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章 这是唐总工的技术出现问题了吗
陈墨昀回到家,简简单单的冲了个澡,然后一觉睡到通天亮。
起床!
第一件事情当然是,打开系统面板查看。
陈墨昀看着熟悉的系统面板。
还好,系统还在。
昨天到账的钱也还在。
那不是做梦。
陈墨昀尝试了一下,准备融合第二项免费技术,发现还是得继续等。
那就只能继续等候。
起床洗漱,不由回想着昨天晚上的事情。
可能是因为都在备考一级建筑师的原因,唐总工和陈墨昀聊了很多。
总工,是总工程师的简称,一般也叫技术负责人。
总工在技术方面的能力自然是不用多说,就施工单位来说,总工要是自称技术第二,项目经理也不敢说技术第一。
而且,唐总工的一级建筑师只是剩下两门,他的技术实力还是非常强的。
以前的时候,他曾经优化过一项施工技术,起码节约了1%的成本,但公司也就给了他十万块的奖励,外加一面小锦旗。
别小看这1%,像这些建设工程,一个工程动辄几百上千万,稍微大一些的就是几千万上亿。
唐总工当时的那个工程总造价两个多亿,他优化过的那一项技术最少为公司节约了一百多万。
并且,公司一直在用那一项施工技术,但他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奖励。
当时,唐总工说得非常感慨:
“所以啊,陈工,等你以后拿到了一级建筑师本本(证书),一定要找对公司才行,一定要仔细挑选。
要不然,就会跟我一样。
我有功劳吗?肯定有。
到现在为止,我的那一项施工技术,已经至少给那家公司节约了一千万。
但是,我得到了什么利益?
十万块,都还不够请某些领导喝酒的一顿饭钱,讽刺不?
为啥会这样?
因为公司里边儿像我这样的人,不说一百个,起码也有六七十个。
所以,我才跳槽到这家公司。”
对于唐总工的这种经历遭遇,陈墨昀有些同情,让其加油。
也想着以后指点指点他,他通过一级建筑师的考试,对于自家公司来说也肯定是好事。
不过现在,陈墨昀融合的技术还少,能够指点的还不多,以后再来。
洗漱完毕,然后骑车去工地上。
本来可以散步过去,顺便积累一下步数。
但距离比较远,可能赶不上中午饭,还是骑车快一些。
途中,看到熟悉的高架桥,陈墨昀有点儿感慨。
以前看到这些桥梁,虽然也懂一些,但只能算是略懂皮毛。
就跟大家看着那高架桥一样,没什么特别的感觉,顶多感叹一下:啊,好大;跨度,好长。
而现在看着这些桥梁,已经不再只是桥梁本身,而是可以自然而然、非常轻松的推算出各种数据。
“以前的时候,我不懂桥梁工程,在桥梁施工时候,我也只能靠边站,现在么,不一样了。”
“小的们,大爷来了。哦不,大爷们,小小监理员来了。”
低调低调,自己现在还不是老板,股份还没有到手呢。
陈墨昀暗自告诫自己。
来到项目部,很多人都还没有起床。
工地上,闲的很闲,忙的很忙,基本都这样。
昨晚上喝了两场酒,又嗨皮到很晚,第二天起不来很正常。
有些喝醉了的人,甚至等到下午才能起床,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
自然不是所有人都在睡觉,玩归玩,工作还是得继续推进。
看着距离午饭时间也就只是剩下半个小时,陈墨昀也就没打算去工地上,而是趁机看会儿书。
昨天买的一级建筑师的书没带过来,但这里放有监理工程师考试方面的书籍。
桥梁工程技术当中,也包含有监理方面的技术知识。
在融合了桥梁工程技术的情况下,再来看《监理案例分析》,容易理解了很多。
“陈工,来了啊,你这里有一建的书没有?”唐总工过来问道。
“唐总,不好意思,我没带过来,都在家里边儿呢,我这里只有监理案例分析。”陈墨昀说道。
“不巧了,我的也放在家里边儿的,陈工,你也太能喝了,怎么感觉像啥事都没有的样子?”唐总工感叹说道。
以前的时候,唐总工对陈墨昀虽然也不错,但那明显是对监理的客气。
毕竟,一个是啥都不懂的小小监理员,一个是技术总工,没鄙视你就已经非常不错。
但是,通过昨天的酒后吐真言,再加上两人都在备考一级建筑师,两人之间的关系好像近了一些,有点儿像是朋友之间的感觉了。
“唐总,我哪酒量好啊,在喝酒的时候,我都进厕所吐了好几次,后来回家都还吐了两次呢,可能是因为把酒精吐掉了,所以现在才感觉好一些,其实,脑阔(头)都还有些痛。”陈墨昀立即解释。
在外面喝酒,只要人多,就算你酒量再好,也有喝趴下的时候。
所以,最好不要让别人知道你的真实酒量。
一般来说,半斤白酒的酒量说二两,一斤的说半斤,还有一斤酒量说只能喝二两的也大有人在。
两人简单聊了一会儿,也就到了午饭时间。
有些喝醉的人,都没有起床吃午饭,还在睡觉。
陈墨昀小小的休息一会儿,换了监理员的蓝色安全帽,散步去工地现场,今天的一万步还差很多。
项目部也就在工地现场附近。
这个工地有两座桥梁,一座旧桥改建,一座新建。
新建中桥的下部结构主体施工已经完成,目前已经准备开始上部结构现浇梁的施工。
这是一座现浇梁桥,需要搭设钢管支架才能安装模板,然后才能浇筑混凝土。
这些钢管支架可不是想怎么搭就怎么搭,而是需要通过力学计算,怎样才能既满足承重需求,又能最大化节约成本。
关于这个钢管支架的搭设计算,陈墨昀以前只是略懂。
现在么,那就不是一般的懂。
“陈工,抽烟。”带班工人张大年喊着,上前散烟。
“谢了,老张,你们这个支架的间距是多少?”陈墨昀现在准备少抽,但也还是接了放在耳朵上,一边随口问道。
“谢啥子哦,陈工,三十乘四十的,你看嘛,标准得很。”
张大年说着,拿出钢卷尺量了几个距离。
陈墨昀作为监理员,随身携带钢卷尺是基本要求,也就自己量了量,一下子就看出了差距。
很多间距都是33厘米或者44厘米,甚至还有更大间距的。
检查了距离,陈墨昀在脑子里迅速计算起来。
很快有了答案,但也有些疑惑:
“不对劲啊,以唐总工表现出来的能力,不应该出现这种错误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