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 名作 名物:2017年“8+”名人故居纪念馆活动纪实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理论前沿

名人故居纪念馆新时代文化传承的思考

田家馨

随着我国文物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博物馆已形成较完善的文博体系。作为博物馆类别的一个分支,名人故居纪念馆逐渐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地方人文资料也得到了及时挖掘、整理,故居、遗址等设施得到了有效保护。目前,各层级、各规模、各主题、各类型的名人故居纪念馆已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国,在文化传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一 名人故居纪念馆对历史文化传承作用愈加明显

1.人文历史得到充分挖掘

名人故居纪念馆是为在某一地方、某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显赫人物而设,或生于斯、长于斯、扬名于斯,或生长于斯而扬名于外,显示出特有的专题性和地缘性。设立故居纪念馆有利于名人文化传承,促进地方政府带动地域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领域发展。

从人物历史地位来看,故居纪念馆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中国当代革命史上名人住过的宅院,如毛泽东故居、李大钊故居等伟人纪念馆;二是近代和当代的文化名人居住过或者在此去世的旧居,如北京的郭沫若故居、鲁迅故居、茅盾故居、老舍故居、梅兰芳故居,天津的李叔同故居、梁启超故居等文化名人居住过的地方;三是历史名人宅邸和花园院落,如北京的恭王府,天津的庆王府、少帅府等宅院。这些故居已经突破了可供凭吊的时空界限。深入挖掘名人文化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本地历史名人有意识地宣传和弘扬,形成一种强大而持久的教化作用,进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2.提振地方文化声誉

名人故居承载着名人的历史和声誉,也承载着与名人休戚相关的乡土情怀。挖掘并利用好名人故居这一载体,可以让纪念馆拥有持久的生命力,不至于昙花一现。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是我们纪念馆人的职责所在。

历史名人与文化传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各地纪念馆都把对自己名人的文化弘扬作为开展教育活动、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一个法宝和工作的目标追求。工作内容有的是对文化内涵的挖掘,有的是对外在表象的反映,还有的是不同方位的展示。作为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名人故居镌刻着时代的痕迹,反映着时代的文化兴衰,延续着人文精神的生命力。名人文化要健康地传承和延续下去,在于我们如何去把握方向。铭记的是历史,述说的是正能量,警醒的是当代人,惠及的是后代子孙。

3.以点带面推动文化发展

名人故居的不断开发与利用,为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空间和载体。各地发挥名人效应,提升了地域的文化品位,展示了人文风采。各级政府对此也给予高度重视,改建、扩建了故居设施,以文化拉动经济,营造投资环境。

譬如天津的“五大道”地区,是近代名人故居集中地,有名人故居300多处,仅睦南道2公里长的道路两侧,就有风貌建筑74幢、名人故居2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2013年3月,五大道近代建筑群被批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大道”地区作为近现代天津历史的一个缩影,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每幢建筑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充分展现了近代中国的百年风云。故居旧宅摆在那里,永远是死的东西。要让它活起来,动起来,热起来,才能便于保护和挖掘、利用和弘扬。

4.人文历史传承渐成体系

名人故居纪念馆发展势头强劲,虽然有些还停留在较为低级的管理层面上,但总体来看,大多数在管理上还比较规范。从单独的故居到纪念馆,在管理上有更为复杂的规范和流程。有的作为事业单位而存在,成为社会对外服务的公益窗口;有的在人员上充实了专业队伍,吸纳大量管理人才,在档案搜集、文物征集上加强了力量,加大了协调,突出了主题,强化了宣传,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例如,在天津“五大道”地区,就有民国大总统曹锟、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以及北洋内阁6位总理、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美国国务卿马歇尔等上百位中外名人居住地,2011年,天津市政府把它列为历史文化街区,对其进行了统一开发和规范管理。

目前,“五大道”地区已经成为故居名宅的靓丽品牌和国际性的观光旅游带,日接待游客数以千计,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少纪念馆也都在利用名人的影响力,以整体保护、综合利用的新理念,拓展名人故居的利用空间,丰富展览陈列内容,发挥整体效益,走出一条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名人故居的新路子,成为宣传地方文化“金名片”。

5.切实营造历史文化传承氛围

名人故居纪念馆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弘扬了优秀文化,也提振着地方的文化声誉。

例如李叔同故居纪念馆,为使李叔同的人文精神在青少年中得到传承,纪念馆携《海河之子——李叔同与天津》和《自律创新爱国——李叔同的人格精神》展览及宣讲团走进本市各中、小学校,与学校签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馆校共建协议。李叔同纪念馆不仅派美育教师深入学校,开展国学进课堂等文化体验活动,还邀请师生来馆参观,亲身感受传统文化,使青少年了解大师卓越的文化贡献和崇高的道德情操,提升李叔同在青少年中的关注度与影响力,使大师的光辉形象在人们心中永存,借此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二 坚持文化传承是维系生命力的关键

名人故居纪念馆的发展总体上是健康规范的,传承了历史文化、名人文化,弘扬了人文精神,也带动和促进了当地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但名人故居纪念馆整体发展表现出不平衡,为数不少的故居纪念馆或改旗易帜,或多种经营,或面目全非,故居纪念馆发展现状堪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别纪念馆面临生死存亡,与地方城市发展存在地域冲突

由于城市迅猛发展,个别地方政府大搞形象工程,大破大立,大拆大建,在统一的规划拆迁中,没有将故居纪念馆纳入城市总体发展的保护规划,使得少数名人故居面临被强拆的厄运,“法人违法”现象比较普遍。全民文物保护意识有待提升,纪念馆命运堪忧的状况亟待引起各方高度重视。

大家熟知的北京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就于2012年被强行拆除,毁于一旦。这仅是典型案例,但与之类似的文保单位被强拆、强占和损坏的现象很多,由此产生的后果是无法用金钱挽回的,其所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

2.个别纪念馆存在偏离文化先进性的危险,不利于历史文化传承

目前,大多数名人故居纪念馆都被纳入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成为地方博物馆乃至地方文化产业的利益增长点,这种现象较为普遍。不少名人纪念馆的增值服务已成利益主流,逐渐替代传承历史文化的主业。甚至有个别的纪念馆成为弘扬迷信的道场,这大大弱化甚至偏离了健康历史文化传承的轨道。

3.个别纪念馆主题不突出,没有深层次挖掘地方名人先进的思想内涵

作为地方名人的历史人物,之所以能被树碑立传,肯定有其自身的思想闪光点。历史不容后人无限夸大,也决不允许人为贬损,更不能容忍编造历史、篡改历史、肆意包装。

我们既要客观地还原历史,又要升华思想、树立典型,让先进文化、健康文化得以准确完整地传承下来。目前,在这方面还任重道远。很多故居纪念馆满足于原封不动,不能深入地挖掘主题,强化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

4.建馆标准和规范还有待完善,实施分层次管理迫在眉睫

加强对故居纪念馆的评估体系建设十分必要。评估标准混乱始于缺少规矩,以及缺乏专业理论的正确指导。目前,关于故居纪念馆工作的理论文章还相对较少,查遍百度搜索,涉及纪念馆的理论文章寥寥无几,而且还局限于工作经验交流之类的体会文章。各地之间、博物馆与纪念馆之间、纪念馆与纪念馆之间还相对缺乏密切的工作联系。省市级乃至更高层面在组织工作、业务指导以及更广的协调与合作,还相对匮乏。即便有一些合作,较之于其他专业或综合性的博物馆,其合作协调模式还显得比较单薄,难以形成广泛的事业战略发展格局。

5.规划设计缺乏创新,运用高科技的手段单一

我国历史悠久,地方名人数不胜数,名人故居纪念馆也层出不穷。但在纪念馆的规划、主题策划、发展模式、活动方式等方面,还缺乏一定创意,特别是在运用科技手段、声光电技术、各种表现形式等,普遍手段比较单一,形式比较单调,模式比较陈旧,多媒体运用水平有待提升,宣传效果不太到位。在这方面,国外有很多先进的设计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三 名人故居纪念馆要在传承先进文化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人是推动历史前进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名人在其中的作用显而易见。名人故居纪念馆是反映历史人物作用的重要载体。发挥名人故居纪念馆的先进文化传承作用,必须靠文博工作者切实承担历史责任,为更好地宣扬中华传统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1.强化法律的保障

对名人故居纪念馆的保护,一定要上升到法律层面来保障。有法可依才能有法可为,违法必究。没有法律层面的保障,就不可能遏制“法人违法”的行为。可以把故居纪念馆全面纳入博物馆法,要让“达摩克利斯之剑”永远高悬在违法者的头上,起到震撼作用。

2.突出文化先进性

一个民族的崛起和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文化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民族的灵魂。所以,对名人故居纪念馆内涵价值的挖掘,一定要突出文化的先进性。要积极、健康、向上,弘扬先进文化这一主题。要全面挖掘文化名人的心灵轨迹、思想变化,以期对当代发展产生一定的引领作用。

3.力求开放公益性

名人故居纪念馆的生存问题,一定要纳入地方财政扶持和地域发展规划。不能因为城市规划而肆意毁坏有价值的名人故居,特别是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名人故居。同时,名人故居纪念馆要列入地方财政预算,不能一味推向市场,要确保弘扬先进文化的场所,要实行免费开放,在切实有效保障和设施维护的基础上,确保其开放的公益性。

4.推动管理系统化

名人故居纪念馆的发展壮大,一定要走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之路。在规章制度上要推进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有管理规范、管理标准、管理要求,形成有效的管理及评估体系;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要有责任心和专业知识,不是散兵游勇,而是正规军;在文物保护、资料保存、档案利用等方面,要运用专业手段、专业技术来保证,让史料更具价值,并得到有效的专业保护;在故居纪念馆的内涵再现以及对外宣传方面,要利用多层面的信息化手段、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措施,充分展现,不遗余力。

5.带动区域性合作

故居纪念馆因为有其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内涵、不同的属性、不同的模式,也导致馆际合作显得沉闷和低频。要切实加强对故居纪念馆的组织领导,加强多个层面的区域合作,创新模式,强化统筹,推进协调,促进交流,互惠共赢。通过加强馆际交流与馆际合作,乃至与国际文化机构的交往,全面推进故居纪念馆的发展、壮大。

6.提升专业理论

由于时代的变迁,名人故居纪念馆的建立与否,是由当时、当地政府对历史人物的评判标准而定的,所以在不同时间,会有不同的发展历程和历史环境。为了文博事业大环境的改善,有必要在理论研讨和经验交流方面取长补短,展开馆际交流,促进各地纪念馆同步发展,缩小地域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各地名人故居纪念馆的均衡发展,提升整体理论水平。

7.增强发展创意性

创意文化已风靡全球,名人故居纪念馆的发展不仅要体现在设施维护、规模扩大方面,更要体现在挖掘文化内涵、凸显主题、营造氛围和经营创意等多个方面,达到立体多维的发展。

2018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名人故居纪念馆也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我们有必要完善配套性的基础文化设施,营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有必要开设动漫公园、主题公园,形象化、多层面、多媒体、全方位发挥科技作用,使宣传效果最佳化、最大化;有必要挖掘史料性的物品,特别是挖掘文物固有的文化内涵,由此衍生出来形象立体的、具有时代感的精神因素和中华魂。让我们砥砺前行,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天津李叔同故居纪念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