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列国志·新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历史

第一节 上古简史(1世纪以前)

一 原始人遗迹

在冰川第4纪时期,南北两极冰雪融化,形成海洋,使亚洲和大洋洲分开。如今印尼所在的地理位置就是海洋中某些较高的山脉。1890年,在中爪哇梭罗河畔发现了60万年前“爪哇直立猿人”化石。1931~1934年,在梭罗河畔的坎塘又发现了生活在1.5万~3.5万年前的“梭罗人”头盖骨化石,其脑容量基本与现代人无异。在同一地区还发现了用于捕猎和捕鱼的石器、骨器等。在距今9000多年前,新几内亚高原地区的美拉尼西亚人已经开始农业活动,他们栽培出一种类似芋头的根生作物和甘蔗。但是真正改变这里人口结构、带来农业技术的是从北部迁徙而来的马来人。

约在公元前1500年,原始马来人从亚洲大陆南部向南迁徙。原住民小黑人尼格利陀族和韦达族被同化或躲避到偏远地区。公元前300~200年,续至马来人或称次生马来人与原始马来人融合,构成当今印尼民族的主要成分。他们最早引入的农业技术包括旱稻种植和猪的养殖。虽然这时期的农业技术仍是原始的刀耕火种,但是有效地促进了人口增长和人口聚集点的变大。王任叔认为印尼主体民族是“混合种族集团”,即蒙古利亚族和印度支那的尼格罗—澳大利亚大种族相互混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