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农业:靠种地实现财富自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清明祭祖

刘庆余:“谢谢二舅,种菜还好,暂时还有没有遇到啥问题。不过,我有个事情想要咨询一下您,农大那边有培育苞米种子的教授吧?”

范晓天想都没想,“那肯定有,咱们农大的教授水平还是可以的,这些年教的学生成才了不少。你问这个是想要干什么呢?”

“我想知道有没有适合盐碱地种的玉米。”

刘庆余没说自己想要找人合伙培育种子,不然的话二舅肯定以为他在做白日梦呢!培育种子可不是一个小工程,不仅会耗费很多年的时间,还需要几百上千万的资金才行。

范晓天摇头,“盐碱地种玉米肯定不行,种水稻倒是可以。”

“水稻就不种了!现在种菜、种西瓜已经够忙的了,没有时间种水稻。”

“这倒也是!”范晓天理解的点了点头,“你才刚回来一年,也不用太累。有时间找个对象,先把婚给结了。以前家里没钱,现在你一年少说也能赚个二三十万,在农村娶媳妇够用了。”

说到找对象,刘庆余立即沉默了下来。他并不想在这个话题上深聊,免得双方都尴尬。

酒足饭饱,刘庆余借着酒劲告辞回家睡觉。和这个二舅,他的确没有太多的话题可以聊,双方之间的代沟太大。不管是年龄,还是心态,他们都是两个世界的人。

第二天早上,刘庆余买了纸,跟着二舅、老舅等人,一起去祭祖上坟。刚到坟地,高良东开着拖拉机也赶到了。

众人将坟前清理干净,将黄纸烧完之后,齐齐跪在坟前,磕了三个响头。

【完成任务:清明祭祖。奖励射击经验10年。】

回去的路上,刘庆余查看系统奖励的时候,差点没一头从三轮车上栽下去。

射击经验是什么鬼?

刘庆余突然想了起来,他的姥爷(外祖父)是抗战老兵,而且多次立功,有七八枚军功章为证。据家里人说,当年复员回乡的时候,曾经给分配工作。不过姥爷因为不懂得做官,所以放弃了,不然的话刘庆余现在可能也是个三代。

当然,最大的可能是他父母走不到一起。刘冠华贫农出生,哪配得上二代啊!

只是,奖励射击经验也没啥用啊!现在都禁枪的,他总不能冒着坐牢的风险,去搞一把枪去吧?

刘庆余有点哭笑不得,他算看出来了,系统给出的东西也不一定都是有用的。

清明节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日,他还挺期待奖励的。如果真按照他想的一样,都是从祖先身上继承经验的话,那以后的清明节奖励就都不用期待了。

每年刘家的祭祖都会早于范家,刘庆余就只能从姥爷和姥姥身上继承经验。在他的印象之中,姥姥就是家庭妇女,最大的特长就是打麻将。

姥爷在他小时候去世,连印象都没有了。姥爷的事迹都是从家里人口中听说的,除了当兵打仗的事情,基本上都剩下懒了!

刘庆余的这些舅舅姨姨们,从来不避讳老父亲的缺点,每一次说起都会吐槽一番。

不过,以刘庆余的想法,姥爷应该还好。可能和勤快人比起来,显得有点懒惰。不然的话,他又怎么可能将五个孩子全都养大呢?

回到家,刘庆余立即进入大棚干活。中午的时候,又喝了顿酒,睡了一下午。

6日上午,范晓天和范鹤飞开车返回车城。当天下午,刘庆余就和父亲去了西瓜地,继续平整土地。

【完成任务:平整土地。奖励力量+1。】

等爷俩忙完了地里,就去给四叔刘冠平帮忙。他家种烤烟也到了育苗的时候了,之前他们没少帮刘庆余干活,刘庆余爷俩自然要帮回去。

烤烟育苗的流程和西瓜相似,刘庆余看了一会儿就弄懂了,很快就游刃有余起来。

农村人干活的时候热火朝天的,开玩笑、抽空疯闹的事情时有发生,但是活一点都不少干。当然,最常见的还是吹吹牛皮、唠唠闲嗑。

刘庆余竖着耳朵听乐呵,这帮人嘴里全都是八卦,不是谁家媳妇跟人跑了,就是谁让人给打了。

村里人虽然不是明星,但很多都是刘庆余认识的人,对他来说比吃明星的瓜还要有滋味。

刘庆余发现自己还有点当猹的天赋,不但自己种瓜,还可以经常吃瓜。

听着八卦干活,时间过得很快。一上午,就将整个大棚给摆满了。

刘庆余的几个堂哥感觉很意外,“行啊!老弟,这活干的像模像样了啊!”

“还有待提高。”刘庆余谦虚的说道。

几人笑呵呵的说道:“有点假了啊!”

“老弟,下午没活了,一会儿咱们哥几个喝点。”

刘庆余笑了笑,“好啊!不过,我喝不了多少。”

“不让你多喝。”

几个堂哥都是大酒包,喝一斤白酒都不耽搁干活。而且,他们还非常能劝酒,嘴损还习惯挤兑人,上了酒桌就别想停下来。

所以,刘庆余才不会相信他们的话呢!

喝了三杯酒,刘庆余就耍赖逃跑了。不跑不行,实在喝不动了。

前几年的时候,刘庆余就因为喝酒喝坏过,几年都没有动过白酒。这次之所以答应和几个堂哥喝酒,主要是仗着体质提升,喝点白酒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结果有点出乎刘庆余的预料,竟然赶上他没喝坏之前的量了。

在农村,社交的方式就那么几种。要么会抽烟,要么会喝酒,要么会唠嗑,要么你能办事。

农民大多数会抽烟,他们常年干活,身体疲惫,喜欢用烟解乏。

刘庆余也曾经学过,但是怕吸到肚子里面呛,所以没学会。而且他并不想抽烟,所以后来就放弃了。只有喝酒喝到位了,才会抽上一两根,还是将烟在嘴里打个转就吐出去,根本不过嗓子。

农民大多数会喝酒,特别是东北人。东北冬天气温低,农民无法干活,就会猫在家里喝酒。久而久之,大多数农民就都成为了酒包了。

刘庆余父亲和舅舅们都能喝酒,他也遗传了这个基因。只是他不是很喜欢喝,只有在推脱不掉的时候,才会喝些啤的。

农民大多数都能唠嗑,农村大妈更是让人闻风色变的八卦高手。

刘庆余也挺能说的,但是他完全插不进去农村人的话题。不是贬低农村人,实在是他们的话题太无聊,甚至太不像话。

在农村最受人尊敬的人就是能办事的,不管是谁家有事情,他都能帮得上忙。但是这种人要么威望高,要么能力极强,很显然刘庆余目前还达不到这种程度。

所以,刘庆余想要和这些人拉近关系,就只剩下喝酒这一项了。

虽然没有陪到底,不过几个堂哥对他的印象并不差。他们虽然嘴上不饶人,但是心里明白,刘庆余毕竟是大学生,哪能和他们一样往死里灌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