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之堂中药讲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通脉三药治头项

有位河南大叔,五十多岁,忽然间头晕乏力,嗜睡,量血压正常,就是不能干活工作,不得不到当地医院住了7天,仍然头晕,甚至输完液后还加重。大叔的儿子说,在医院做了一系列检查,都没查出什么原因。然后给老师打电话,老师说,头为诸阳之会,阳气升不上来会晕,浊阴降不下去会晕,头脑中血脉闭阻不通也会晕。升脑中阳气,以升督脉、膀胱经为主,降脑中浊气以降阳明胃肠为主。这病人二便通调,浊阴能降,还是一个清阳不升的问题,于是老师给他开了葛根、丹参、川芎三味药,葛根重用50克,服了6剂药后就不晕了。

老师说,这三味药就是通脉饮的思路,葛根升阳气,还能够缓解颈部经脉拘急,因为葛根是蔓藤,长得非常长,能通达人体十二经脉,色白入气分,升阳气。

丹参乃活血养血妙药,还能清心安神,以其色赤入心故也。俗话说,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丹参一味药,就把活血与养血两方面都照顾到了。

川芎既是引药,也是主药,头脑清阳不升引起的头晕头痛少不了川芎。古人称川芎上行头面,下行血脉,旁开郁结,这川芎的本事还是比较大的。

虽然只有三味药,却能有效改善大脑气血供应,所谓万物生长靠供养,没有供养不生长。人体的头晕气短、记忆力减退,中医叫作上气不足,大多是大脑疲劳退化,长期得不到足够的气血供养所致。这通脉三药,直接通心脑血脉,针对性强,对头颈部长期疲劳,得不到充足气血供应有明显的效果,故我们又称之为头三药。

病人在医院输液,补充了营养,如果身体阳气不够,这些精微物质只处于阴成形的状态,很难进入阳化气的状态。而中医汤药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用丹参注射液和丹参煎汤服用,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煎汤的丹参,它有一个阳化气的过程。人体有阳化气,才能够上达头面,因为清阳之气是往上走的。如果少了阳化气,吃进去的营养化不开,它就会囤积在肚腹腰间,升不上来,就容易出现向心性肥胖。

而在脉象也有相应的体现,中焦郁住,偏大,寸部偏小,升不上来。这样的人,肚子大,容易头晕,是阴成形的多,累积在下面,阳化气的少,升举不上来。所以中药加强阳化气的功效,用通脉饮或补中益气汤,对这类头晕效果很好。西医称之为大脑缺氧缺血,其实从中医来看,不过是一个清阳不升、阳不能气化的问题。

老师的经验就是凭脉加上望形,结合症状,脉象中焦郁,下大上小,形体上出现肚子偏大的,这样的病人出现头晕,用上通脉饮,或单用,或加入辨证方中,都有佳效。

有个女病人,在政府部门工作,经常要伏案整理文书,面对电脑,患颈椎病三四年了,眼花头晕,鼻塞,胸闷,以前也经常做针灸、理疗,局部颈椎问题能缓解,但不久又复发。老师摸她双寸脉不足,关部郁,认为她鼻子、颈椎的问题不单纯在局部,跟她的肠道、胸腔的气机不通畅有关。于是给她用通脉三药加鼻三药(苍耳子、辛夷花、通草)、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再配合桂枝汤。

5剂药吃完后,病人反馈说,以前做理疗效果都没这么好,早知道中药有这疗效,前几年就来吃中药了。因为她吃完中药后,鼻子不塞了,眼睛亮了,头脑也清醒了,以前一上班就犯困,疲惫。这几剂汤药喝下去,她觉得整个人都有劲了。

老师说,现在伏案工作的人多,局部颈椎的问题,跟胸部压迫、心脏劳累、肠道不通都分不开,所以我们会选择多组药物配合,叫作强强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