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 广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的显著成效
自2014年广安市开展扶贫对象的建档立卡工作,结合不同贫困户的贫困信息和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政策、扶持措施以来,广安市贫困治理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截至2016年,广安市共计3个贫困县、145个贫困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累计脱贫家庭6.65万户,累计脱贫人口20.49万人,脱贫家庭和脱贫人口比例分别达到了61.2%和63.1%,脱贫攻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见表0-5)。
表0-5 2014~2016年广安市及下辖各区市县脱贫成效

(一)脱贫3个县、145个村、20万人
从广安各区市县脱贫情况的比较来看,广安区、前锋区和华蓥市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从脱贫人口的总量上看,2014~2016年,广安区累计脱贫1.41万户、4.56万人,前锋区脱贫0.47万户、1.54万人,华蓥市脱贫0.51万户、1.43万人,岳池县脱贫1.45万户、5万人,武胜县脱贫1.16万户、3.35万人,邻水县脱贫1.65万户、4.61万人。可以看到,前锋区、岳池县和邻水县的脱贫总量是相对比较大的,累计脱贫人口均在4.5万人以上。从脱贫比例来看,6个区市县中,脱贫比例最高的为广安区,其次为华蓥市,脱贫比例均在82%以上,而岳池县、武胜县和邻水县由于自身贫困人口基数较大,贫困状况相对严重,因而脱贫比例相对较低,3个县贫困人口的脱贫比例均在广安市63.1%的水平之下,但也都在50%以上。
进一步对广安市2014~2016年不同致贫原因的脱贫比例进行比较,具体如表0-6所示。可以看到,通过各项针对不同致贫原因的扶贫政策,广安市因病致贫的4.5万户贫困家庭中有61%的贫困户脱贫,因残致贫的5118户贫困家庭中有59%的贫困户脱贫,因学致贫的770户贫困家庭中有58%的贫困户脱贫,因缺劳力致贫的3209户贫困家庭中有61%的贫困户脱贫,因缺技术致贫的5651户贫困家庭中有67%的贫困户脱贫,其他原因致贫的贫困户中有61%的贫困户脱贫。从脱贫比例来看,广安市针对不同致贫原因精准施策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主要致贫原因下的贫困户脱贫比例都接近2/3。其中,通过加强技术培训摆脱因缺技术致贫的贫困户比例是最高的,达到了67%,明显高于其他几项致贫原因的脱贫比例。
表0-6 2014~2016年广安市及下辖各区市县不同致贫原因的脱贫比例

而通过对比不同区市县各项致贫原因的脱贫成效,我们发现,2014~2016年,因病致贫中脱贫比例最高的是广安区(83%),因残致贫中脱贫比例最高的是华蓥市(90%),因学致贫中脱贫比例最高的是广安区(85%),因缺劳力致贫中脱贫比例最高的是华蓥市(93%),因缺技术致贫中脱贫比例最高的是华蓥市(95%)。可见,广安区和华蓥市在6个区市县中脱贫的综合表现相对更优。

图0-8 2014~2016年广安各区市县不同致贫原因脱贫比例分布情况
(二)实现了发展有基础、服务有保障
广安着眼全局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全面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发展有基础。广安通过整合捆绑财政、涉农、交通等项目资金和定向社会捐助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国家统计局广安调查队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广安市改善县乡公路124公里,新改建通村公路623公里;建设高标准良田11.3万亩,为发展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优化贫困村产业布局,建成优质稻基地9.7万亩,优质蔬菜基地4.3万亩,优质柑橘基地2.2万亩,梨子、葡萄等特色产业基地2.3万亩[4]。此外,根据《广安市基础扶贫工作年终总结(2016年)》,广安市2016年完成危桥改造15座,完成总任务的187%;截至2016年11月,新改建灌溉水渠258公里,整治山坪塘600口,病险水库除险加固50座;2016年,全市三大通信运营商已新建(改建)4G通信基站1616座,新建“宽带乡村”523个,完成投资共7.03亿元。
在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上,2016年,广安市争取中央、省级各类教育扶贫资金到位12.85亿元,开工建设21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142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含教学点)改造项目已全部开工;60个学校教师周转宿舍项目1547套54145平方米已全部开工建设,已完工45个项目1099套;开工建设104所学校204个校舍项目,开工面积173138.4平方米,已有87所学校175个项目竣工,竣工面积134245平方米;全市职业院校通过政府投入、社会力量参与、中省项目支持等方式,投入资金11.4亿元,新增校园面积693亩,新建校舍18.2万余平方米,新建校内实训基地30余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个,学校基础能力得到了较大改善,为扩大职教规模奠定了基础。
配套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实现了服务有保障。广安着力畅通文化扶贫“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在劳动与娱乐之间共享文化成果,实现精神挺立、物质富裕的同步脱贫。因地制宜,完成贫困村文化室标准制定、方案报备。2016年,广安市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完成安装25609户,完成率达106%;“村村响”工程26个全部完成;新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11个、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146个、文化室246个、中心书屋14个、农村公共服务网点117个、阅报栏253个、乡镇出版物数字化发行网点8个,补充更新农家书屋2751个、社区书屋218个。截至2016年11月,已开展各种文艺演出683场次,送公益电影到贫困村8250场次,为820个贫困村配备了法律顾问,开展“送法进村”活动1364场次,新增“农村法律明白人”2021名。同时,通过落实“八免五补助”“十免四补助”与“新农合”、医疗救助等相衔接的扶持政策,制定因病致贫返贫救助扶持办法,将在县域内就诊的贫困群众个人费用支出控制在10%以下,1.71万名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得到救助。率先在全省实现农村低保与国定扶贫标准并轨,将6516名贫困群众纳入农村低保,为7542名贫困人员代缴养老保险保费。新(改)建达标村卫生室186个,实现村村通互联网,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三)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就业促增收
广安市在精准扶贫战略中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致富产业,帮扶贫困群众解决就业难题、提高增收能力、拓宽增收途径,引导他们依靠自身力量摆脱贫困。在多方努力下,2016年,广安市各级政府扶持1.3万名贫困群众实现了就业。在产业扶贫中,全面提升农业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企业+基地+贫困户”等多种经营模式,2.3万户贫困家庭因此受益,增加了经营性收入。坚持农业项目优先安排在贫困村,引导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同步推进电商平台,有序组织劳务输出,不断拓宽贫困农民增收渠道。2016年,广安实施发展优质蔬菜、特色水果、畜禽养殖、山坪塘整治、提灌站建设、农技推广等到村帮扶项目550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生产环境持续改善;全市贫困村2016年新发展农业企业4家、种养大户866户、农家农村39个、农民合作社163个,直接带动贫困户3.2万余人稳定增收;2016年,新建电子商务服务网点132个,开展电商培训9801人次,全市成功培育“互联网+特色农产品”品牌企业36个,贫困村农产品和特色产品网上销售商户共计5000余户。
(四)农村集体经济增加财产性收益
集体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广安市在每个贫困村均设立了产业扶持周转金,实施村集体经济项目1360个,所有摘帽贫困村都有集体经济收入;采取土地流转、产权抵押、入股分红等方式,让土地经营权、房屋财产权转化为财产性收益,户均获得财产性收入450~700元。[5]
在集体经济建设的资金投入层面,根据《财政支农项目资产收益扶贫实施办法(试行)》,广安各区市县、园区的财政部门逐步扩大了财政支农项目资产收益扶贫试点范围和试点领域,创造条件帮助带动主体承接各类农业项目。将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无偿支持变为有偿投入,2016年,共筹集资产收益扶贫改革试点资金3000万元,作为贫困村和贫困户股本金投入30余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同时,鼓励带动主体吸收更多的贫困户成为其成员,将全体成员中贫困户的数量作为政府扶持的考量因素。此外,2016年,广安市积极争取省级财政支农项目资产收益扶贫资金1500万元,在广安区、前锋区、华蓥市三个计划摘帽县的13个村实施财政支农项目、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量化到贫困户,实现收益保底、按股分红,拓展贫困户增收致富渠道。
(五)多渠道筹集资金,聚合力助脱贫
2016年,广安市共筹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81亿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78亿元、市本级0.42亿元、区市县1.61亿元。全市820个贫困村都建立了产业发展基金,总规模达2.08亿元;全市共设立卫生扶贫救助基金975万元、教育扶贫救助基金1.07亿元、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1.61亿元,已发放扶贫小额贷款超过10亿元。从社会保障资金到位的情况来看,2016年下达农村低保对象特殊生活补助资金48.79万元、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资金22万元、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补助7.875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66.76万元、贫困家庭脑瘫儿童救助金60万元、贫困人口免费健康体检费139.86万元。
在金融扶贫方面,按照中央和省级的安排,广安市坚持推进小额扶贫信贷工作,2016年10月,成立了金融扶贫推进工作组,市委办出台了《关于成立金融扶贫推进工作组的通知》(广委办函〔2016〕33号)作为顶层设计,加大了对金融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力度。同时,21所金融机构分别在21个贫困村,依托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开展“金融扶贫综合服务站”创建工作,服务站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在区市县乡村实现“金融扶贫、支付惠民”的目标。同时,督促和引导金融机构在旅游扶贫项目资金支持、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2016年,全市已有13家金融机构与34个旅游扶贫项目建立了主办行关系,达成各类融资协议5600万元,安放各类自助机具30台。
截至2016年底,广安市金融扶贫工作成效显著,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广安市中心支行发布的数据,全市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74.98亿元,同比增长23.19%,全年累计发放贷款31.61亿元,惠及贫困人口8.6万人。其中,全市已对2.6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0.8亿元。各区市县已到位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1.62亿元,中国人民银行已对10家法人金融机构发放扶贫再贷款9.23亿元,全市银行业机构已对10.36万户贫困户评级授信18.77亿元。
(六)各项兜底政策促脱贫成效显著
广安市各项兜底政策对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取得了显著的脱贫成效。
为切实保障贫困户基本的衣食住行,广安市以农村廉租房、易地扶贫搬迁、“五改三建”等项目为载体,将新建、改造、保护相结合,确保贫困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安有所乐。全域同步开展“洁净水”行动,切实改善贫困村人居环境,确保“物”和“人”完美脱贫。截至2016年12月底,全面实施农村C、D级危房改造2566户,建设农村廉租房3412户,防灾避险搬迁1066户。同时,实施“五改三建”84805户,全面开展“洁净水”行动,建成地下污水处理、地上湿地花园的生态治污设施1520处[6]。根据表0-7,广安市2014~2016年累计搬迁6388户,搬迁人口18499人,完成易地扶贫搬迁目标比例高于50%。各区市县易地扶贫搬迁行动的开展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广安区、前锋区和华蓥市100%完成了易地扶贫搬迁目标任务;岳池县、武胜县和邻水县相对任务较重,仍有近80%的搬迁任务未完成。
表0-7 2014~2016年广安市及下辖各区市县易地扶贫搬迁基本情况

续表

在低保政策兜底方面,广安市通过依规稳步提高低保标准、完善低保运行机制等方式,切实发挥低保的兜底作用。2016年,全年共为建档立卡低保户发放低保金和特殊生活补贴16494.9万元,共对8.25万名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员代交100元/人·年的保费,参保覆盖率达97.77%。全年共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4260.99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2694.68万元、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831.11万元。与2014年建档立卡确立的低保政策兜底目标相比,2016年,广安市整体低保政策覆盖人口16508人,人口覆盖率达到25.32%;各区市县低保政策的覆盖情况有所不同,华蓥市、广安区低保政策的人口覆盖率相对较高,超过目标人口的50%,前锋区低保政策的人口覆盖率也超过了目标人口的1/3,而岳池县、武胜县和邻水县低保政策的人口覆盖率还比较低,仅达到目标人口的20%左右(见表0-8)。
表0-8 2014~2016年广安市及下辖各区市县低保政策兜底、医疗救助扶持基本情况

在医疗救助扶持方面,广安市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县域内住院实行“先诊疗后结算”,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市落实“十免四补助”资金656万元,建卡贫困人口诊疗报销和医疗救助费用总计6962万元,救治贫困患者5931人次[7],垫付应由个人自付的医药费用近千万元。同时,通过落实“八免五补助”“十免四补助”与“新农合”、医疗救助等相衔接的扶持政策,制定因病致贫返贫救助扶持办法,将在县域内就诊的贫困群众个人费用支出控制在10%以下,使1.71万名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得到救助,大大减轻了贫困患者个人医疗费用的负担。2016年145个退出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全部建成使用,并配有合格的乡村医生,县级卫计部门组织乡镇卫生院医生定期到村卫生室开展医疗服务工作,确保困难群众小病不出村就可获得及时救治。与2014年建档立卡时确立的需医疗救助扶持的人口目标相比,2016年,广安市整体医疗救助扶持人口81303人,扶持人口覆盖率达到61.63%,超过目标人口的60%;各区市县医疗救助扶持的人口覆盖情况有所不同,广安区、华蓥市医疗救助扶持的人口覆盖率比较高,超过目标人口的80%,前锋区医疗救助扶持人口覆盖率也相对较高,达到了目标人口的71.26%,岳池县、武胜县和邻水县医疗救助扶持的人口覆盖率虽然相对低于其他3个区市,但也达到了目标人口的50%以上(见表0-8)。
此外,在教育资助、智力扶贫方面,广安市坚决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广安市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截至2016年12月,全市发放各类助学金7.47亿元(不含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餐),惠及学生55万余人次(其中建档立卡家庭学生26973人)。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贫困学生教育资助实现全覆盖,没有学生因贫辍学。其中,学前贫困幼儿保教费减免人数22612人;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免除396100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教科书费和作业本费3.91亿元,并对26320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发放生活补助2973.9万元;22700名中职学校学生全部减免学费,资助家庭经济困难中职学生3696人,对1168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职学生在发放助学金的基础上再给予每生每学期500元的生活补助;免除34200名家庭经济困难普高学生学费3187.25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普高学生28700人,发放助学金5713.4万元;资助广安职业技术学院贫困大学生2930人,发放助学金912.1万元,对2016年新入学的569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给予了每人4000元、共计投入资金227.6万元的资助。
[1]参见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第28~29页。
[2]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7,第1页。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第47~48页。
[4]国家统计局广安调查队:《广安市脱贫攻坚情况调查报告》,http://www.gajgdj.gov.cn/detail/937.html,2017年12月8日。
[5]国家统计局广安调查队:《广安市脱贫攻坚情况调查报告》,http://www.gajgdj.gov.cn/detail/937.html,2017年12月8日。
[6]郭三多、黄姝颖、陈颖:《广安:攻坚一年20.1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http://news.china.com.cn/2017-01/04/content_40035980.htm,2017年1月4日。
[7]《广安:夯实基本公共服务根基 提升精准脱贫底气》,四川新闻网,http://gas.newssc.org/system/20161221/002082230.html,2016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