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农业:靠种地实现财富自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十大咸口粽子秘方

“小余,西瓜要熟了,得有人看着。这段时间你先把大棚里面的菜你先放一放,我和你妈会帮忙照顾。你上午来地里守着,下午我来替你,等你考完科二、科三,你再把大棚的活捡起来。”

“行,我明天早上就过来。”

刘庆余听出父亲的意思,要在接下来一个月确保西瓜万无一失的长成。只要西瓜卖出去了,今年他们家就可以一举翻身。这是关于家庭命脉的大事,绝对不能马虎。

不是爷俩心理阴暗,而是防人之心不可无。万一有人起了坏心思,这一年可就白干了。

村里人大多都是亲戚,看似不应该出现这样的事情。但是难保有谁眼红,或者心理变态、脑袋一抽就干了坏事。

【新任务:保卫西瓜。】

【在西瓜成熟之前,保护西瓜不会被人或者动物糟蹋,确保今年的收成不减。】

接下来将近大半个月的时间,刘庆余早早起来就去西瓜地里面忙活,一直到中午刘冠华来替他。

端午节那天,范晓玉在家准备了大餐,等着爷俩回去庆祝。家里经济条件好了之后,对于节日越来越看重了。特别刘庆余在有意无意的提醒,让范晓玉觉得,过节不吃点好吃的实在说不过去。

前一天刘庆余特意去大赉市的时候,买了十个粽子。过端午不吃粽子,就好像过年不吃饺子一样。

不过,北方人一般都吃咸口粽子。刘庆余买回来的就是咸口粽子,在糯米里面掺了一些蔬菜,吃着口味一般。

他只吃了一个,就拿起碗盛饭。相比于粽子,他还是更喜欢米饭。

“不喜欢吃啊?”范晓玉随口问道,她对刘庆余的口味很了解,有很多东西刘庆余都不怎么吃,比如东北人非常喜欢吃的豆包,刘庆余基本上都是吃一个尝尝鲜。就算是饺子,刘庆余也是只吃一顿,下顿必定吃米饭。

刘庆余刚想要回答,就感觉系统提示任务完成。

【完成任务:端午节。奖励十大咸口粽子秘方。】

“不是很好吃。”刘庆余一边回答,一边查看这些秘方。他实在想不到,包个粽子竟然可以放这么多东西。

有放咸蛋黄的;有放排骨的;有放牛肉、猪肉的;有放蘑菇的;有放鹌鹑蛋的,还有放扇贝虾仁等水产品的。

啧啧,还真是天下无所不包粽子啊!

范晓玉无语的看了他一眼,“那你买这么些干啥?”

自从第一茬菜赚钱之后,刘庆余就变得大手大脚起来,这才几个月啊!就花了一万多块。在范晓玉看来,有的钱完全没有必要花,就比如买粽子,完全是在浪费钱。

刘庆余没再接话,他可不想大过节的挨训。吃完饭,他立刻上地干活。

不过,这些秘方暂时也没啥用。如果以后开食品厂的话,或许能用到。但不管怎么样,总比射击经验要强。

端午节假期,驾校放假。假期过后,刘庆余继续下午他去市里学车,考了科二考科三,两科全都是一遍过。接下来只要过了科四,驾照就到手了。

刘庆余的生活回归了正轨,他和刘冠华换班。早上在大棚里面忙,下午又到西瓜地里去忙。

西瓜缺水了就开滴灌,西瓜缺肥了就扛上喷壶施肥。回到家倒头就睡,起来就下地干活。

忙到了7月上旬,刘庆余才停了下来。

西瓜已经进入了成熟期,各个都比篮球大三圈,看着就流口水。。

每天,刘庆余都会摘下一个品相好的西瓜,查看里面的成熟情况。快到10号的时候,他给吴三打了电话,“叔,我种的西瓜熟了。”

吴三连忙说道:“我明天就带人过去。”

刘庆余家的西瓜,他早就惦记上了。靠着面子,他预定了下来。现在西瓜熟了,就和联系好的老客(批发商)一起赶了过去。

老客眼光毒辣,一眼就看出了刘庆余种的西瓜不错。

“老弟啊!你跟吴哥是朋友,我也不和你说来虚的。你这西瓜我要了,先给你按照八毛交定钱。你给我留两天,两天之后我过来收。如果当天的价格高于八毛,咱们就按照当天的价格走。如果当天的价格低于八毛,我就给你八毛的价格。”

刘庆余管吴三叫叔,老客管吴三叫哥,又管刘庆余叫老弟,听上去有点差了辈分。但是这就是东北人的交流方式,朋友之间平辈论交。如果你们之间有亲戚,那就各论各的。除非是关系特别好的朋友,不然很少跟着一起论辈。

老客敞亮,刘庆余自然不会拒绝。

“老哥,咱们说好了,就两天。如果两天后你不来,我可就卖给别人了。”

这段时间,可有不少老客来看过西瓜。不过给出的价格都没有这位给的多,不管是冲着钱还是冲着吴三的关系,刘庆余都不会拒绝。

老客直接点了十万块钱,交给了刘庆余。能给出这么多的定金,他西瓜他是铁了心的想要。

在吴三的见证下,两人签了合同。

7月12日,刘庆余雇了四五十人,开了五辆拖拉机摘西瓜。

众人先清理出车道,好方便拖拉机进去。西瓜摘下来堆在旁边,瓜秧割下来堆在一起。拖拉机进去之后,众人立即将西瓜装到车上,然后运送到了旁边的树荫下。

老客这边叫来了五辆卡车,一字挨着树林排开。拖拉机开过来之后,又将西瓜装车。

车皮(空卡车)已经用地秤秤好了重量,装满西瓜之后,再到地秤上称一下,就可以得到车上的西瓜重量。为此,刘庆余特地安排了五个人跟车,以免老客出什么幺蛾子。

防人之心不可无,这个道理刘庆余知道,老客也知道。所以双方都将事情做在明面上,也就不会起过多的纠纷,这是你好我也好的事情。

“航哥!”刘庆余接到了刘庆航的电话,他是刘庆余专门安排看地秤的人。

“86420斤?好,我记下了!”

那边老客也接到了电话,挂了电话之后走了过来,和刘庆余算账。走一车西瓜算一车的帐,这是老客收西瓜的规矩。

“老弟,今天的价格是八毛三分五,86420×0.835=72161,对吧!”

两人对着计算器,老客将零头八毛凑成一块算给刘庆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