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1]者不武[2],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3],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是谓配天[4],古之极也。
[1]士:将领,统帅;王弼说:“士,卒之帅也。”
[2]武:勇敢,勇武。
[3]与:交往、彼此往来,这里指相抗、相敌。
[4]配天:“天”指最高的规则,《说文》:“天,至高无上也。”“配天”,与至高无上的规则相匹配,符合天道。
译文
善于做统帅的人,不会逞勇武。善于作战的人,不会被激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会与敌人正面相抗。善于用人的人,处于众人之下。这叫不争的德性,这叫善于用人,这叫与天道相匹配,这是自古以来的最高准则。
庄子补释
【原文】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此庶人之剑,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庄子·说剑》
【复观译读】赵文王又问:“那平民之剑是什么样的呢?”庄子说:“平民之剑,剑士蓬散着头发,倒梳着鬓毛,低垂着帽子,盘结着粗实的帽缨,穿着后身短小的衣服,怒目而视,出言责难;在人前互相砍杀,上斩脖颈,下刺肝肺。这种平民之剑,和斗鸡没有什么区别,使用起来很快就会断送性命,对国家大事没有任何好处。现在大王享有天子之位,可是却喜好平民之剑,我私下里替大王感到不值。”
【原文】夫复謵不馈而忘人,忘人,因以为天人矣。故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为然。出怒不怒,则怒出于不怒矣;出为无为,则为出于无为矣。欲静则平气,欲神则顺心,有为也。欲当则缘于不得已,不得已之类,圣人之道。
——《庄子·庚桑楚》
【复观译读】回应责备出于无心而忘掉了他人,能够忘掉他人,就可称作与天合一的人。所以敬重他而不会感到欣喜,侮辱他也不会感到愤怒的,只有顺应于自然的人才能做到。愤怒发出而内心并不是有意发怒,那么愤怒也就出于不怒;事情做成而内心并不是有意为之,那么有为也就出于无为。想要宁静才去平心静气,想要神清才去顺应心志,这就叫有意作为了。行为符合情势是因为不得已,事事不得已而为之,这就是圣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