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序
尤煌杰
辅仁大学哲学系退休教授
陈永宝教授在辅仁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时期,凭其勤奋好学,多听、多读、多问、多写,广泛涉猎,勇于尝试,聚精以专一,以三年时间修毕辅仁大学哲学研究所课程,并完成博士论文,获得博士学位。这在近年辅大哲研所博士班的修业历史上,已经写下惊人的纪录。本人很荣幸,在2018年开设的两门研究所课程(知识论专题研究,中国古代美学研究),有永宝的选修,他的专心致志,在师长与同学间的好评都有目共睹;他也在课堂中发挥了鲶鱼效应,激发其他同学更加勤奋。
陈永宝教授长期专注于朱熹哲学思想研究,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每一学期的学期报告无论是关于中国哲学主题或西洋哲学主题,他都善于利用这些上课获得的新知添加在对朱熹哲学思想的扩充上,藉着这些异质的养分更加深化对朱熹哲学思想的诠释与演绎。去年(2021),永宝教授出版了《朱熹的儿童哲学研究:蒙学思想的现代路径》,这是在受到指导老师潘小慧教授儿童哲学领域的引领之后,得到启发而产出的大著。今年(2022),永宝教授又即将出版《朱熹美学研究——基于海外汉学的新视角》,这也同样是受到美学课程的启发而产出的新作。所以当看到永宝教授一系列朱熹研究新方向的开拓,我一点也不意外。但不得不说,永宝教授三年内连续出版两本以朱熹哲学为主轴的学术著作,这可不是一般人所能及,其致力学术研究的坚毅精神可见一斑。
传统西方美学理论可以再细分成:美的本体论、审美学、艺术哲学三个部分。关于美的本体论的核心问题就是“美”如何成为“存有”的属性。审美学的课题就是解释作为一个鉴赏者,如何感受到美感的历程。艺术哲学以哲学思辨的精神,探究“艺术”“作品”“艺术家”的特征。用这美学三支的分类,我们再来对照本书的各章结构,可以发现:第一章到第四章都可以归类在广义的美的本体论的范畴之下;第六章、第七章可以归类为审美学的范畴;第五章以及第八章到第十章可以归类为艺术哲学的范畴。第十一章论艺术与道德,第十二章论艺术与政治,可以视为广义的艺术哲学,分别涉及艺术与伦理的关系,以及艺术与政治的关系;这是属于跨领域的探究,作为“制作”的艺术与作为“行动”的伦理、政治,彼此的合宜关系应该如何是恰当的。
陈永宝教授治学勤奋,广征博引,为旧学开拓新篇章,使传统中国哲学思想在与当今西方哲学思潮相遇时,产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诠释,让悠久的中国思想得到新的扩充与发展,得以和西方哲学思想对比而观。值此新著发表,致上诚挚的祝福。
2022/05/25于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