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0,医路辉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菜场卖货!野味受欢迎!

次日一大早。

家里人都还没起床呢,李宪华已经收拾好东西,准备上城区去卖货了。

这里所说的上城区,赣中柯桥地区,其实是一座非常有文化历史的古城。

这里不仅是渊明县政府的驻地,也是行政中心。城区内商业繁华,府衙和县衙并存,体现了其历史上的行政重要性。

柯桥城区的人口在1970年时已经有80万,属于中等城市。

这里汇集了最优秀的医院、机关、学校等,知识分子也都聚集于此。

中专生,大学生在农村很稀有,在这里可就不那么稀有了。

而且这里干部子弟居多,上山下乡回来的知青再就业也多。

生活风气是另一种面貌。

偏远农村人来一回柯桥城区,就像是来到了上流社会一样。

在他们看来,这里遍地都是工人,遍地都是有钱人,上等人,来一回就见了一回世面了,大开眼界了。

不过李宪华对这些可祛魅了,毕竟他是21世纪过来的人。

这里再怎么繁华,也比不过21世纪北上广深的繁华吧?

那才是真正的高楼林立,国际大都市,真正的大国崛起,文明崛起。

李宪华步行出发一小时到了公社,然后在码头赶上中午最后一班船,才到了柯桥镇子。

这年头的船只还比较破旧,行进速度很慢,圆拱形的船舱内,铁皮焊制的长条椅子上坐满了人,大家紧紧挨着。

有点腥味的江水味扑鼻而来,混杂着船舱内的脚臭味、汗味,别提有多上头了。

好在走水路只需要半个小时,上岸时,是另一番热闹景象。

江边渔民捕鱼,一网一网的撒下去,好不快活,那画面很有生动感。

不过这时候的渔民捕鱼,除了留些自家食用的,大部分还是要上交公社,不能私自售卖,更不能做生意。

到了这里,他又转乘长途公交汽车,这才辗转来到了柯桥主城区。

单单是为了赶路,大半天时间都快耗没了,总共花费了一块2毛钱。

李宪华刚走出火车站,一个三轮车夫就笑嘻嘻挤了过来。

“嘿,小伙子坐车吗?很快的。”

“不了!谢谢。”

李宪华没有坐三轮车,因为他在这边念了两年半的书,对这一块熟悉的不得了呢。

最近的菜市场就在800米外。

10多分钟之后,李宪华围着罗南菜市场转了一圈,准备挑选一个优质的摊位。

这会儿正是下班时间,菜市场人山人海,大家都等着捡便宜呢。

“来来,大家快瞧瞧我这鲜嫩的大白菜,嫩的能掐出水来!”

“新鲜捕捞的鱼虾,味道鲜美,大家排队买啊,不要挤。”

“大婶,这可是上好的五花肉,有肉票就能买!”

……

菜市场热闹的不成样子,李宪华顿时热情高涨。

果然,越是发展的好一点的城市,越没有那么多的规矩束缚。

70年代的管理虽然严格,但是商贩们还是能在规则内处理的游刃有余。

而且这时候赣中地区政策也宽松了不少,允许私人售卖自家种的蔬菜水果,养的鸡、鸭、鱼等等……

前提条件必须是自家种植,自家养殖,而且是小规模的,绝对不能够大规模量产。

当然,也不能够贩卖,绝对不能搞批发,这就是投机倒把。

这要是被红袖套给抓了,少不了一通教育,没啥好果子吃。

李宪华挤过人群,把市场各个分区都视察了一遍。

大致了解了一下情况,他心里也有数了。

市场里面基本都是国营摊位,米面粮油摊位、蔬菜瓜果摊位、肉制品摊位,井然有序的排列,算是一个个小店。

在国营摊位上交易就需要各种票证,工薪阶层普遍在这里交易,因为价格相对低廉一些。

要是没有票证的话,也可以选择在外围市场周边进行交易。

因为这里分布着的小小摊位,基本都是农民自产自销点。

有的挑着一两筐蔬菜,有的挎着一两篮子鸡蛋,还有拎只鸡,拎只鸭在这里叫卖的。

这里讲究的就是交易灵活,不需要票证,但是价格稍微高一些。

即便如此,好多人也在外围购买,因为票证这种东西又不是不限量,哪那么容易搞到手?

每个月还没挨到月底,票证就花没了,这是大部分家庭面临的困境。

就这么逛了一圈,李宪华惊讶的发现,竟然没有一个摊位点上卖野货。

想来肯定是运输这个过程不好解决,村里的猎户们打了猎,没办法运到市场这边来呀。

这就意味着自己没有竞争对手,好苗头啊!

李宪华找了一处偏僻的角落,等他再次出来的时候,他手上提着几只野鸡,野兔。

他在地面上铺了一块布,摆放了自己的猎物。

然后他又进去一回,再出来的时候,手上提了两篮子竹笋和野菇。

这些东西才刚摆出来呢,菜市场上不少人的目光就被吸引了过来。

“呦,小伙子,这野鸡可真肥呀!这野货可真是好东西啊,城市里可不常见呀。”

“还有这野菇,炒菜香着嘞!我最喜欢野鸡炖野蘑菇了。”

一个大妈挎着篮子挑选的很认真,她准备搞只鸡和蘑菇回去,好好补补。

“大婶,你可真有眼光啊!这些东西当然不常见,都是我自家打猎的!绿色,营养,安全,健康!关键是味道足!”

“小伙子嘴巴真会说!”

很快又有几个人围过来,大爷大婶什么的最有眼光了,城市里待久了,谁还不好一口野味?

这年头老百姓的生活安定下来,没有了生存危机,自然也就有了更高阶的物质需要。

城里人手头都是有些钱的,买点野味回去改善一下伙食,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大家都挺有这方面意向的。

“哎,小伙子你这笋子好鲜嫩啊,卖不卖?多少钱?”

“还有这香菇多少钱一斤啊?看着就很不错呀。”

“我去!野兔吗?我好几年没有吃上一口了,就好这一口了,小伙子给我来一只。”

不一会儿,摊位上就挤满了人,大爷大妈的购买欲望最强烈了。

李宪华抬高了嗓音:

“野鸡一斤八毛,野兔一只两块,笋子一斤三毛,野蘑菇一斤五毛!”

“价格优惠便宜,先到先得,卖完为止,数量不多!大家抓紧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