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从拒绝拉帮套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天崩开局

一九六九年的春天来得特别迟,三月的风还带着刺骨的寒意,刮过苍茫的黄土高原,卷起漫天黄沙。

李平安上身穿着一件打满补丁的薄棉袄,腿上穿着的棉裤,裤脚高高吊起,露出一截冻得通红的脚踝,背上背着打补丁的行李卷,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回村的土路上。

远处,向阳大队的窑洞像一串褐色的纽扣,歪歪斜斜的钉在黄土坡上。

“真冷啊”

冻得鼻涕都流出来的李平安,停下脚步,伸出满是冻疮的手搓了搓通红的脸颊和脚踝,哆哆嗦嗦的嘀咕了一句:“以为九十年代的冬天就够冷了,没想到六十年代的冬天更胜一筹”

穿越到这个时代也有半个月了,李平安依旧适应不了这个时期的天气,前几天还好,缩在县里的学校里,县城的土城墙和县里的建筑能挡住不少来自黄土高原上的狂风。

可今天这二十里山路走下来,他只觉得骨头缝里都渗进了寒气。

原身这具身体也叫李平安,是和共和国一起诞生的苦命娃,曾经是向阳大队这个陕北穷苦山沟沟里的金凤凰,整个公社第一个考上县高中的文化人,公认的大学生种子。

可惜的是,入学时间不会,成了所谓的老三届,本应67年应届毕业的李平安,直到今年才被允许离校。

原身对于大学已经不抱指望,只希望能分个工厂的工作,也不枉读了这么多年书所产生的花费。

但是随着老三届毕业生分配政策下来,在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矿,面向基层的‘四个面向’政策下,农村户口的原身别说工厂了,连第一年每月八块生活补助的知青都没混上。

被学校给打发回家继续务农,美其名曰从贫农中来,回贫农中去,与公社群众相结合,支援家乡建设。

对此,李平安表示,可去你大爷的吧,支援家乡建设给个公社干部的身份啊,屁都没有一个,一个毕业证就给打发了,普通农民在这个时代建设个鸟的家乡?

原身一时间接受不了这个打击,给了后世李平安这个穿越机会。

后世的李平安人生经历是标准的小镇做题家模板,从一个农村八零后,靠着做题来到大城市,本科毕业后,顺利入职到一家规模还算可以的机械厂工作,勤勤恳恳在一线工作二十年。

在手上的大项目完成后,领了一笔丰厚的奖金,瞒着媳妇去会所关怀了一下身体,谁知道一觉醒来,什么都变了。

好在完整接收了原身的记忆,李平安也不至于在这个世界活不下去。

冬天的村子里空荡荡的,街面上看不到什么人,李平安顺着原身的记忆,一路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站在记忆中的房门口,看着眼前破破烂烂的木篱笆墙,李平安沉默了片刻,推门走了进去。

走进院子,推开自家土窑那没上锁的木门,由于窑洞内部的通风条件有限,房门一推开,各种生活的气味混着窑洞的土腥气扑面而来,李平安不自觉的皱了下眉。

不等李平安观察窑洞里的环境,身后就传来了一道复杂的声音:“哥,你回来了?”

听到后方传来的声音,李平安转过身,背着捆柴火的小妹李小秋正踮着脚站在门槛边,枯黄的发辫上沾着细碎草屑,补丁摞补丁的蓝布衫空荡荡地挂在身上,像株被风吹歪的苦蒿。

看着由于长期营养不良而导致瘦骨嶙峋,一阵风就能吹到的小妹,李平安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心里感慨着日子怎么能穷成这样。

随手将肩膀上的行李卷放在地上,李平安连忙挤出一丝笑容道:“我回来了”说着,快走两步连忙上前接过李小秋背上的柴火。

那捆柴火一入手,李平安不由得就是心头一酸,李小秋也就六七十斤,这么一捆柴火就有二三十斤,几乎是她体重的一半。

将捡来的柴火放在窑洞门口,和李小秋一起回到窑洞,李平安这才有机会观察窑洞里的情况。

窑洞没有客厅,卧室之分,类似与后世的公寓,可以用餐客卧一体来形容。

睡觉用的土炕在门口,土炕上铺着露着打着补丁的棉被,屋里除了几个修修补补快要散架的凳子外,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

看着眼前的场景,李平安在心里深深的叹息了一声。

正当李平安琢磨着未来怎么生活时,自从开头打了声招呼,就一直没说话的小妹李小秋有了动作。

只见李小秋在土炕角落里翻找了一下,从里面拿出了一个小布包递到了李平安身前:“哥,咱爸也没了,以后你就是家里的顶梁柱,这是咱家的全部家当,以后你就收着吧”

原身家里的情况简单,上小学的时候家里还有五口人,上初中的时候,家里除了兄妹二人,长辈只有一个父亲还在。

最近几年由于原身的原因,老父亲一直郁郁寡欢,直到去年底,报纸上高中生的毕业安置政策确定下来后,老父亲一口气没上来,就这么去了。

现在的李家,只剩兄妹二人相依为命。

看着李小秋那满是冻疮没二两肉的小手,李平安沉默了片刻,这才缓缓接过那个磨得发亮的布包。

小心翼翼的打开,露出了里面一小叠纸币,面值最大的是一张一毛钱的纸币,剩下的大部分都是印着大卡车的一分钱纸币。

李平安数了数,总共三毛八分钱,这就是这个家的全部积蓄。

看到自己哥哥数完了家里的积蓄,李小秋犹豫了片刻,小声的说道:“哥,咱家还欠大队四十块钱,爸活着的时候,在队里其他人家也借了不少,总共有十一块五”

听到小妹的诉说,李平安的心里当时就是一沉,原身不事生产的上了这么多年学,早就把这个本就贫穷的家给彻底掏空了。

沉默了片刻,李平安脸上强挤出一丝笑容,开口安慰自己小妹:“没事,要不了半年哥就能把家里的欠债给还上”

李小秋没说话,只用那古怪的眼神看着自己这个读书读傻的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