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大传(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曾门家法的传人

旧时代的大家族都有家训、家法、族规。在清朝的历史上,张英、林则徐、曾国藩被公认为是家教最成功的三大家。雍正皇帝教子还以张家为典范,对其称赞有加。张英、张廷玉所著《父子宰相家训》流传甚广,为时人所重。

曾家是中国旧家庭的典型。曾家的崛起也堪称典型。多少代不忘耕读之本,耕是吃饭的本事,读是入世取功名的根本。曾家的家规至少到曾玉屏时已具雏形。他创立的家规,颇有创意,又简单易行,要求家人必须遵守。即谨行八件事:读书、种菜、饲鱼、养猪、早起、洒扫、祭祖、敦亲睦邻;疏远六种人:看风水的、算命的、医生、和尚、巫道及作客赖着不走的。后来曾国藩概括为八个字,后人戏称为“八宝饭”:书、蔬、鱼、猪、早、扫、考、宝。

书:就是读书。旧时代的中国家庭,不管境况如何,都一定有一个祭奉祖宗的神龛,设于堂屋的正中。神龛两侧,大多张贴这样一副对联:

曾国藩手迹

把祖宗一炷清香,必诚必敬;

教子孙两条正路,宜读宜耕。

耕读文化是典型的农业社会的写照。按照儒家“天下之本在家”的解释,一个人的一切作为是从家庭开始的。而保持家庭兴旺的根本之路就是耕读。耕,代表生产基业;读,代表基本教育。曾国藩的诗作中,常以“耕”、“薪”入句,如早年诗作:“憾我不学山中人,少小从耕拾束薪”,“世事痴聋百不识,笑置诗书如埃尘”,堪称耕读生活的真实写照。他晚年也倡导耕读传家,说:“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而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

蔬:就是蔬菜。曾玉屏说:“凡菜茹手植而手撷者,其味弥甘。”曾国藩的家乡属于山区,交通不便利,因此自给自足十分重要。一个耕读之家,田有谷米,园有蔬菜,除盐以外,可以说无所求于他人。

鱼:鸢飞入天,鱼跃于渊,天机活泼,是兴旺气象。曾国藩说:“家中养鱼养猪种竹种蔬,皆不可忽,一则上接祖父相承以来之家风,二则望其外有一种生气,登其庭有一种旺气。”足见养鱼可以涵养性情,还可增加生气。

猪:早在清前期,即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而每年腊冬之月,宰牲祭祖,阖家相聚,享受劳动的果实,自有一番田园乐趣。

早:就是早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提倡早起,就是奖励勤劳,增加生气,颇合养生之道。俗话说:天道酬勤,而勤字之本是早。多少年之后,曾国藩仍不忘“早”之家训,对儿子三番五次叮嘱“要早起,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吾父吾叔,皆黎明即起,尔之所知也”。

扫:讲究卫生,减少疾病。在几乎没有医疗条件的早年农村,人的生命几乎是依赖于自然的。为了减少疾病,讲究清洁干净就很重要。扫,就是扫除,包括洒洗。妇女早起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洒扫工作。庭阶秽物,桌几灰尘,要洒扫干净,即使至贫人家,也不例外。年终的时候还要来一次大清扫,以示万象更始,一个新的年轮开始。

考:就是祭祀。中国人对祖先的敬祀既是习惯,又是一种信仰。因为追念远祖,自然不敢为非作歹,民德自然归于纯厚,这与孝顺父母是一样的道理。曾国藩说:“凡人家不讲究祭祀,纵然兴旺,亦不久长。”

宝:就是善待亲族邻里。曾玉屏曾说:“人待人,无价之宝。”这是说,一个人不能独善其身,一个家庭也不能独善其家,若与亲族邻里不能和睦相处,这一家庭,便成怨府,迟早是要破败的。曾玉屏一面操持家庭,一面善待亲戚邻里,这是一个居家的法宝。

他还常教育子孙:“济人须济急时无”,“君子居下,则排一方之难;在上,则息万物之器”。对周围一些“孤嫠衰疾无告者”,他总是尽力所为,“随时图之,不无小补”。曾国藩说:“祖父平时积德累仁,救难救急,孙所知者,已难指数。”“凡他人所束手无策,计无复之者,得祖父善于调停,旋乾转坤,无不立即解危。”虽有赞美之嫌,但一个人威信的建立往往是由近及远的。

除“八宝”外,曾玉屏还给曾家后人留下了“三不信”,即不信医药、僧巫、地仙。自古楚地多巫祝,农村巫术之风很盛,这些把戏大多是愚弄没有知识的人,混一口饭吃。但这个“职业”坑害了无数人家。“医药”主要指没有医术专治怪病的“游医”。僧巫即是巫婆、道士、和尚之类。地仙即是风水先生之类。在曾玉屏看来,这些人“不劳而获”,不应受到礼遇与尊重。

曾氏数代克勤克俭,对后人影响很大。曾国藩一生受此熏染,还常以此教育后辈,说祖父相传之家法,“八者缺一不可”,“吾教子弟,不离八本、三致祥”,“吾家累世以来,孝悌勤俭”。告诫子侄们“人人须以‘勤俭’二字自勉,庶几长保盛美。观《汉书·霍光传》,而知大家所以速败之故”。

道光二十九年(1849),曾国藩的叔父曾骥云为元吉公修置祠堂,寄信京师,命曾国藩记其源委。作为六世孙的曾国藩,对于祖上元吉公的“行事不尽悉”,只好把从祖父那里听来的“传闻”记述下来。在铭文中有这样几行字,道出了渐积渐累方才有成的道理:

昔日创业,源远流长。服畴食德,寝炽而昌;蓰茏郁积,有耀其光;千秋宰树,终焉允臧。

几年之后,过继给曾骥云的曾国华生有一子,对叔父喜得长孙,曾国藩说:“叔父近年于吉公祠造屋办祭,极勤极敬,今年又造新屋,刚值落成之际,得此大喜,又足见我元吉太高祖庇佑后嗣,呼吸可通,洋洋如在也。”

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留下的家法并不多。大概是属于身教多于言传一类。但正如我们后文将述及的,每当曾国藩在面临大的抉择时,曾麟书都能及时训导,不但使曾国藩兄弟们受益良多,而且连左宗棠等人对曾国藩之父都敬佩不已。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咸丰帝的上谕中也几次提及曾麟书,并称赞曾氏“一门忠义”。

曾麟书晚年命曾国藩书写的对联

晚年的曾麟书命长子曾国藩书写的一副联语,颇能代表他的希望和寄托:

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

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巨付儿曹。

曾麟书在曾氏家族史上,堪称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人物。他把良好家风传承下来,把自己乃至曾氏家族的抱负交付给了下一代。这是另一种传承。曾国藩乃至兄弟们能接好这个传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