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一 本书的研究思路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书首先对“碳资产”进行挖掘,选取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界定和识别,并选取科学的分类标准对其进行分类,探索企业碳资产与低碳竞争力的关系,进而提出碳资产与企业低碳竞争力的统一性。其次,以减排碳无形资产为研究视角,构建企业低碳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再次,选取钢铁行业的部分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组合的评价方法对其低碳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分析部分钢铁公司排名靠后的主要原因,探索减排碳无形资产开发的主要模式和流程。最后,从企业、政府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提升企业低碳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二 本书的结构安排
本书共分为八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在回顾研究背景的基础上提出本书拟研究的问题,即碳无形资产视角下企业低碳竞争力的评价;提出并分析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本书的研究目标以及研究内容进行了初步介绍;继而,对本书的研究思路、结构安排以及研究方法等进行阐释;最后,提出本研究的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第二章基本理论与文献综述。本章主要梳理与本研究相关的基本理论,综述当前国内外文献中有关低碳经济、碳资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发现并总结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为碳资产、碳无形资产的界定、识别提供理论依据,为后文低碳竞争力的评价奠定基础。
第三章碳资产的界定、识别与分类。本章首先回顾国际相关环境会议对“碳资产”的“寻根”,探寻其起源、发展的历程。追溯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的签署可以发现,碳资产其实是一种政治制度下的产物,该资产与环境会议中的相关政策和议题分不开。既然碳资产是一种基于政治制度的资产,它的内容就会随着制度的变化而不断充实,其概念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本章从相关环境会议及经典文献开始探索,并深入两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调研,界定并识别碳资产,进而对碳资产进行分类。
第四章企业碳资产与低碳竞争力关系分析。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章提出了企业低碳竞争力的内涵及特性,并对我国企业总体的低碳竞争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同时分析了企业“碳资产”与其低碳竞争力的关系机制。经过分析,提出了构建企业低碳竞争力的两个内在条件,以及企业通过“碳资产”提升其低碳竞争力的动机,并对企业“碳资产”产生其低碳竞争力的运行机制加以分析,并提出两者具有统一性。
第五章基于减排碳无形资产的企业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通过文献研究,综述了企业减排碳无形资产视角下企业低碳竞争力的影响因素,通过参考国内外权威期刊以及学者们的著作等论及有关企业低碳竞争力指标的相关文献,构建出企业的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因为行业不同其具体评价指标可能会有所不同,所以本书在参考前文所构建指标体系的同时,对部分钢铁企业进行调研,充分参考专家的意见,构建出基于减排碳无形资产的钢铁企业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第六章系统组合评价方法的构建。本章主要通过综合评价法和组合评价法构建了一种系统组合评价方法模型。首先构建一个综合评价的方法集,继而对样本企业进行综合评价,本书选取主观评价法(G1法、集值迭代法)和客观方法(TOPSIS法、熵值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为了确保前面四种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本书运用组合评价方法模型对四组评价序列再次进行评价,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最终确定评价结果。
第七章减排碳无形资产视角下钢铁企业低碳竞争力评价。本章主要是运用系统评价方法对样本企业低碳竞争力做出评价。选取钢铁行业的12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应的数据,运用评价方法对其低碳竞争力进行评价,对比企业间所存在的差距及探寻企业低碳竞争力低下的根源。最后,提出了减排碳无形资产的开发模式及流程。
第八章提升企业低碳竞争力的对策建议。本章主要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即部分企业低碳竞争力低下的具体情况,通过企业、政府和社会三个层面来探讨提升企业低碳竞争力的对策。
本书的最后部分为结论与展望。该部分对全书研究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简要分析本研究对企业低碳发展做出的学术贡献。最后,分析本书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后续的研究进行展望。
三 本书的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目前,与工业企业碳减排相关的研究很多,已经有了很深的理论积淀。首先全面、系统地检索、整理、分析碳减排、碳资产的相关文献。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掌握国内外理论界和学术界对企业碳减排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研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等法规及协议和一些权威数据库检索系统(例如Web of Science、CSSCI检索等)的文章,整理相关的经典文献,并采用“属加种差定义法”对企业碳资产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识别与归类研究,最后整理出碳资产的种类。此外,笔者还从核心文献中筛选出有关碳减排的文献,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读和归纳、整理,进而构建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搜集、筛选、整理相关文献,通过对文献的反复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是本课题研究性学习的任务之一。
(二)比较分析法
不同的学者对“碳资产”“企业低碳竞争力”的内涵理解不尽相同,因而对评价指标体系的看法不同,这就需要运用比较分析法对已有文献进行研究。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比较国内外与“企业竞争力”“企业低碳竞争力评价方法”“企业低碳竞争力指标体系”等相关文献,来确定企业的低碳竞争力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三)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能够把影响企业低碳竞争力的诸多因素归类为几个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因素。这些因素数量尽管变少了,但是各个因素相互联系,且其信息量足以决定所研究事物的本质特征。笔者利用对企业实地调研、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来对企业低碳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识别企业的“碳资产”,分析影响企业低碳竞争力的深层因素。
(四)实证分析法
本书对决定企业低碳竞争力的直接、间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需要通过专家咨询及问卷调查等方法来获取相关的信息。此外,采用实证研究法对企业低碳竞争力进行评价。本研究选取钢铁行业典型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对其企业的低碳竞争力做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