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1章 王府宴席暗较量
裴砚之眼底寒意骤凝。母亲此举分明是要将温如璃置于众目睽睽之下折辱。他薄唇刚启,却见温如璃几不可察地摇了摇头,那双秋水明眸里沉淀着他从未见过的决然。
“妾身...遵命。“
──────
巳时三刻,镇北王府正厅。
鎏金兽炉吐着袅袅青烟,丝竹声里,镇北王裴战高坐上首,鹰目扫过满座宾客,最终停在末席那抹素白身影上。
“这位便是齐阁老的未亡人?“镇北王捋须打量温如璃,眼中闪过一丝惊艳,“果然如传闻中一般品貌非凡。“
鎏金烛台映得满堂生辉,温如璃垂首行礼时,发间白玉簪折射出一道冷光,正落在镇北王案前:“民妇温氏,拜见王爷。“
她嗓音清泠似山涧水,在一众莺声燕语中格外醒耳。裴砚之指节微紧,目光扫过她不堪一握的腰肢——那里束着浅青丝绦,正是他梦中解过无数次的结。
“起来吧。“镇北王抬手虚扶,目光温和,“齐阁老生前与本王常以棋会友,更是砚之的授业恩师。你既是他遗孀,不必行此大礼。“说着,指尖轻点裴砚之身侧的席位,“且去砚之身旁就座。“
王妃指节一紧,青瓷茶盏在紫檀案上磕出清脆声响。她眼尾微挑,丹凤眼里凝着三分寒霜,目光如刀般扫向温如璃。朱唇忽然绽开一抹笑:“王爷既开了金口——“鎏金护甲轻轻点着案几,“齐夫人还不快些入席?莫要...辜负了这番美意。“
满堂贵女闻言色变。裴砚之身侧的位置向来是未来世子妃的专属,如今竟让个寡妇坐了?林月柔手中绣帕“刺啦“撕开一道口子,眼中妒火几乎要喷出来。
温如璃却不动声色,莲步轻移间月白裙裾纹丝不动。当她经过一众贵女时,不知谁伸脚一绊——
“当心!“
裴砚之箭步上前,玄色蟒袖卷起一阵风。温如璃踉跄跌入他怀中,发间茉莉香瞬间将他包围。她慌忙撑住他胸膛,指尖不经意擦过他喉结,激起一阵战栗。
“多谢世子。“她轻声道,耳尖泛起薄红。
这一幕落在众贵女眼中,顿时激起一片抽气声。林月柔猛地站起,珠钗乱颤:“姨母!她分明是故意的!“
王妃冷眼旁观,见儿子竟未立刻推开温如璃,护甲深深掐入掌心。她原想让这寡妇当众出丑,怎料反成了她投怀送抱的契机?
“都坐下。“镇北王突然开口,目光在温如璃腕间守宫砂上停留片刻,“开宴。“
丝竹声起,觥筹交错。温如璃跪坐在裴砚之身侧,为他布菜时宽袖滑落,露出一截雪白小臂。裴砚之盯着她腕间佛珠,忽然倾身低语:“师母好手段。“
温如璃筷尖微顿,一片嫩笋落入他碗中:“世子说什么?妾身不懂。“
“不懂?“裴砚之冷笑,在桌下猛地扣住她手腕,“方才那一跤,师母明明能躲开。“
温如璃睫毛轻颤,指尖在他掌心轻轻一挠:“世子既知道,为何还要接?“
这记回马枪杀得裴砚之呼吸一滞。他猛地灌下一杯烈酒,却听对面林月柔娇声道:“温夫人年纪轻轻就守寡,平日都做些什么消遣呀?“
满座贵女纷纷掩唇轻笑。谁不知寡妇最忌谈风月?这问题分明是往心口捅刀。
温如璃不慌不忙为裴砚之斟满酒:“抄经,煮茶,偶尔...“她眼波流转,扫过裴砚之紧绷的侧脸,“临帖。“
“临帖?“林月柔嗤笑,“临的什么帖?《女戒》还是《烈女传》?“
“《九成宫醴泉铭》。“温如璃轻抿唇瓣,“世子说,欧体最练腕力。“
裴砚之手中酒盏“咔“地裂了道缝。他何时教过她这个?那夜在书房,分明是她偷临他的奏折批语...
“哟,世子还亲自教导?“兵部尚书之女姚蓉阴阳怪气道,“不知道的,还当是收了个女学生呢。“
“不止呢。“林月柔冷笑,“我听说温夫人连世子的字都模仿得惟妙惟肖,不知道的...“她意有所指地扫过温如璃腰间丝绦,“还当是红袖添香,夜夜...“
“林月柔。“裴砚之突然打断,声音冷得像冰,“慎言。“
满座寂静。镇北王若有所思地看了眼儿子,王妃脸色铁青。温如璃却在这时夹了块胭脂鹅脯到裴砚之碗中:“世子尝尝,这道菜...甜中带辣。“
她指尖沾了点酱汁,无意识舔去的动作让裴砚之喉结滚动。这女人...分明是故意的!
“我饱了。“林月柔猛地站起,眼圈泛红,“姨母,月柔头疼...“
王妃安抚地拍拍她手背,突然话锋一转:“齐夫人既擅长临帖,不如当场写几个字给诸位瞧瞧?“
立刻有丫鬟奉上文房四宝。温如璃执笔蘸墨,腕间佛珠相撞发出清脆声响。当她俯身书写时,衣领微敞,露出一线雪白肌肤和那粒红痣。裴砚之盯着那处,忽然想起雨中佛龛里,自己曾用唇丈量过它的位置...
“好了。“温如璃搁笔,纸上赫然是“克己复礼“四个大字,笔势竟与裴砚之平日批阅奏折的笔迹有七分相似。
满座哗然。王妃冷笑:“好一个'克己复礼'!砚之,你就是这样'克己'的?“
裴砚之盯着那熟悉的笔势,忽然想起那夜在书房,温如璃如何一笔一划临摹他的字迹,如何被他发现后反将一军...他猛地攥紧酒盏,却听温如璃柔声道:
“民妇临摹世子字迹,是为追思亡夫。“她抬眼看向镇北王,“齐阁老生前最喜世子书法,常说...字如其人,端方正直。“
一顶高帽子扣下来,镇北王面色稍霁。王妃却不依不饶:“是吗?那这'礼'字最后一笔,怎么勾得这般...缠绵?“
众人细看,果然那笔尾勾出个婉转的弧度,像极了女子挽发时垂落的青丝。温如璃耳尖微红,正欲解释,裴砚之突然起身:
“儿臣教得不好,母亲要怪就怪儿臣。“
“砚之。“老王爷突然开口,声如洪钟,“北疆军报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