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章 你还缺一个舞伴
“卧槽,小师兄,就是牛掰!”
球场边,王训跟张新都把手掌拍红了。
其实,不止男生欢呼,女生也在欢呼。
没法子,主要是跳发球的姿势确实太帅了,配合苏亦的弹跳能力,一球过去,大部分的时候,都把对方给干懵比。
其实,苏亦也不仅会跳发球,他还会快攻,因此,变换位置,跟历史系的二传手配合打快攻的时候,同样把中文系的男生给干懵比了。
这也是啥中文系男生陈健恭,不愿意历史系这边换上苏亦的原因。一换上苏亦,他们就会被虐菜啊!
大部分的时候,这帮家伙只要输太惨了,也会请外援,甚至还会耍赖限制苏亦使用这些技能点。
但不管如何,只要在球场上,苏亦都是最靓的仔!
很快,一场球结束,苏亦被下场休息。
就有两个中文系的姑娘朝着他走过来,其中,短发的女生,年纪偏大,二十来岁,身姿丰韵。另外一个麻花辫女生,年纪跟苏亦相仿,朝着苏亦走来的时候,那绑着两条麻花辫,一荡一荡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苏亦,好久不见!”
年纪相仿的少女,性格爽朗地跟苏亦打招呼,似乎见到苏亦在球场上出现,特别惊喜。
另外一个短发女生,也是笑盈盈地望着苏亦。
“苏亦,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啥玩意?
随即,他又想起来第一次遇见黎新叶的场景,他当时确实念了徐志摩的《偶然》,然而,那只是即兴。
不能每一次见到都念徐志摩的诗歌吧,这都成啥了?
他又不是复读机!
然而,见到他脸色呆滞,方灵作出一脸遗憾的表情,“小师兄,你现在就算沉迷学术,也不能忽略对诗歌的喜爱啊,要知道,我们文学社还有不少姑娘等着跟小师兄你交流诗歌心得呢,比如某人!”,
“要死啊你!”
被方灵打趣,黎新叶不动作,直接动手反击,拧着她的胳膊。
两女开始打闹起来,青春的气息,就这样扑面而来。
被叫叶子的女孩,全名叫黎新叶,今年17岁,是北大中文系年纪最小的女生。
说到他跟黎新叶认识的过程,也比较好玩。
当时,宿柏先生带领着他们到博雅塔上古建课程,结果,发现博雅塔墙体上胡写乱画的情况特别严重,甚至还有不少人在旁边大小便,于是,在苏亦的倡议之下筹建北大古建保护协会,然后苏亦就亲自挥毫泼墨写了《燕园建筑保护倡议书》贴到三角地。
内容就是抄了一遍《燕园情》,最后来一句:
爱护环境,人人有责,请不要在博雅塔等地方随地大小便以及胡写乱画!
本来这事,很平常。
没有想到,黎新叶这姑娘竟然喜欢上苏亦的书法,当场就说,“你们这张帖子的毛笔字是谁写的,我想认识他,跟他交个朋友!”
然后,苏亦就被考古专业的学生推出去。
当时,苏亦也没有第一时间告诉对方他的名字,而是来一句,“苏亦说,“同学,欢迎加入我们北大古建保护协会。”
他突如其来的话,把当时的黎新叶弄蒙圈了。
这姑娘稀里糊涂,就被苏亦忽悠进入古建保护协会,然后,这姑娘再追问他的名字的时候,苏亦念了一首徐志摩的《偶然》的诗句,“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说完,人也消失在三角地之中。
真正跟这姑娘认识,还是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当时,黎新叶恼怒自己被骗,见到苏亦,就开始上前讨说法,问他为什么要躲自己。
苏亦又开始胡说八道。
“小和尚下山去化斋,老和尚有交待,山下的女人是老虎,遇见了千万要躲开!”
噗嗤!
黎新叶还没怎么着,她旁边的同伴就先笑了,“叶子,她说你是母老虎。”
当时,就连在苏亦身边的王训跟张新都竖起大拇指,“小师兄,就是牛。”
黎新叶竟然学着老虎张牙舞爪,“吃了你。”
一来二去,大家就认识!
后来才知道,这姑娘是一个标准的文艺女青年。
黎新叶之所以因为苏亦书法好,就想认识苏亦,也是有原因的,她是中文系的,加入五四文学社之后,就经常把她们的诗歌写在白纸贴在三角地的宣传栏上供大家鉴赏。
结果,就有人在帖子下面留言,吐槽毛笔字写得好丑,气得这姑娘发誓一定要练好书法,然而,短时间内,是没法练好毛笔字的,于是,就打算找一个毛笔字写得好的人,来抄写她们的诗歌。
黎新叶毛笔字写得不咋滴,但却是文艺骨干,喜欢诗歌文学戏剧,还会唱歌跳舞,然后,大家就调侃,这不就是女版苏亦吗?
再加上,两人年纪相仿,一来二去,大家就成为好朋友。
双方寒暄过后,方灵打趣道,“苏亦,你这是出关了?”
“出啥关?我又不辟谷修仙!”
“这段时间,我们过来球场,都没有见到你,在图书馆也没有碰到你,王训他们说,你正在闭关写论文。这不,今天在这里见到你,这不就证明你的出关了吗?”
黎新叶笑着解释。
苏亦恍然,也笑道,“这么说来,确实出关了。你们呢,近来可好?”
方韵说,“跟你差不多,也在闭关,不过你是闭关写论文,我们是在闭关备考,要不是今天周日,被某人拉过来球场,我们还在图书馆看书呢!”
苏亦笑道:“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两位同学,也是如此。”
噗嗤!
两女都笑起来了。
然后,方灵笑骂道:“苏亦,你这张嘴啊,都可以说评书了。”
苏亦的出现,对于北大77-78级的本科生来说,刺激可不小。不少人受到他影响,都想跳过本科,直接考研,反正恢复高考这一两年,国家是允许跳级考研的,方灵跟黎新叶都有这个想法。
而方灵口中的某人,不用想也知道是黎新叶了。
这姑娘跟苏亦关系不错,对于苏亦的习惯,都非常了解,知道每一个周日下午,整个古建保护协会的成员,没事干就被苏亦拉过来打排球。
没法子,古建保护协会就是以考古专业为主建立起来的,社员大部分都是考古专业的学生,苏亦担任首任社长,每周的固定活动就是周六下午打排球。
之所以不安排在周五,主要是周五,他全天都需要在宿柏先生家里上课。
被打趣,黎新叶也落落大方,笑道,“主要是看书久了,有些闷,就想出来走一走,然后听到球场上欢呼喊着小师兄加油,就过来看一看!”
苏亦笑道,“男生打球有啥好看,还是你们女生打球好看。”
“为啥?”
“赏心悦目啊!”
“呸!”
苏亦不仅喜欢打排球,也喜欢看人打排球,尤其是看女生打排球。
《季羡林日记》关于看女生打球,是这样写的:
1932年12月1日:“过午要去看同志成中学赛足球和女子篮球。所谓看女子篮球就是看大腿,说真的,不然的话,谁还去看呢?”
1932年12月21日:“看清华对附中女子篮球赛。附中女同学大腿特别黑,只看半场我就回来了。”
还好,北大的女生大腿比较白,尤其是中文系的女生就更白了。
因此,他跟大师一样,有着相同的喜好。
说着,他拿着一个排球递给黎新叶,“玩会?”
“好啊!”
黎新叶也不拒绝,欣然接过去。
不过,她并没有下场,而是拿着球放在手中垫球玩。
一头麻花辫随着排球的跳跃飘荡着,就算没看腿,看着少女明艳的咲夜,也足够赏心悦目。
玩了一会排球,黎新叶才说出来,这一次的目的。
“苏亦,今天天气不错。”
苏亦听到这话,下意识接话,“确实,没有沙尘暴,正是春日好时光。”
“正好今天晚上有舞会,苏亦,你是不是还缺一个舞伴啊?”
啥玩意,这个转折的让人猝不及防啊!
然后,他刚抬头,目光就跟少女明媚的笑容狠狠地撞在了一起。
电光火石间,他心领神会。
“是的,叶子同学,你愿意成为我的舞伴吗?”
“可以的!”
黎新叶,欣然答应!
见到这一幕,其他人忍俊不禁。
这个年代,北大的周末舞会,跳的就是电影之中比较常见的交谊舞。
当然,不会跳也没有关系,也可以瞎跳,没有那么正式。
只要舞曲响起来,随便手舞足蹈就行,舞技一般,也没有人笑话你,当然,也不局限于交谊舞,偶尔跳下水兵舞或迪斯科、伦巴。
但有一个关键,跳舞必须有舞伴。
毕竟,这年代校园舞会,不流行蹦野迪。
因此,大家只要去参加舞会,都会邀请异性当舞伴,当然,也不一定非要自带舞伴,也可以在舞场上临时找,只要你脸皮足够厚,一般不会缺舞伴。
黎新叶跳舞很好,她妈妈是部队文工团的,从小就打算把她培养成为文艺兵,结果,这姑娘争气,直接考入北大了,但童子功还在呢,有时候,想跳舞的时候,就找苏亦。
主要是她跟苏亦年纪相仿,又是熟人,因此,大多数时候,苏亦都会成她的舞伴。
这种情况之下,苏亦自然不会拒绝她的邀请。
苏亦一答应下来,少女立即露出明媚的笑靥,明显感觉到她内心的雀跃。
旁边的王训开始也朝着苏亦的挤眉弄眼,苏亦选择无视。
其实,周末舞会,大部分的时候,都是组团的。
黎新叶也不会一个人去,必定会跟着方灵,男生也如此,王训跟张新也都跟着苏亦,忠实的革命战友,可不是说说而已。
于是,1979年,春,苏亦的第一个周末舞会,就这样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