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我成了六边形学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6章 冬至的天人实验室

冬至的京华理工大学飘着细雪,铅灰色的云层压得很低,将银杏树枝干上的冰凌衬得愈发晶莹。江临站在中医学院顶楼,羽绒服拉链拉到下巴,却仍能感到后颈的疤痕在隐隐发烫——那是芯片与陈院长遗留银针的共振反应。他望着远处武当山方向,视网膜上突然浮现出淡蓝色数据流,陈院长的实验日志碎片正以银杏叶的形态旋转:“冬至阳气始生,是天人实验室启动的最佳时机“。

“临哥!沈明轩在材料实验室发现异常!“洛小川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风雪灌进衣领的喘息。这个平日总挂着游戏手柄的计算机系男生,此刻眼睛亮得像发现稀有装备,“槐树洞的共生物质在冬至这天,居然和老座钟的云雷纹产生了共振!连扫描电镜都在冒蓝光!“

实验室里的暖气开得很足,沈明轩却穿着薄卫衣,鼻尖冻得发红,正对着全息投影全神贯注。投影中,从槐树洞提取的纳米纤维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排列,最终形成《灵枢》中记载的十二经络图,每条纤维末端都闪烁着微弱的银光。“更诡异的是,“他推了推下滑的眼镜,“这些纤维的共振频率,和我们上周在图书馆捕捉到的卫星残留信号完全吻合。就像......有人提前把人体经络编成了对抗卫星的密码。“

江临的银戒突然发烫,周明远教授上周课上的话在耳边回响:“武当山老座钟的钟摆,是初代实验室的钥匙。“他下意识摸向口袋里的银针,针尖刻着的云雷纹此刻正与掌心的茧纹相贴。记忆突然闪回至暴雨夜的孤儿院,陈院长将银针塞进制服口袋的温度,比芯片的数据流更清晰——那时他刚救回被弃的小虎,陈院长的手在急救箱里翻找绷带,指尖还带着给孩子们熬药的艾草香。“通知许星遥,准备去武当山。“他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冬至夜,天人实验室会开启。“

武当山的雪比城里大得多,鹅毛般的雪花砸在冲锋衣上沙沙作响。当三人在老座钟前站定时,江临才发现钟摆缝隙里竟嵌着半片银杏叶——正是他半年前在孤儿院槐树洞捡到的那片,叶脉上还留着小虎用蜡笔涂的歪扭笑脸。银针插入的瞬间,视网膜突然被立体地图填满,老座钟下方的圆形实验室像朵银色莲花般展开,墙壁上的针灸铜人图在雪光中泛着青铜色光芒,中央悬浮的原型机表面,流动着与他掌心茧纹相同的脉络。

“欢迎回家,QL-19号。“周明远教授从阴影中走出,中山装袖口的条形码纹身被风雪打湿,显露出底下的条形码纹身被风雪打湿,显露出底下淡淡的槐树年轮印记。他递给江临一张泛黄的照片,二十年前的陈院长正抱着襁褓中的江临,背景是老座钟的云雷纹,怀里还躺着个襁褓中的女婴——许星遥。“陈院长临终前说,你是唯一能让数据拥有温度的孩子。“周明远的手指划过照片上陈院长的银戒,“2005年的冬至,他在槐树洞捡到你们时,雪下得比今天还大。“

实验室的灯光亮起时,江临的呼吸突然停滞。玻璃柜里整齐排列着初代实验体的档案,每个编号旁都贴着泛黄的便签:QL-07号许星遥,初遇时后颈有蝶形胎记,抱着半块发霉的面包;QL-12号洛小川,入院时攥着半块红糖馒头,袖口绣着妈妈缝的“平安“二字......而 QL-19号的档案里,夹着张字条:“这孩子掌心的茧,将来会成为最温暖的密钥。附:第一次给他喂粥,呛到后却抓住我的手指不放,像抓住最后一根稻草。“

“卫星的目标是将人类经络数据标准化,“周明远的声音突然低沉,“但陈院长在你们身上注入了最关键的变量——孤儿院的槐树香、晨读时的读书声、掌心揉面的力度。这些'无用'的记忆,才是对抗数据化的终极武器。“他指向原型机,上面刻着密密麻麻的小字:“QL-01至 QL-20号,均以十二原穴为锚点,注入孤儿院声场、触觉记忆、情感共振频率。“

沈明轩突然指着监测屏惊呼,卫星信号如红色潮水般涌来,却在接触到老座钟频率的瞬间泛起涟漪。江临望着原型机上的银杏叶残片,突然想起许星遥曾在图书馆说过:“你掌心的茧纹,和槐树洞的年轮长得一模一样。“指尖轻点原型机的刹那,芯片数据流如归巢的候鸟般涌动,将三人的脑电信号与老座钟的钟摆频率编织成网——他清晰地“看“见了,每个实验体的脑电信号都带着独特的生活印记:洛小川的信号里有游戏手柄的摩擦声,许星遥的信号中飘着槐树花的香气,而他自己的,混杂着针灸时银针的震颤与陈院长的咳嗽声。

“洛小川,打开直播!“江临的声音混着风雪,却清晰得像针灸铜人的刻度,“告诉所有护具用户,今晚零点按压足三里穴,跟着陈院长教的《洗髓经》呼吸——就像我们在孤儿院每天清晨做的那样。吸气时想象槐树洞的阳光,呼气时排出所有寒意。“他转向沈明轩,后者正将槐树纤维的共振频率接入蓝牙系统,“把槐树洞的气息,传给每个掌心。记得附上小虎画的银杏叶图标,孤儿院的孩子们认得。“

雪夜中的老座钟敲响零点时,江临的视网膜上亮起千万个光点。那些光点有的强有的弱,有的带着厨房的烟火气,有的混着铅笔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他“看“见了,一位母亲正在给高考的孩子按揉足三里,掌心的茧纹里藏着十几年的陪读时光;一位老人对着护具屏幕流泪,因为按穴时想起了老伴熬的艾草汤。这些带着体温的信号,正穿过风雪汇聚成太极图,在云端与卫星的数据流撞出无声的惊雷。周明远望着这幕,突然轻笑:“陈院长总说,真正的科技,是让每个掌心的茧纹都能被听见。他当年在针灸铜人上刻下的第一百零八个穴位,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