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章 导语 阐释中国道路背后的中国道理
毛泽东曾经讲过一句话:“实践当中是要出道理的。”[3]走中国道路,当然也会形成中国道理。这“道理”就是作为指导思想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及作为其学术思想支撑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
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中国共产党人同样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在讲话中明确提出“两个不可替代”的重要论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就是向全社会传递的极为明确的信号。
讲“不可替代”,是因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没有锐利思想武器,不能没有深厚力量源泉;还因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仅要道路自信还要道理自信,不仅要道路自强还要道理自强。
具体到当下来说,更有现实针对性的是,哲学社会科学对于中国社会保持精神独立性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和根本性的影响。
精神独立性,概而言之,是讲一个社会在精神层面上对如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评价问题、解决问题有自己独立的不受他者主宰与左右的思维、价值和方法。当一个社会在如何认识世界上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在如何评价世界上有自己独特的价值立场,在如何应对世界上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路径时,我们就可以讲这个社会保有了它的“精神独立性”。精神独立构成了经济政治社会独立的逻辑前提,精神独立也保证了经济政治社会在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如果一个社会在精神层面上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唯他人马首是瞻,不能在精神层面上想清楚、讲清楚什么是好、什么是应该、什么是有意义,怎么可能走出一条前无古人的新路,怎么可能确立起优越于他者的全新制度,又怎么可能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信心百倍、义无反顾、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独立性就会被釜底抽薪。”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告诫如黄钟大吕,既惊醒那些真糊涂的梦中人,也警示那些装糊涂的假睡的人:走中国道路,一定要有为了我们自己、来自我们自己、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道理。
当代中国社会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为中国道理的生长准备了肥沃的热土,21世纪这一伟大时代也为孕育中国道理造就了风云际会的“时、运、势”。但是,要真正使中国道理繁荣发展,真正把中国道理发扬光大,尚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创新创造、久久为功。
中国道路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中国道理自然不能指望有现成的教科书,靠既有的大师说,嚼别人已经嚼过的馍。说新话、讲新理、出新意,扬批判之精神、发思想之先声是前提,是入门课。建构中国道理一定要有这样的理论担当。
中国道理当然要博采众长,要兼容并蓄,要海纳百川,要勇于拿来,但不能想象也不要去幻想突然就搬来一座思想理论上的“飞来峰”。就算真的搬来了,那也仍然是别人家的,说不准还会成为“特洛伊木马”。“学而不化,非学也。”所以还要在“化”上做文章,在“化”上下功夫。连马克思主义都要中国化,更何况别的主义、别的思潮、别的主张,其只能作为中国道理这座理论大厦的砖木瓦块,只能作为中国道理这道思想大餐的调味辅料,而不能是其他。建构中国道理一定要有这样的理论自觉。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已经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已经产生思想的时代。应时而生,顺势而发,为人民福祉立功,为民族复兴立言,为世界进步提方案,为人类文明做贡献,中国道理,舍我其谁。
(原载《学习时报》2017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