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寄河南韦尹丈人
甫敝庐在偃师,承韦公频有访问,故有下句[1]
【解题】
河南韦尹丈人,即韦思谦之孙、韦嗣立之子韦济。思谦、嗣立先后为高宗、武后宰相。据《旧唐书·韦济传》:“天宝七载,又为河南尹,迁尚书左丞。”天宝六年(747),杜甫与元结等在长安应诏,就选遭李林甫之忌而退。失望中的杜甫适逢韦济见问,因此寄诗表达对韦济关心的感激之情和落选的失望之意。浦起龙《读杜心解》云:“公自天宝六载,应诏退下。意二年之中,在都失意,常纵浪近畿。诗正其时作也。”
有客传河尹,逢人问孔融[2]。青囊仍隐逸,章甫尚西东[3]。鼎食分门户,词场继《国风》[4]。尊荣瞻地绝,疏放忆途穷[5]。浊酒寻陶令,丹砂访葛洪。江湖漂短褐,霜雪满飞蓬。牢落乾坤大,周流道术空[6]。谬惭知蓟子,真怯笑扬雄[7]。盘错神明惧,讴歌德义丰[8]。尸乡余土室,难说祝鸡翁[9]。
【注释】
[1]敝庐在偃师:公元741年,三十岁的杜甫由齐鲁归东都,在偃师县西北二十五里的首阳山下筑陆浑庄。
[2]“有客”两句:杜甫把韦济比汉代的河南尹李膺,自比孔融。
[3]青囊:仇注引《晋书·郭璞传》:璞尝受业于郑公,得青囊书九卷,遂开洞五行。章甫:帽子名。“青囊”两句是说自己身挟青囊而隐逸,冠章甫而西东。
[4]“鼎食”两句:赵次公曰:“鼎食分门户,以言河尹之贵。辞场继《国风》,以言河尹之能诗。”
[5]“尊荣”两句:赵次公曰:“惟其贵,故以其尊荣而瞻其地位崇绝也,”“疏放者,公自谓也。忆途穷,则又言河尹忆问之也。”
[6]“牢落”两句:杜甫感概之言,言天地广大,而我独自流落,虽有道术,但周流四方无所用。
[7]蓟子:《后汉书·方术传》说蓟子训有神异之道,“既到京师,公卿以下候之者,坐上恒数百人,皆为设酒脯,终日不匮”。笑扬雄:扬雄著《太玄》,时人皆笑之。杜甫自比扬雄。
[8]“盘错”两句:对韦济的颂扬。《旧唐书》说韦济“从容雅度,所莅人推善政”。
[9]尸乡余土室:杜甫在偃师县所筑陆浑庄。祝鸡翁:仇注引《列仙传》云:“祝鸡翁者,洛阳人也,居尸乡北山下,养鸡百,年余鸡至千头,皆有名字,欲取呼则种别而至。卖鸡及子得千余万,辄置钱去之。”此两句杜甫谓自己虽居尸乡,却无祝鸡翁之气度。
【集评】
王嗣奭《杜臆》:杜凡奉赠诗,前半颂所赠,末后自陈;而此独参错转折,承顶呼应,脉理极细。
卢元昌《杜诗阐》:“逢人问孔融”句,篇中三应:“疏放忆途穷”句,一应;“谬惭知蓟子”句,一应;“难说祝鸡翁”句,一应。一孔融也,求郭璞青囊而穷,寻陶令浊酒而穷,访葛洪丹砂而穷,学蓟子神异而穷,法扬雄草《玄》而穷,至为尸乡祝鸡翁而难说,终不免于穷。信乎途穷,信乎道术空也。公《秋述》云:“扬子云草《玄》寂寞,多为后辈所亵,近似之矣。”“真怯笑扬雄”句,语意正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