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党争
“殿下现在身在何处!”杨涟面色赤红,手抓着侍卫的衣襟情绪激动地问。
其余诸臣纷纷应和,也都是一脸关切的看着侍卫。他们上午才从乾清宫救出来的太子,中午就回乾清宫去了,这放在谁身上都接受不了。
几名侍卫,被搞得也很紧张。这么多朝廷重臣都来给他们施压,放在谁身上也架不住。只是,经过小太监不经召见就直入殿内面见朱由校一事。他们都被下了死命令,除非朱由校主动传召否则谁也不能进入。
为首的侍卫被众臣围着质问,也是被诸臣的轮番问询下搞得头晕目眩了,开口打断他们道。
“诸位阁臣,不必慌张。可否容在下通报一声再告知各位。”说着侍卫就连忙抽身离开。
殿内的朱由校和黄实锦在交谈中也注意到门外嘈杂的声音,黄实锦主动请求出门查看外面的情况,正好撞见要回宫禀报的侍卫长。
“宫外这是怎么回事?是什么人在宫门外聚众喧闹?”黄实锦皱着眉头问道。
“黄公公的话,宫门外是内阁六部诸臣在聚众喧哗,他们都急切地问殿下的下落。”侍卫作揖行礼后回答。
黄实锦心中一阵无语,表示让侍卫长先去向朱由校说明情况并决定是否召见他们,自己则先去安抚他们。
诸臣看到黄实锦后也是一阵惊讶,方从哲问道。
“黄公公怎么在此,殿下现在身在何处。”
“诸位不必担心,殿下现在安全的待在宫中。咱家知道诸位担心的事,咱家可以保证殿下不仅现在没事以后也不会有事的。各位若有公事在身的可以退去了。”黄实锦淡淡的说。
听罢,诸臣都是松了一口气。杨涟、左光斗等人还是不放心,再次向黄实锦求见朱由校。
“还是想求见的诸位,先候着吧,侍从已经去通报殿下了。”
这是回去禀报的是侍卫长也已快步回来,高声喊道。
“传殿下旨意,召诸臣进殿。”
“诸位排班吧。”黄实锦看着诸臣和声说。
传召的进殿的声音传来,诸位大臣按序进殿。
坐在高位龙椅上的朱由校看着这些大臣心中也是一阵无语,心想我还能把自己卖了不成。同时也对他们为何执意求见感到疑惑。
一拜三叩,山呼万岁,礼毕。
御史左光斗率先行礼出班,对着朱由校正色说道。
“臣左光斗,弹劾内阁首辅方从哲,曲解先帝遗诏为己开脱牟利。先帝崩逝,臣等以为与鸿胪寺丞李可灼所进献仙丹和太监崔文升用药有莫大关系,请求革职查办。“其他东林御史纷纷附和。
此话一出不仅朱由校震惊了,全场不在内阁办事的大臣也都很震惊,这事要是真说得通简直令人头皮发麻。
朱由校内心暗暗吐槽,昨天先帝刚崩逝,今天就开始弹劾内阁首辅,看来这时的党争已经到了不分时间场合的地步了。
朱由校前世对于方从哲的印象,更多的是浙党领袖,多年请求万历帝增补内阁皆不批,独掌内阁也算是苦苦支撑。做了这么多年的内阁首辅没有理由谋害先帝。
方从哲这时听得也是汗流浃背,满脸冷汗,颤颤巍巍的出班行礼。
“殿下,臣有罪。但左都御史所言,皆一派胡言,无端猜想。还望殿下圣裁。”说完便以头叩地,长跪不起。
此时,也有官员开始为方从哲解释,同时指责以左光斗为代表的东林党人。不顾当下国本不稳,挑起大臣相争。
朱由校看着下面互相指责乱作一团的大臣们,气不打一处来。大明朝还有二十多年就要亡国了还要党争,不仅这时争,南明半壁江山还在党争。前世他不愿翻开南明史,看了几页觉得既气愤又悲哀,忍着的情绪读完后,总结下来就是愤恨。
“此时以后再议,诸位还有别的事要奏吗?”朱由校阴沉着脸低声回答。
黄实锦注意到朱由校脸色不对,直接高声喊道。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朱由校给黄实锦打个手势,示意让他把方从哲扶起来,自己则直接从侧房走了。
诸臣也明白殿下现在不想听他们在这里扯,也都识趣缓缓退去。
杨涟、左光斗、张问达等人赶紧围住黄实锦,再次作揖嘱托他一定要看好朱由校保护好他的安全。
黄实锦看着他们,嘴上连连应答,心中不免叹息。他跟殿下交谈这么久也明白殿下很是讨厌党争,这群人种确实有忠心耿耿的人但就是不能容忍别的党派,互相攻讦都不分时间场合。
朱由校回到内房坐定后,看着眼前弹劾熊廷弼的奏疏陷入了沉思。
明朝的灭亡归根结底是财政崩溃,但还是有人的因素。就如当下这不分场合的党争,他们中的人有很多还是忠心为国的,只是他们的方式不对或者说他们思想错了。
他们沉浸除掉他们心中的大奸大恶之臣,达到众正盈朝的效果,一切就都能好起来的幻想之中。
有前世记忆的朱由校知道,在他们所谓的众正盈朝主持下的朝廷。是江南税收锐减,朝廷税收减半。彻底无米下炊,大明朝差点就被他们提前玩崩溃了,这才有了后面魏忠贤的强势上台。
一句话,搞不来钱当政都不行。魏忠贤的手法固然是竭泽而渔的,但无米下炊朝廷就会更早完蛋。代表大地主、大商人的江南士大夫是无法对自己所代表的群体下刀的。
黄实锦轻声轻步地回来,但还是打断了他的思绪,抬头看向黄实锦。
“这群大臣,怎么跟一群小孩一样吵吵闹闹,真不识趣。”想明白这些事后心情好些的朱由校没好气地说。
“殿下说的是,互相指责攻讦,活像一群老小孩。”黄实锦哂笑回答道。
说到这里朱由校又开始问起黄实锦,朝堂上这些大臣们的年龄。
一番交谈后,朱由校感叹中央朝廷的老龄化之深,都是一群老头子连中年人都没有,其中最年轻的杨涟也都四十八了。
人们都说老成持重,怎么看这些老头互喷的时候那么有精力呢,想到这里朱由校不由得扶额苦笑。
朱由校思考至此,也在想该如何处理这些大臣们。对付这些人,怎么能不用被称为皇帝鹰犬的锦衣卫呢,旋即命黄实锦召见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
而此时除了这群人为朱由校的事忧虑,慈宁宫也有人被朱由校的事急得心神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