋。
这很正常,痛苦需要时间抚平。
但我深知,围棋已融入你的血脉,总有一天,你会回到棋盘前,重拾那份纯粹的热爱。
这些年来,我看着你在棋盘上的成长,比任何人都要骄傲。
但我最希望的,不是你拿多少冠军,而是你能真正享受围棋带给你的快乐。
盒子里的这些棋谱,是我一生中最满意的对局,也包括与时元对弈的几盘。
那孩子与你截然不同,却又奇妙地互补。
你的棋风如行云流水,灵动多变;
他的棋风如千年寒冰,冷静理性。
你们若能互相学习,必有所成。
雨晴,无论你最终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都请记住:
围棋如人生,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真正的胜负,不在棋盘上,而在自己心中。
愿你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与快乐。
永远爱你的父亲”
泪水模糊了林雨晴的视线,她将信纸紧贴在胸前,多年来压抑的情感如决堤的洪水般涌出。
等情绪平复,她开始翻阅那些棋谱。
最后几页是与陆时元对弈的棋谱,上面写着“时元十八岁”、“时元二十岁”。
父亲的评语从“计算精准但欠缺变通”到“已有大师风范”,字里行间流露着对这个弟子的肯定与期许。
她重新走到棋桌前,从棋罐中取出棋子,开始按照棋谱摆盘。
黑白棋子在她的指尖下复活,棋盘上渐渐浮现出复杂的局面。
多年未下棋的手法虽然有些生疏,但那种感觉,那种对棋盘的感知,仿佛从未离开过她。
当她摆到最后一步时,不禁愣住了。
棋局没有结束,而是戛然而止。
这是父亲生前与她对弈的最后一局,因为父亲突然病危送医,永远停留在了中盘。
棋盘左上角有一个复杂的死活问题,当时连父亲都没能解开。
“这里藏着围棋的秘密,也藏着你未来的方向。”
父亲当时的话语在耳边响起。
突然,一种冲动驱使她拿出手机,拨通了母亲留给她的周教练的电话。
“周教练,我是林雨晴。关于开幕式的事,我决定参加。”
电话那头明显一愣,随后是一阵欣喜的声音:
“太好了,雨晴!你爸爸在天上一定会很高兴的。”
“还有......我想重新开始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