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5章 孟津鏖战日月昏(一)
洛阳盆地,是由崤山及其支脉邙山、熊耳山,嵩山及其余脉万安山等围成的一个盆地。
盆地东宽西窄,长约150公里,宽16公里至30公里,面积约4300平方公里。盆地腹心是由伊河、洛河下游冲积而形成的洛阳平原。
随着朝阳升起,平坦的原野被照亮。距离秋收还有一个月时间,庄稼已经很饱满,看来今年应该是丰收。
马蹄声响,在蛮廉大营附近的高处的土坡上,涌上了一众骑兵。骑兵的百夫长回头看去,就见土坡下,密密麻麻的骑兵都停下坐骑。居高临下地向前看,不久前的商军大营处空空荡荡。正如探马们所说,蛮廉已经将大营重新挪回到孟津附近。
周军百夫长挥动手臂,骑兵们随着他冲下斜坡,继续向孟津方向而去。
快到了孟津,周国骑兵们转而前往山区,靠着山区的树林遮蔽,绕了一个大圈,从商军大营的后方直奔孟津渡口。
孟津渡口人来人往,附近早就被砍得没剩下多少树,空空荡荡的平原看不出敌军的迹象,孟津渡口处架设的浮桥看上去很是纤细。来来往往的人,像蚂蚁般细小。
“冲!”周军骑兵百夫长喊道。骑兵们抖动缰绳,向着毫无遮拦的浮桥方向冲去。
突然间,一阵鼓声从地下传来。周军骑兵们一惊,却见自己的侧后方,一条被洪水冲出的深沟入口处。
平原上虽然没有遮拦,但洪水冲出的深沟却能很好地遮蔽视线。商国骑兵纵马冲出,直扑周军骑兵。
周军骑兵的装备不如商军骑兵,虽然商军骑兵需要一个个冲出来,最初冲出来的人数很少。但双方一交战,周军骑兵还是吃了亏,接连有数名骑兵被刺于马下。
但装备少,意味着马匹不需要背负过多重量。周军轻骑兵们立刻逃走,终于在商军骑兵大队杀过来前,拉开了与追兵的距离。
一日后,周联军的前锋抵达了蛮廉不久前的营地。姜子牙亲自在营地上看过,不由得赞道:“工整!”
能被阵法大师姜子牙如此称赞,姜子牙的徒弟武吉更是骑着马在这个营地痕迹上走了个遍,试图从蛮廉的营地布置中多学些东西。
看着徒弟如此认真,姜子牙对南宫适命道:“进军!”
周军的主力在两天后抵达了商军孟津大营外,姜子牙邀战,蛮廉坚守不出。周军便以百人为单位,开始在营外骂战。“胆小如鼠”,“玄鸟折翼”,“鬼神索命”之类的话,被上百周军士卒一起喊出来,倒也声势惊人。
周军并非只是骂战,同样采取了大量手段。先是洛地诸侯军伪装溃兵冲击商军西哨,被张奎带300设伏,俘获诸侯战车2辆,士卒40。
眼见商军完全不相信曾经假意投商的洛地诸侯,统领周国骑兵的姬兰骑兵佯攻商军牧马场,其实设下埋伏,被商军骑兵亚旅旅长窦荣以“雁形骑阵“反包围,缴获周军战马50匹。
姜子牙密令诸侯骑兵换装皮甲,准备夜袭。当诸侯骑兵夜间靠近之时,狗叫声连连。大量商军举着火把,沿着营寨围墙处奔来。原来是蛮廉增派夜间“燧人哨“(持火把巡逻队),增强了商军阵营的夜间安全。
折腾到了第三天,姜子牙觉得不能继续骂下去了。虽然周军的布置看似随意,却是姜子牙精心布置下的阵势,只要商军冲出来,最初会有些斩获。但是商军敢深入追击,就会落入陷阱。
但周军这两天多时间需要随时防备商军突然冲出来,也都有些疲惫。姜子牙准备下令收兵。
就在此时,却有商军使者前来,来人转达了蛮廉的邀请,“后日可战!明日便让周军休息一日。”
姜子牙冷笑道:“既然蛮廉敢出战,吾便后撤一舍(30里),让蛮廉能够施展。”
双方约定了后日交战,周军立刻返回去准备。
后退30里的事情,并非姜子牙随口一说。这里地势平坦,非常适合摆开大军阵。而且这些天,周军已经将附近地形反复侦查尝试,姜子牙率领众将做好了各种准备。
到了约战的前一日,商军探马率先抵达,开始在附近侦查。下午时分,商国的大旗从斜坡下方露出,一面,两面,三面,数十面。
周军将领们在远处看着,就见商军一队队进入平原边缘。很快,平原东边已经满是商军的军阵。但是后续商军依旧源源不断地进入战场。光是能够算出来的,就大概有2万。
周军将领们虽然感受到了压力,却没有害怕。此次周军一共出动了47000人马。其中10000人是后勤部队,这些人要么是驾驶大车的车夫,要么是运输粮草的民夫。年龄都在35岁以上。在这儿平均寿命30多岁的时代,35岁以上的老弱。若非万不得已,并不会把他们送上战场。
周军实际投入战场的有37000人马。即便商军兵力在两万以上,周军依旧有着巨大优势。
双方并没有立刻展开战斗,这并非姜子牙与蛮廉胆怯,而是双方都准备一举击败对手。
蛮廉此次出兵,总兵力33000人,6000后勤人员。实际投入兵力27000。
此时已经是下午,即便开战,到了夜晚之前也没办法分出胜负。
蛮廉当然知道自己兵力处于劣势,但是蛮廉对于此战极有信心,击溃姜子牙可不是他的目标。彻底击败姜子牙才是蛮廉的期待。
姜子牙也是同样的想法,明天一早,战斗就会开始。姜子牙有一整天的时间可以用来击败蛮廉率领的商军。
紧张的一夜过去。清晨的曙光刚照耀大地的时候,吃完早饭的两军都整齐列队于战场边缘。
周军阵前牵来一头白牛。周王姬发亲手杀了白牛,用来祭姬姓始祖后稷,请求得到先祖的保护。
周王姬发用手指蘸了白牛血,在每一个即将参战的将领,千夫长,百夫长的额头上抹下血痕。以后稷的名义赐福他们。
看着一众忠诚的臣子们向自己宣誓死战效忠,姬发激动的差点想告诉部下,他要亲自率领战车队出击,冲在最前面。
但身边姜子牙冷静的咳嗽了一声,让姬发没能说出这句话。不仅是姜子牙,南宫适,散宜生等重臣都请求姬发不要再上前线。如果姬发出了什么事,周军会整个崩溃的。
姬发只能重重拍着每一名军官的肩头,表达自己由衷的鼓励。
商军这边,大战前的祈祷仪式若是按照纣王继位前的规矩,那可要比周军热闹多了。除了杀一批人牲祭祖之外,更要把人头割下来,放进一种特别的祭祀器具中,作为奉献给先祖们的飨食祭品。
嚎叫声,求饶声,以及那种令人恶心的味道。真的是一言难尽。
直到纣王继位后,在大商的内服禁止人殉,人牲,祈祷仪式就变得很平淡了。
蛮廉作为主帅,杀三牲,焚香,祭祀商汤,然后对众将士进行一番战前鼓舞。蛮廉觉得自己尽力而为就好。
好在商军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以及前几日的充分休息,精气神都不错。这让蛮廉信息又增加不少。
日头稍微高了一点,周军的阵列中都竖起了四人高的瞭望杆。这是牧野之战时,姬信搞出来的。在瞭望杆顶部,周军士卒看到商军主力前后分配,摆出了一个兵力非常集中的长条阵型。
两支商军千人骑兵亚旅位于商军军阵左右。在军阵最前方,则是300辆战车。
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阵型。除了新式骑兵之外,大商在过去500年的大战中,基本是采用了这种以车阵为首的阵型。
商军中也竖起了与周军同样的瞭望杆。牧野之战,以及之后的追击战中,商军缴获了不少这种瞭望杆。高层觉得这玩意方便制作,还好用,也在商军中普及开来。
商军的士卒看到,周军呈现左中右布局,摆出了一个偃月阵。
偃月阵,全军以弧形布置,形如弯月。此时周军的偃月阵内,中军靠前布置。中军同样采取了300战车靠前,步兵跟进的传统军阵。
周军的左翼是5000人的骑兵队,看上去规模庞大。右翼也是一个战车在前,步兵在后的阵势。
从旗号上看,周军右翼旗号复杂,应该是洛地诸侯联军。
消息传到蛮廉这里,蛮廉笑道:“将诸侯旗号都记下来,等击败周贼,呵呵。”
恶来一直不相信洛地诸侯,认为早就该将他们都给灭了。此时见父亲准备秋后算账的意思,恶来低头查看着手中马槊。此战中,恶来是前军主将,有的是机会在战场上与周国诸侯相会。
此时就听对面响起隆隆的战车声,周国中军率先出动了。
蛮廉当即下令,“前军出击。”
高处的信号旗不断挥动,战鼓也被擂响。商军前阵最前面的战车亚旅乃是老将鲁雄指挥。光看这“鲁”姓,就知道鲁雄也是出身东夷。
指挥商军四处征讨的将领,大多数来自被征讨的四方。这的确是大商几百年的传统。
战车亚旅的千夫长鲁雄,虽然没能跟上形势,专职为骑兵。但是在战车上的造诣,在大商只在亚长蛮廉之下。
即便大商的战车的确不如大周战车,但是鲁雄老将军却巧妙地指挥着商军战车,迅速与周军战车纠缠到了一起。
跟在战车后面的两个步兵亚旅,乃是由张奎与韩升指挥的两个亚旅。亚旅乃是直属王廷的步兵。战前的准备中,蛮廉就解释得非常清楚,既然商军战车不如周军,那就索性牺牲商军战车,兑换周军战车。
张奎,韩升指挥的两个亚旅的任务就是趁着双方战车纠缠在一起的时候,冲上去将周军战车一并歼灭。
因为目标极为明确,所以张奎与韩升两人指挥的部队,直直地撞进纠缠在一起的双方战车中。
经历了牧野之战后,周军战车队此时已经不再以贵族甲士为主了。但是短时间内,普通的士卒们没办法熟练掌握战车技术。虽然他们也奋力抵抗,摧毁了不少商军战车。但是周军战车也被摧毁了大半。最终只有不到50辆战车逃了出去,其他战车全部被毁。
周军战车队与商军战车队全都失去了战斗力,双方的步兵们立刻碰撞在一起,开始了激烈的交战。
恶来则催动乌骓马,穿过战车的废墟,穿过张奎与韩升指挥的步兵亚旅,率领着师氏组步兵(地方部队),开始了冲击。
此时的战场上人喊马嘶,惨叫声,怒吼声,鼓声,风声,汇聚成一片轰鸣声。恶来听不清楚具体的声音,也没办法直接下达任何命令。
但骑在乌骓马上的恶来并不在意,他身边身后的部下是步兵,前方的敌人也是步兵。战马上的恶来完全暴露在敌我的目光中。前面是敌人,后方是部下。恶来要做的是给部下们看到,他们要厮杀的方向在哪里。
居高临下,手中马槊闪电般不断刺出,身前的敌军不断被刺倒。恶来在密集的周军队列中杀出小小的缺口。周军稍一后退,商军步兵立刻挤上去,填入了这个小缺口。
虽然变化很细微,但是接二连三地这么发展下去,周军的阵列中出现了不小的空缺。指挥这段战线的姬庆没办法,只能指挥部队后撤,以拉平战线。
指挥周军中军步兵的乃是大将南宫适。南宫适展现出了老将的老辣,他根据战线的情况,不断下达命令,用鼓声乃至于传令兵的方式,让战线维持平直。
只是南宫适不管多努力,战线都始终在后撤。这并不是恶来一人的力量所导致的结果。亚旅旅长张奎手中一杆方天画戟,亚旅旅长韩升手中一杆亮银枪,都在阵前杀的周军不断后退,率领着部下向前突进。
强大的压力让南宫适承受不住了,继续这么退下去,周军中军完全有可能要崩溃。南宫适连忙向太师姜子牙送去消息,希望姜子牙赶紧解决问题。
此时姜子牙也已经在一根瞭望杆上。快70岁的姜子牙已经没有爬上8米高秆的身手,但有了瞭望杆之后,自然可以根据这个进行二次开发。
三根瞭望杆并在一起,就形成了非常稳定的支架。再做一个吊篮,就可让太师姜子牙不用动手,就可以在高处观战。
眼看中军不断后退,偃月阵变成直线,又继续变成中军靠后的偃月阵。姜子牙虽然感慨恶来勇猛,却没有丝毫不安。
这种变化本就在姜子牙的期待之内。在无数次的田猎中,姜子牙深刻体会到,只知道向前冲的猛兽看似凶猛,却只会成为猎人的助手,自行冲进陷阱中去。
吊篮旁边,一位周国王室的公子趴在木杆上,抓住吊篮的绳索,尽可能保证姜子牙的安全。
姜子牙直觉的吊篮微微颤抖,转头看去,十四五岁的周王室公子脸色惨白,看样子被这数万人厮杀的场面吓得不轻。
姜子牙冷然训斥:“记住,这就是天命。”
这位少年公子连忙点头。姜子牙却已经继续观看战场。就见商军骑兵果然如姬信所说的那般,没有任何攻击步兵阵的意思,也没有任何攻击骑兵阵的意思。姜子牙更加期待姬信能够尽快赶到战场。
只要姬信赶到,姜子牙就觉得这次必然能赢。
在商军后阵瞭望杆顶端,蛮廉也看到了双方阵型的变化。他当即举起手中令旗,打出了一串信号。片刻后,商军右翼的骑兵亚旅旅长窦荣率领他麾下的骑兵亚旅出动了。
窦荣的骑兵并没有直线冲击,而是向着他前方的周军骑兵的侧翼方向绕了过去。很快,周军骑兵也有了反应,一支千人的骑兵开始向窦荣前方前进,大有挡住窦荣的意思。
不过在商军看来,周军骑兵的实在是“轻”,太“轻”了。绝大多数骑兵都身穿皮甲,使用的武器也很单一,就是长矛而已。
更重要的是,这支周军骑兵的队列过于细长。窦荣根对身边的部下笑道:“轻若飞鸟,一箭可坠。”
随即抽出铁胎弓,抬手一箭就射穿了一名周军骑兵。眼见旅长如此英武,又见周军皮甲完全没用。商军骑兵跟随着窦荣加速前冲,顷刻就冲断了周军骑兵的队列。继续向预定的位置前进。
与此同时,蛮廉指挥的一万后军中,余光、余先、余德,三位千夫长率领各自的长矛千人队,排着整齐的队列,向着恶来指挥的中军侧翼径直前进。
姜子牙立刻看出了商军的目的。这三千长矛队并非要参战,而是要护住恶来的右翼,确保恶来的前军侧翼不会遭到周军骑兵的侧击。
姜子牙并没有小看过蛮廉。但是眼见蛮廉用兵如此精妙,姜子牙的目光看向了周军右翼的诸侯联军。周军的右翼面对商军左翼。如果想侧击商军前军左翼,只能靠诸侯联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