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视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序二

罗洪铁[2]

马志霞的学术著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视域》,是在她的博士学位论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研究》的基础上,经过三年的深化研究和理论积淀而完成的。当她独立撰写的首部学术著作即将出版之际,我作为她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在为她学术水平提高深感欣慰的同时,更要衷心祝贺饱含着她6年劳动心血著作的出版。

马志霞能够成为我的硕士研究生纯属偶然。2011年,她本科毕业并以品学兼优的良好素质,被推荐为我院免试硕士研究生。当年报考我的生源多,学生考分也高,我决定不招推免生,因此,我没有参加我们研究方向推免生的面试。面试结束后,一位参加面试的老师专门到我的办公室,说有一名报考我的考生,素质不错,领悟力也强,希望我录取。为了慎重起见,我叫这位老师找马志霞来谈谈。经过比较充分的交谈,我发现她综合素质好,理论功底扎实,学习又勤奋,更重要的是她上进心强。我提出了成为我研究生的两个条件:一是能够吃苦,节假日很少休息;二是要考博士,以得到继续深造的机会。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表达要珍惜学习的机会,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鉴于上述原因,她成为我的硕士研究生。

艰苦而短暂的研究生学习开始了,她以勤奋学习的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在三年的学习中,她重视人品的修炼,发奋学习专业知识,注重科研能力的提高。辛勤的劳动没有白费,她学习成绩优异,善于与人和谐共处,积极参加科学研究活动,取得的科研成果有:参加了我主持的重庆市2011年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十二五’时期重庆市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的写作,参加了中国人才学研究会组织编写的《新编人才学大辞典》词条的撰写;独立发表学术论文2篇;2013年10月参加了在云南师范大学召开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当代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影响”的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被大会收录,2013年11月,又参加西南大学“第一届西南地区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获三等奖;她还分别获得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十八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活动征文比赛二等奖、西南大学含宏论丛雷锋精神征文比赛优秀奖和西南大学大学生诚信主题征文优秀奖;等等。马志霞以良好的素质和科研实力获得硕士学位,并以优异成绩考上本院的博士研究生,师从全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著名专家黄蓉生教授继续深造。在黄老师的精心培养和关怀下,马志霞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科研成果的质量大幅度提高。读博期间,她在黄蓉生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先后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外文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篇;申报到了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研究”;先后获得重庆市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崇德论坛二等奖、三等奖,第十六届全国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论坛三等奖。参加工作后,获得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人才”专项、云南大学“东陆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资助项目,成为团中央青年讲师团、云南青年讲师团成员。主持了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现实困境及突围策略研究”,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教师项目“提升中国价值观国际认同的机制与路径研究”,云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意识形态话语权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等科研项目。参与出版学术著作4部。她还荣获粤桂琼赣滇五省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云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等。

马志霞所取得的上述成果,既是她勤奋努力的结果,还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视域》的著作提供了新的理论观点和材料。

在思想政治教育学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研究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选题,但马志霞没有退缩,在黄蓉生教授的鼓励与帮助下,她知难而上,攻坚克难,写出了有新意的著作。

该书的创新之处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从庞杂的资料中提炼出了有新意的学术观点。该书内容涉及的时间跨度长达四十多年。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著作及相关论文数量繁多,观点各异。要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的困难之大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为了克服这一困难,马志霞跑学院资料室,泡学校图书馆,上网检索,收集了1978年到目前为止的与研究选题相关的大量资料。在此基础上,她又耗费了相当长的时间仔细分析、比较、筛选,写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历史沿革,梳理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变化的清晰轨迹,并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定位阐述了独到的观点。她所做的这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为该书后面核心内容研究的展开提供了学术路线图。

第二,从宏观角度研究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价值。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研究的设计是科学的,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进行探讨,这就能够比较全面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价值展现给读者。首先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大系统来分析其价值,这样使读者能够从一级学科的宏观角度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作为价值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能够对作为价值主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产生什么价值,而其价值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作者在精心研究后,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价值体现概括为四个方面: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涵,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融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目标,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能力。作者不仅概括出了四个方面的价值表现,还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在分析中阐述的观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价值关系比较透彻地揭示了出来。在目前的研究成果中,马志霞研究得出的结论处在类似选题理论的前沿。

第三,从微观角度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价值。作者从宏观层面进行研究整体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后,为了更深层次地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作者又从微观角度展开了研究,这样处理,就能将研究内容推向深入。在微观层面,本书分别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的价值作了分析。作者为了更好地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于其他五个二级学科价值的特殊性,分别用了传播价值、延续价值、推进价值、诊断价值、辅导价值。这样做的效果既显示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其他二级学科价值的区别,还为未来有兴趣继续探讨这一选题的研究者们提供了研究的思路和可供参考的理论观点。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实现部分的亮点。该部分的理论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实现的原则遵循。原则是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的实现并非是一件易事,它在错综复杂的环境和曲折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素质参差不齐的教育者、受教育者去实施的。如果没有一定的原则进行指导和规范,教育者、受教育者各行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就难以实现。作者提出了学科价值实现的原则,这就给大家规定了必须共同遵守的标准,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平稳有序地实现。其次,设计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实现的路径。路径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实现必不可少的,没有路径,学科价值实现的目标就难以达到。论文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实现的路径既有鲜明的时代性,更有可操作性。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实现条件保障部分的设计与论述很有必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的实现不是孤立进行的,它需要一定的条件作为支撑。缺少了相应的条件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就实现不了。本书谈到的三个条件保障非常必要。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队伍和良好的社会环境这些条件作保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的目的就达不到。

马志霞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研究取得的成绩是可喜的,但该选题仍有很大的伸展空间,希望她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持之以恒地深入探讨下去,以取得更丰硕的理论成果。

2020年7月3日于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409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