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预言之黄帝升仙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9章 欲化干戈为玉帛

战战停停,停停再战,一路冲锋陷阵,共工率领一小队得力心腹,紧紧护着妖婆和巫姑、姬师、姬茗等四人,过三关斩六将,终于突破边境交战大军,直达黄帝都城有熊。

同为中土大地,一个在西,一个在东,一边是炎帝的都城伊川(今河南洛阳伊川),一边是黄帝都城有熊(今河南新郑),相隔不过数百余里,此时却是天壤之别的景象。共工看到,炎帝部落各地一片萧条,黎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饱受内部争斗之苦,造成人员减少,田地荒芜,许多边民自发地越境逃往黄帝部落。而在有熊境内,良田肥地,耕种勤垦,军民团结,赈灾济民,重医防疫,兴教育人,到处都是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喜庆氛围。

城楼下,共工已被守城之军团团围住,眼看动弹不得,只好驻马向城门守军喊话。

“请问守城将军是哪位,还请开启城门,我乃水神共工,受炎帝之令,亲率贵方巫师巫姑和帝妹妖婆等,前来向黄帝复命。”

望着城下被层层包围犹如困兽的共工几人,守城将军发出一声狂笑。“我乃守城将军英招是也,从来不斩无名之辈,既然你自称水神共工,并非凡人,如何让我信服?要想见黄帝也很简单,那必须从我的方天画戟之下通过……呵呵,你可敢前来应战否?”

这英招实为天神,素有黄帝都城“大管家”之称,马身人面,长着老虎一样的斑纹和鸟的翅膀,声音如同用辘轳抽水,随身的方天画戟可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共工见状,深得此人厉害之处,不可冒然应战,倒不是贪生怕死,而是担心战到酣处到时两败俱伤,不但完成不了受命之托,还会伤及无辜,误了大事。

“久闻将军威名,本神甘拜下风,因有要事在身,实在不敢应战,待日后再向将军讨教如何?”

可能英招平常守城少有战事,空有一身本领,一时觉得无聊,总想着找个敌手大战上百回合。他见共工有退缩之意,不免更加得意忘形起来。

“早将耳闻炎帝手下神人无数,没想你这声名如雷贯耳的水神共工也不过如此,本将军暂且饶恕,可你除了几个不能确定真假的人质,然有信物否?”

英招看是自恃而骄,但依然心思缜密,城门重责不敢有丝毫大意,免得敌方出其不意,乘虚而入。

共工风势,只好从身上掏出炎帝特意交给他的最高一级炎帝令,即太阳令,这表示着炎黄二帝系同宗同族同源,龙族先祖曾有交待,此太阳令自有两个,一个给了炎帝,一个给了黄帝,只要双方出具,必有要务,不得作出两败俱伤、兄弟相残等大逆不道有悖祖宗的事情来。

当然,这些属于部落家族最高秘密,只有炎黄二帝自己清楚,如果没有事前告知,其他人是无法知晓的。共工也是因为有了这个护身符,才敢自告奋勇单枪匹马前去复命的。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好不容易杀出重围到了黄帝都城,却被这个不明觉厉的天神硬生生挡在了城外。

“这是什么东西,我可不认得,还有别的事物没有?”英招一口咬定,就是不想让共工进城来,明摆着想与他一战过过手瘾,不管打不打得过,到时都不会轻易放他过去的了。

共工的迫于无奈,只好取出水神战戬,挥舞起来,戬锋所及之处,如同巨浪滚滚、洪水滔天,形成一道道水墙,气势逼人,直向英招汹涌而来。而英招亦非善类,他手持方天画戟,怒吼一声,便从中劈开了水墙,戟气直达云霄,水墙立即变成了乌云水雾,化作一阵阵雨水从天而降……

正当他们从地上战到半空,又从空中转到地面,各自双方针锋相对、难解难分之际,一旁观阵的妖婆只恨有口难言,无法开口说话,好在巫姑见机行事,解开蒙面的纱巾,向城楼之上喊话道:“英招大将军,共工所言不假,我正是国师巫姑,快快开启城门,我们即刻面见黄帝。”

英招从空中向下定眼望去,果然发现城下站着那个身姿娇美的女子正是巫姑,虽然他不认得经过易容化装的妖婆,但被黄帝尊为国师的灵山十巫,他是最清楚不过的了。更何况,巫姑作为灵山十巫之一的唯一女性,素来以风姿绰约、医术高超闻名遐迩。于是,他自然认得大巫师巫姑,更何况还有黄帝姬轩辕之妹妖婆也在一起。

“原来是大国师,恕我眼拙,还请多多包涵。”英招赶紧虚晃一招撤下阵来,立即下令守城士兵拉起进入城门的吊门绳索,方便他们越过护城河进得城内。“快开城门,有请大国师回城。”

有熊都城,又称有熊之墟,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曾经是火神祝融氏的属地,也是南夷楚族的祖地,后来一部份祝融氏部落融入炎帝大部落,一部份人选择归顺了以德治理著称的黄帝姬轩辕。当时,虽然整个城内以农业为主,没有豪华巨大的石城行宫,也没有各种层次分明的繁文缛节,但人们勤奋好学,向天下各部落虚心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各行各业发展迅速,他们在这里种植庄稼,饲养家畜,制作陶器,形成了早期的群体定居生活。

这是一个高大的丘岭建成的地穴覆土式建筑,左右呈对称状正方形,长宽各1000米,城墙最低有3米,最高有5米,均系夯土筑成。位于正中央,便是黄帝的行宫和议事厅,没有过多的装饰,除了桌椅之类,再无多余杂物,显得简洁而实用,如此反倒给人一种过于低调的自然质朴和亲近感。

共工身处其中,不仅丝毫没有一点压力,反而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他看着坐在自己身边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的黄帝姬轩辕,只见他外形与常人无异,金铜色的黄皮肤,黝黑色的长头发,脸形四方,龙颜凤目,眉骨圆起,高大威武,衣冠楚楚,可谓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不怒自威。此时,共工不禁浮想联翩,心想他与那些半人半兽的神人比起来,这不就是上古仙族们苦苦寻找的帝王兼仙人之相吗?

“天帝,我能这样称呼吗?”这是共工心底最真实的声音,没有任何谄媚和奉承。

“不必拘谨,叫我轩辕氏即可。”黄帝似乎能够看透对方的心思,微笑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接着还开起了玩笑。“我就是一个凡人,说起来你还是水神呀。在我眼里,你才是真正的神人。”

黄帝如此直白的话,反倒让共工感到好一阵尴尬,脸上顿时红了起来。就连他也搞不太明白,自己过去即使在技艺超群的众神面前都表现不可一世的高傲自大,此刻却被黄帝无声胜有声的一言一行所化为云烟了。那种感觉就像一个小小的晚辈,毕恭毕敬地聆听自己敬仰前辈的教导。

“不……不,我还是称呼你大帝吧,这样我比较习惯。”确实,共工长期呆在炎帝身边,毕竟木已成舟,尽管他贵为神人,但依然清楚自己的角色。

“那随你吧,想怎么叫就怎么叫,啥名字不重要,就是一个符号而已。不过,我想向水神请教一些问题,还希望你能够知无不言,言而不尽。”

共工望着黄帝诚恳的眼神,知道那不是客套话而已,而是真心实意想要解答一些心中的疑惑。这种平等坦诚的眼神和态度,说起来还是他平生第一次碰到,竟有些不知所措。“这……这……请你不妨直言吧,希望我可以作答。”

“我想请教一二的是,首先你如何看待当前的局势?其次,我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

共工活了数百岁,经过了几任炎帝时期,不愧是从小看过天书的,自然能够洞察天地变化,毕竟见得多了嘛,自然便积累了些许经验和心得。

“我以为,如今天下一分为二,实则有三,除你之外,便是炎帝和黎贪。其中炎帝如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守成之君,危机四伏;黎贪看似跟随炎帝,实为貌合神离,其为人处事冒然激进,过于超前,难免脱离实际,长期以往,容易引发天妒神怨,人兽不安,势必诛之而后快。近年来,炎帝双方经过了两场大战,然而黎贪为保存实力,处处避战,让我们彼此鹬蚌相争,两败俱伤,他却心怀鬼胎,坐收渔翁之利,希望不久将来可能发生的三战即是终战,也是统一之战。事实上,说来炎黄生来皆为兄弟,想我龙族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乎。自古以来,久合必分,久分必合,这是宇宙自然万物的根本发展规律。只有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方成大事。”

黄帝频频点头,表示赞许。这种姿态明显是对共工意见的认可和鼓励,给了他继续说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对于黎贪,我还想多说几句,希望能够引起大帝的重视。自上次邪马台使者不小心运用仙祖留下的上半部咒语意外启封他的记忆密码后,使其意识初醒,性情大变,智力全开,如待时日,天下必深受其害。好在忌惮仙族留传给大帝的另外半部咒语,加之有仙女星座和猎户座天狼星两方仙族所制的巨石息壤重任在身,方不敢冒然造次。但是,我们万万不可侥幸,相信不久他将会迅速进化至更高维度智慧体,到时我们再联合就来不及了。所以,这几次战争,为避免引起他的怀疑和惊觉,我们双方都是实战形式,伤亡不计,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刚才共工补充的这几句话,确实让黄帝大吃一惊。“哦,原来是这样。现在,我总算是懂了你此行的最终目的了。那就是以护送人质为幌子,实则合纵连横,以假乱真,暗渡陈仓,统一对外……”

此时,共工非常清楚,炎帝之所以这样安排,让他带着妖婆、巫姑、姬师、姬茗他们护送回黄帝部落,一定是先斩断了黎贪的退路,同时打消了黄帝的顾虑,这不得不让黄帝惊叹不已。这样高超缜密的谋略,如果黎贪没有看懂龙族先祖们遗留给后人的天书,恐怕也只能乖乖认命了。

“其实,世间万物一切变化都记载在先祖们留下的知识宝库里。只要你能屈身访尽天下名师神人,凭借你的虚心勤学和聪明才智,便可理解透彻当中巧妙之处,再加以熟练掌握和学习传承,即可以做到天下无敌,所向披靡,根基永续。当然,这些也是你目前最为迫切需要的。还有,你听说过‘黄山决生死,妖婆定输赢,命有定数,业有规循,神人一梦,好自为之。’这个‘黄山’预言吗?倘若你能参悟此天机,必定将是人之幸和族之荣。”

这些睿智过人的肺腑之言,似乎不像是出自共工之口,或许只是先祖们借用他的头脑说出来罢了。黄帝毫不怀疑这些超凡出众的神人,所以对他的话坚信不疑,而且听进脑海里牢牢铭记住了。

其实,在黄帝行宫庭阶里就种植了佞草,也称屈轶草、屈佚。这种奇草是一种具有极高灵性的植物,当德行兼备之人路过时,屈轶草没有任何变化;而当谄媚小人路过时,草叶的末端会弯曲卷起,指向这些小人。这种特性使得屈轶草在上古时代被黄帝用来分辨忠奸,以帮助自己挑选出品德高尚、有才能的人它能够分辨出奸佞小人来,很显然共工是顺利通过了这一关考验的。

“水神果然名不虚传,出口不同凡响,真是金玉良言,句句珠玑。可谓听神一席话,大有拨云见日,豁然开朗之感。当下,正急需用人之际,在此我真诚邀请神人能够留下来,哪怕多呆数日也好,以便在下随时请教可否。”

共工当然懂得黄帝话中的意思,但这并非他的初衷,就算是想弃暗投明,现在也不是最好时机。因为,这一切不能让黎贪有丝毫觉察,否则将弄巧成拙,前功尽弃。

“非常感谢大帝的一片心意,如若有缘,来日方长,分别之时当分别,相见之日自相见。眼下炎帝交给我的任务业已完成,今日我将启程回去复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