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帝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1章 刚进京就被鄙夷了

大庆景宁三十四年,位于通州东关附近的潞河驿,因地震与洪水之灾,受损严重。

为保障漕运,朝廷将潞河驿迁至张家湾萧太后河南岸,与合河驿合并。

这合并成的驿站,成了京门首驿,是大运河北方的终点,也可以说是起点,而且,这是一个罕见的水陆两用驿站。

这合并成的驿站,依然称为潞河驿。

“潞河”是古代通州的别称。

已是泰顺元年三月初七。

暮春时节,天朗气清,正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之际。

潞河驿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官船民舶,首尾相接,舟楫往来,络绎不绝,桅樯林立,商旅云集。繁荣之景,蔚为壮观。

两岸垂柳蘸着粼粼波光,漫天柳絮与明媚阳光仿佛织成了金缕纱。

此时,姜家大船与薛家大船缓缓驶入了驿站码头,两艘大船靠岸激起的水浪,拍打着饱经沧桑的石堤。

贺赟穿着一身五品龙禁尉的官服,率先走下姜家大船,乌皮靴橐橐地踩着老青石,登上薛家大船,与薛家人商议一番后,偕着谢季兴一同下船。很快,两人便雇来了轿子、马车、大车、骡、马等诸般交通工具。

薛姨妈与薛宝钗共乘一轿,同喜、莺儿等丫鬟乘坐马车,薛蟠则骑着一头矫健的走骡。

姜家这边,姜念与香菱共乘一辆马车,孟氏与封氏共乘另一辆,贺赟骑马。

自潞河驿至神京城,尚有数十里之遥。

因薛家男人仅剩四人,这一路仍需仰仗姜家的照顾与保护。

贺赟骑马先行,独自快马加鞭赶往神京城。

盖因,他要去找忠怡亲王,为姜念安排住处。

此事机密,唯有姜念、贺赟、孟氏三人知晓,连姜家下人都不知晓,更别说薛家人了。

另外,薛家请求贺赟,顺道告知王子腾所在的王家,遣人来接应薛家。

……

……

忠怡亲王,又称十三王爷,今年三十八岁。

他是景宁帝齿序的第十三子,是当今泰顺帝最亲近的兄弟,也是最倚重的臣子。泰顺帝甫登大宝,就晋封他为忠怡亲王,委以重任。

他文武双全,颇有办事才力,识人明达,手段老练。

忠怡王府坐落于东安门外帅府胡同,府邸宏伟壮丽,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气派。

贺赟快马加鞭,一路疾驰至忠怡王府,守门的护卫亲兵并未刁难。

然而,贺赟未能如愿见到忠怡亲王,忠怡亲王此时不在王府,身在畅春园。

王府的长史高撰,将贺赟召至跟前,道:“咱们王爷曾与我打过招呼,说是若有江宁来人要房舍安顿,已预备了一所,只是不知你家那位大爷与咱们王爷有何渊源?”

贺赟拱手道:“请长史大人包涵,此事不便与大人明言的。”

高撰闻言,顿时眉头紧锁,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悦:“此事能有何机密可言?连我这王府长史都不便知晓?难道你家那位大爷是王爷的亲戚不成?”

言罢,鼻孔中哼出一声轻响。

贺赟神色自若,再拱手道:“回大人,并非亲戚。”

高撰又接连盘问了几句,见贺赟始终隐晦其词,便暗自思忖:“若那位所谓的姜大爷,与王爷关系匪浅,王爷何以只备了一所位于城外东郊的陈旧小宅?眼前这人虽是五品龙禁尉,也不足为奇,此事不值得我重视的。”

念及此,高撰端起一个雨过天青釉茶盏,用盏盖拨了拨浮茶,呷饮两口,才重新看向贺赟,语气冷淡了几分:“我今日事务繁冗,不便亲自招待的。我派一名典仪领你去东郊那所房舍便是。”

说完,高撰目光转向一名叫柯世节的典仪,简单交代了一番。

忠怡王府共有六名典仪,四、五、六品各两名,专司王府的礼仪事务。

柯世节是其中品秩最低的六品典仪,他领命后,便带着贺赟前往房舍。

房舍坐落于神京城东郊,是一所陈旧的小宅院。所谓“小宅院”,是相对于巨室豪族而言。事实上,这是一座二进的四合院,于寻常百姓,已算得上体面的居所。

柯世节将贺赟领到这所宅院后,便匆匆离去。

贺赟翻身上马,快马加鞭,与正赶路进京的姜家、薛家一行人重逢。

贺赟将情况一五一十地告知了姜念,姜念心中暗叹:“我这是刚进京就被鄙夷了?那王府长史显然未将我放在眼里。”

姜念当即前往小宅院。

此时王家尚未来接应薛家,而姜念的小宅院位于进京路的附近,薛姨妈便跟着姜念来到小宅院,想借此一探姜念的底细。

来到小宅院后,薛姨妈的锦缎绣鞋踩着青苔斑驳的石阶,目光审视着院中陈旧的建筑,唇角勾起了讥诮的弧度。

她一面看着姜念,一面在心内忖度:“我薛家在都中有几处房舍,任取其一,也胜于这所。这姜念不是应该来历不凡吗?何以在都中居住如此简陋的房舍?且地处郊外,非城中繁华之地……难道我头里揣度错了,他的来历并非显赫?如此看来,那许妾文约倒像是成了笑话,我必请宝丫头她舅舅断了这姜念的痴心妄想!”

薛宝钗则心怀忧虑:“若姜大爷来历并不显赫,我做了他的妾,岂不是更加卑微?”

檐角的旧铜铃,在春风中摇曳作响,落在薛姨妈、薛宝钗耳中,仿佛分别成了讥讽之声、呜咽之音。

姜念倒是觉得,能居住在眼下这所小宅院,已算舒适。

呵,若是放在他的前世,眼下这所距离朝阳门不算远的二进四合院,价值可是惊人的,能拥有这所“小宅院”,就绝对称得上富豪了。

只是,此时他倚着龟裂的柏木廊柱,看着院中一株半枯的梨树,心中不禁疑惑:“我毕竟是泰顺帝的儿子,又是泰顺帝允许进京的,泰顺帝赐了贺赟五品龙禁尉的官职,又吩咐忠怡亲王安排我的房舍……这种情况下,怎会给我安排一所位于郊区的陈旧小宅院呢?这究竟是泰顺帝故意的,还是忠怡亲王故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