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章 她已经无路可退
香雪坊后院。
祝掌柜欲言又止的看着乔清然,“姑娘,此事如此急迫进行,只怕破绽百出。”
乔清然岂能不知,无论做何事都要稳扎稳打,尤其是算计权贵,他们都是老狐狸。
一天之内发生如此多的巧合,等缓过劲来,他们估计会怀疑到她身上。
不过那又如何?她已经无路可退。
“不必多言,只管进行,让他们哭诉完立即跑,暂时不要回京。”
“是,我这就去安排。”祝掌柜见她如此坚决,便没再劝说。
她提步离去,乔清然补充道:“对了,将赵先生安排上,事后让他带人去浔阳。”
翌日。
林御史府门,前围满了人
有个书生装扮的公子,跪在林府府门前。他自称徐州进京赶考的举子,上元节跟林家七姑娘一见钟情,定下终身,只是没曾想他春闱落榜了。
林大人不愿将闺女许配给他,将林七姑娘关在后宅中。
他自知配不上,不愿纠缠,准备回徐州,等待三年再来京赶考,临行前却收到林姑娘的书信,让他上门求亲。
书生一脸悲痛,他朝着紧闭的府门,重重磕了一头,额头血迹斑斑,他却丝毫不在意,深情款款道:“还望林大人,成全我与柒瑗,我定待她如珠如宝。”
柒瑗是林七姑娘的名,不过,这并不是秘密,大梁国相比前朝开放,姑娘家允许抛头露面,甚至立女户。
何况林七姑娘还是京中有名的才女。
正所谓才子配佳人,围观群众又在书生,描述的爱情故事里感动的一塌糊涂。
立即就有人抱不平的冲上前去敲门,“林大人门第固然重要,可这位公子待您家姑娘一片真心,还请大人给他一个机会吧?”
“就是啊,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林大人,这位公子这次科举失利,不代表下次不会高中,您何必如此固执,非要拆散一对有情人。”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林府大门紧闭,府内更是乱成一团。
林御史气得吹胡子瞪眼,恨不得打死惹来麻烦的林七姑娘。
林七姑娘委屈解释:“爹,女儿真没和人私定终身,您仔细想想,中元节前几日,女儿大病一场,怎可能出府游玩。”
林御史举着茶盏的手一顿,慌忙拦着他的林夫人一愣。
夫妻二人同时想起,中元节前,林七姑娘同友人踏雪赏梅,不料扭伤了脚,又受了寒,病了大半个月,更是被林夫人拘在家中,足足三月没出门。
怎么认识的那书生?他还说的如此信誓旦旦?
林御史为官多载,一下子就想通其中关窍,要不有人冒用他闺女的身份和那书生定情,要不那书生胡编乱造,诋毁他闺女声誉。
想通其中关键,他立即将未出阁的女儿,以及侄女喊来。
问清楚林家姑娘们,都不曾与那书生相识,他赶紧让下人从后门出去,前往大理寺。
与此同时,京城好几家大臣们的府邸,上演着同样的事情。
身份有贩夫走卒,有地痞流氓等等,故事更是编的离奇,总归和权臣们的闺女孙女私定终身,特意前来求娶。
都是沉浸在官场多年的人精,林御史能看破的事,其他大臣自然能看破。
事关女子名声,同样有大臣选择找大理寺卿,查明真相还自家姑娘清白。
然而,有心狠的大臣,动了杀心,准备拿污蔑闺秀清誉的男子开口,当事人都没了,时间长了,众人也就忘记此事了。
可等他们反应过来,污蔑的男子们早已溜之大吉。
一时之间,京城里热闹极了,吃瓜群众哪里管真相如何,看足了笑话,尤其是还有些人歌颂羡慕,那些男子编造的谎言爱情故事。
风头一度盖过了秦云峥抢婚一事。
作为受害者的权臣们,更加意识到不对劲,不管之前有何恩怨,如今全都齐聚一堂。
俗话说,巧合过多便是有人蓄意为之。
林御史:“各位大人是否察觉此事过于蹊跷?”
众人嫌弃的翻了个白眼,就是事出有因才聚在一起。
若说背后有人使坏,可这人似乎有点缺心眼,一下爆出这么多贵女跟人私定终身,但凡有点脑子的,必能猜出,事出有因。
可背后之人同时得罪的都是权臣,他难道就不怕报复?
众人一时灯下黑,怎么都想不明白,背后之人的目的。
沉默片刻后。
同为御史的徐御史咳嗽一声,“各位大人,可知这几日坊间流言,燕王和那差点成为三皇子妃的乔姑娘,并不相识。”
这事几位大臣确实有所耳闻,只是事不关己,他们并没过多了解。
齐刷刷的目光看向徐御史,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徐御史敛着眉,眼里闪过一抹精光,他简单解释下缘由,随后微微叹了口气,“怕是因为这些传言,那些人以为毁了姑娘家名声,就能得到富贵荣华,总归燕王就是如此,毁了乔姑娘清誉,却无任何惩罚。”
都说上行下效,他们赌一把又不会有任何的损失。
大臣们顿时变了脸色,商量一番,没有什么有用的线索。
心中纷纷埋怨上了燕王,无论如何,此事都是因他而起。
暂时还没人怀疑乔清然,毕竟她一个柔弱女子,这群人根本就没将她放在眼中。
几个大臣越想越气,揪不出幕后指使者,那燕王总该付出一些代价,否则他们闺女、孙女的清誉,凭什么被无故败坏。
还连累了家族名声。
商量一番后达成共识,大臣们散去,纷纷写了掺燕王的奏折。
夜色已黑,躲藏在暗处的人,趁着城门关闭之际,飞快出了城。
一行人见身后无人追来,舒了口气,快步走了一里,道路上停着两辆马车。
一行人面面相觑,眼神交流后确认是自己人,其中一人道。
“诸位,家主安排我去浔阳,可有人一同前往。”
说话的人,是白日里在林御史府门前的书生,只是如今他褪去一身长衫,穿着粗布麻衣,书生的文弱气质倒还是能窥见一二。
“敢问先生贵姓?”
书生客气一笑,拱手道:“在下姓赵,赵必先。”
“原来是赵先生,掌柜让我等……”
几人客气应对几句,知道都是同行,便纷纷上了马车。
无人察觉不远处的树梢上,黑影一闪而过,片刻后出现在燕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