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章
哎呦,太阳打西边出来了?爹的懒宝宝竟然送水来了。”
“爹!”
赵晚星老脸一红。
“我都多大了,怎么还叫懒宝宝呢!”
赵秋生拉着闺女坐到大树底下,又将草帽套在闺女头上,满眼心疼道:
“身上还疼吗,走过来累不累,不怪爹揍你了?”
赵晚星傲娇的哼了一声。
赵秋生也不恼,笑眯眯的从怀里掏出一个青红的果子,用衣角蹭了蹭递到赵晚星手里。
“怪爹不好打疼我儿了,喏,你娘给你留的,尝尝甜不甜。”
说到这个,赵晚星疑惑道:“我娘呢?”
赵秋生疼惜的揉了揉她的头发:“好丫头,你娘去那头山脚捡蘑菇去了,一会儿回去给爹的懒丫头炖鸡汤。”
赵晚星一脸莫名:“咱家哪有鸡?”
“你二哥去打了!”
???
“那山是咱家开的?”
赵秋生一脸无奈,长长的烟斗轻轻落在她的头顶:“你这丫头,尽说傻话。”
赵晚星刚想继续抬杠,就见她二哥拎着两只野鸡朝他们走来。
他娘跟在后头,胳膊上的竹篮子里蘑菇野菜满满当当。
“还真是咱家开的!”
回程路过刘家地头,田里已经没人了,只听刘家方向闹哄哄的吵成一片。
一家人谁也没要看热闹的意思。
到家的时候,宁渊已经提前烧了水和粟饭。
俨然把这当成了自己家。
赵家父母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一家人杀鸡的杀鸡,烧火的烧火。
很快一顿饭就做好了。
吃完午饭,趁着歇息的空挡,赵秋生和妻子拉着闺女问道:
“丫头,爹问你,成亲的事,你究竟怎么个想法?”
“不是都定下来了吗,我能有什么想法?”
“傻孩子,成亲了就是大人了,爹娘固然可以帮衬你,可说到底日子还得你们两小两口自己过,宁渊那孩子眼瞅着身子不好,日后宁家的担子恐怕要落到你身上了。”
不等赵晚星开口,一旁的赵母就红着眼心疼道:“咱丫头细皮嫩肉的能干得了啥,下地太苦,学刺绣费眼,可怜我的儿还这么小,以后可怎么办。”
赵晚星下意识低头看了眼自己的手掌,确实白嫩细腻,粉嫩嫩的,一看就不是干活的手。
要不是身上的衣服粗陋,一点都不输县城的那些闺阁小姐。
但越是这样,赵母就越心疼。
闺女从小娇养着,就是想凭着公婆的摊子,在县城找个做买卖的,享福当少奶奶。
虽说宁渊会读书还长得好。
可这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
庄户人家的男人,要的是能干活赚钱,养家糊口。
一想到闺女以后就要和这样一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病弱书生过一辈子,赵母就忍不住想掉眼泪。
要不是俩孩子被堵在被窝里,她真不想闺女嫁给宁渊。
“爹,你说我在爷奶面馆帮忙咋样?娘做饭手艺这么好,绝对能赚钱。”
赵晚星突然开口。
话音刚落,就听赵秋生脸色一变:“绝对不行!丫头,你想要啥爹都由着你,但唯独那面馆,是要留给你大堂哥的,谁都不许打面馆的主意。”
提到面馆,任翠兰也变了神色,忙搂紧自己的小心肝道:
“闺女,店里活计苦重,你肯定受不了的。听娘的咱不去,一切有娘在,大不了娘养你们小两口一辈子,总不会叫你和宁先生饿肚子。”
赵晚星当即无语道:“爹,娘!我没想打面馆的主意,二哥打猎这么厉害,娘做饭又这么好吃,我的意思是咱可以做些野物炖肉什么的,放到爷奶饭馆里寄卖,赚了钱三七分。”
爹娘怎么就觉得,自己会图谋爷奶的面馆呢?
她是那么丧心病狂的人吗?
见老两口似乎有些动摇,赵晚星继续道:
“爹,娘。爷奶如今年纪大了,大堂哥一个人撑着面馆多不容易,咱们在家卤了野味送去店里,赚了钱多分大堂哥一些,也算是孝敬爷奶了不是。”
赵秋山眼眶一红,连忙伸手覆上她的脑门,担忧道:
“她娘,你快看看,这孩子是不是脑袋被敲坏了,突然这么懂事,我这心里咋这么慌?”
任翠兰没好气的拍了老头子一巴掌,小心的捧着闺女白嫩的小脸,心里又是高兴又是心酸。
“我儿这是长大了,知道要孝顺爷奶了,她爹,孩子说的有道理,不管怎么说都是咱们欠了殊星那孩子,我这两把子手艺,要真能让孩子们赚点银钱补贴生活,也没什么不能做的。”
话是这么说,可一想到老爹和老娘这么多年都不远见他们两口子。
二人这心里,还是没底。
“媳妇,你说这......爹娘能答应吗?”
任翠兰有些好笑的看着丈夫道:“爹娘疼爱晚星,定不会拒绝的。”
其实老爷子和老太太这么多年,或许早就原谅他们了,只是他们自个心里过不去那道坎。
“既然这样,那我下午在进山一趟,要做生意凭家里这点东西可不够。”
赵宏星掂量着手里弓箭,越发觉得妹妹着法子可行。
不仅能赚钱,还能趁机拉近爹娘和爷奶的关系。
“行!”
赵秋山最终还是点了头,可让闺女每天一个人去摆摊,心里还是放心不下。
索性将十三岁的赵三郎拨给了赵晚星。
“摆摊子,卖吃食不是个轻松的伙计,你弟弟身子骨结实,以后挑东西的活,都交给他就行,你们姐弟俩好歹也有点照应。”
赵权星并不觉得自家姐姐真能吃的了做买卖的苦:
“姐你真要去县城做买卖?”
赵三郎看着自家娇生惯养的姐姐,惊讶的瞪大了眼睛。
她姐不是一直嫌干活脏手吗?
赵晚星非常坚定的甩给弟弟一个凶狠的眼神。
赵三郎立马闭嘴,乖巧的应着父母的嘱托。
这时,一直躲在角落装死的宁渊忽然开口:
“赵叔,赵婶。县城学堂的明德先生,前些天来信让我科考前每日去他哪里读书,恐怕要去县城住一点时间了。”
赵家几人这才后知后觉的发现,宁渊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