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章 2015年玉米售价表
水喷了两个小时,刘冠华用遥控器关掉机井,“差不多了,再灌就涝了。”
爷俩将喷灌架和水带说回来,因为地里有水,弄得两人一身的泥。泥水打透了衣服,刺激的刘庆余起了鸡皮疙瘩。
好在他的体质已经改善了很多,这种程度的寒冷他还挺得住。再加上运动起来,身体产生的热量抵消了不少冷意。
将水带和架子装到电动三轮车上,转移到下一块地。不得不说,这个电动三轮车买的太对了,是除了种地之外,刘庆余决定的最正确的事情。
花了五天的时间,爷俩将全部的玉米地都灌溉了一遍。最先灌溉的沙土地,玉米都已经出苗了。由于得到了充足的水分,出苗率很不错。
【完成任务:灌溉玉米。奖励大赉市2015年玉米售价表。】
刘庆余欢喜的打开系统,同时暗自佩服自己的运气,又开出了一个SSR啊!
打开玉米售价表,刘庆余仔细查看起来。售价表上,记录了大赉市粮库和商贩收购的价格。
粮库并不是全年都收购玉米,2015年的开库时间在3-5月份,10-12月份。
3-5月份收的是干粮,水分很少,可以直接储藏。不过,农民手中的粮基本上留不到这个时候,大多数都是商贩收购前一年的粮食,进行烘干储存之后,留到这个时候再卖掉,赚取其中的差价。
10-12月份,主要收的是新粮,粮库会自行烘干储存。这时候,农民可以自己拉粮食去卖,但是很少有人会这么做。
粮库卖粮是要排队的,如果没有认识的人,排上个三五天都有可能。先不说农民自己没有大车(装粮的卡车),雇车的话,三五天是一笔不菲的数字。而且,农民自己还要跟车,三五天轻度睡眠可是非常煎熬的。
只说粮价,如果没有认识的人,至少要比商贩少卖个两三分钱。别看两三分不多,也就是一两个水(粮食按照水分定价,水分越低粮价越高)的价格。但是架不住量多,按照两份钱计算,一吨就差了40块钱。
装载量相对少的大车,也能装五万斤玉米,也就是25吨,差价就是1000块钱,够司机三五天的工资了。
农民自己去卖粮,既费事又费力,还不如卖给商贩方便。而且,商贩给出的价格并不是很低,他们往粮库卖新粮靠的走量,并不会将价格压得太低。
所以,刘庆余着重看了一眼商贩收购价。2015年的价格,比去年涨了不少,平均收购价就有0.71元,最高价则在0.8元。从波动上看,并不是很大。最高价也是在12月末,那时候粮食的水分蒸发了不少,这么一算的话,和平均价几乎差不多。
刘庆余家种了六垧半玉米,按照0.7元算,都能卖到七八万块。刨除种子化肥以及包地等开销,能赚四万块左右。
四万块虽然不是小数目,但是和种西瓜即将得到的二三十万比起来,就显得不那么多了。
兴奋劲消了不少,刘庆余又在思考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他可不可以利用售价表,也收购一些玉米,然后进行贩卖。
这个想法一出来,就让刘庆余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
谁都想赚大钱,之前刘庆余是没有那个条件。现在既有了玉米售价表,还即将拥有卖西瓜的二三十万本钱,或许也能赚上不少。
于是,他找出纸笔,配合着计算器计算起来。
按照0.05元一斤的差价来算的话,20万的本钱,就……呃,只能赚一万多点。
这还是理想状态,如果玉米发霉了,那可能还会亏钱。风险太大,利润太低,太不划算。
刘庆余无奈摇头,将笔扔在桌子上。
这还不如种一茬菜赚的钱多呢!
看来,还是要在土地上想办法,有系统在几乎是稳赚不赔。
放弃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刘庆余起身去了大棚。目前来看,西瓜是他最赚钱的项目了,一定盯好了。再有几天就能将西瓜苗移栽到地里去了,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现问题。
多和西瓜苗接触,还能让刘庆余尽快的掌握系统给的西瓜种植经验。这些经验并不是一下子灌输到刘庆余的脑海之中的,而是需要一些实践,才能彻底掌握。
5月中旬,刘庆余直接在本村的微信群里面发了顾工通知,以每天100块钱,外加两顿饭雇了30人。
这时候,农民基本上都没有啥活,不到两天的时间,就将人雇满了。
再加上自家的亲戚,浩浩荡荡四十多人,开始进行西瓜苗移栽。
雇人的时候,刘庆余爷俩使用电焊机,制造了二十多个架子。移栽当天,将这些架子放在拖拉机的车斗上,一同木板铺出格子。
众人从大棚里面,将育苗盘起出来,装到了架子里面。装满一车,就拉到地里,分发到移栽人员手中。
移栽人员从育苗盘抠出西瓜苗,移栽到地里面,栽满一段,就把地膜盖上去,然后抠出一个眼,把西瓜苗露出来。栽满两根垄,就铺上带眼的水带,对西瓜苗进行喷灌。
等下两根垄栽完,就将水带转移过去。西瓜苗刚栽下去,需要一些水分才能活。但是喷灌不宜太久,不然冰冷的水容易将西瓜苗冻死。
因为水带上的孔很小,呲出来的水滴雾化,会最大程度的减少降温。再加上地膜的吸热,可以增加西瓜苗的温度,最可能得抵消喷灌带来的降温,所以喷灌并不会对西瓜苗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
众人一边说笑,一边比着干活,速度还是很快。
刘冠华在地里面做监工,因为做过小队长,他在村里有着不错的威望,众人都愿意听他的。他也不是苛责的人,只要好好干活,他也是非常大度的人。
他早上开电动车过来的,准备了好几箱矿泉水和干粮。怕的就是有人早上没吃饭,或者干到一半饿了。
这样大方的东家,在农村还是很少见的。毕竟谁也不富裕,拿钱干活,说供你几顿饭就供你几顿饭。至于你早上吃没吃、饱没饱,和东家没有关系。
吃喝没有多少钱,人均也就几块钱,而且还不一定有多少人吃。
你准备了,打工人就算不吃不喝,也会心里舒服,干起活来也会更加卖力。吃喝这点钱,多干一会儿活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