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涉酒诗文辑录与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题张氏隐居二首

【解题】

黄鹤注云:“此当是开元二十四年后,与高李游齐赵时作。”据朱鹤龄、闻一多及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杜甫年谱》(后简称《年谱》)的说法,确定该诗是公元740年即杜甫二十九岁纵游齐赵时作。所言张氏,或是指当时隐居袞州(今山东济宁市、邹县一带)的张玠,玠有子张建封,杜甫晚年在潭州与其相逢,曾作《别张十三建封》诗。

其二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1]。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2]。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3]。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注释】

[1]之子:题中所言张氏。

[2]霁潭:又作济潭,指济水。鳣:鲤鱼。发发:鱼跃之声。两句言晚时景致。

[3]杜酒:杜康所作之秫酒。偏劳劝:却偏偏劳驾主人劝酒。张梨:张公大谷梨。此两句暗用宾主二姓,巧妙自然。

【集评】

单复《读杜诗愚得》:此诗言张氏时相见而与晚兴见留,霁潭、春草,言晚兴。求梨,劝酒,言邀留,而以归醉无愁结之,此足以见主宾相敬之深,礼意之厚也。

张溍《读书堂杜诗注解》:此首意皆七言所无,七言是日斜初来,五言是晚留共饮。前者“出”字,此首“归”字,二诗共成起结,删一首则其义不全,是知杜诗次序不宜乱,又宜通看。

《读杜随笔》:前首从山行景趣,结到乘兴对君。次首从相见款留,结到归路无愁。两首回环,共为首尾。公连章诗每用此格,亦一定章法也。

卢元昌《杜诗阐》:句句于前章对发,“晚兴”隐承“乘兴”二字。“霁潭”二句,隐承“远害”意。“鳣发发”,不罹纲矣;“鹿呦呦”,不即险矣。“杜酒”二句,隐承“不贪”意。盖酒不他取,只须杜酒,梨不他觅,无过张梨也。“山路险”,隐承“涧道”“石门”。

纪容舒《杜律详解》:本一时所作,文意相承。前首言日斜始到,则已向晚矣,张具酒邀公,公遂乘兴而留。“晚兴留”三字,是一篇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