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创解题:五步法定义真问题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虽然企业管理者、产业专家和教授学者的出发点和目标都不一样,但是大家的底层逻辑都是要找到产业发展的真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真问题。
什么是真问题?我们认为,真问题不仅涉及新出现的问题,也包括一些老问题,真问题是那些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实质影响的核心难题。真问题的提炼不是仅对问题的再描述,而是对问题的深入挖掘,将表层问题转化为更具体的、直接指向企业痛点的深层次问题。
比如,我们提炼的第一个真问题就很有商学院校友的味道:“人才发展和企业EBIT(息税前利润)之间如何协调?”它描述了该企业正面临的烦恼。经过与案主的深入讨论,我们发现这不仅是该企业要平衡自身数字化人才培养的成本和收益的问题,它的背后还隐藏着如何帮助案主企业的车企客户解决相关问题,因为这是目前汽车产业普遍遇到的问题。所以我们将问题调整为“企业如何协调好数字化人才培养的投入与企业EBIT之间的平衡”后,就开始定向邀约并招募筛选对此感兴趣的相关校友专家共创解题。经过一个下午的引导共创,大家很快就对真问题达成了新共识:“如何生态同频共创加速客户转化,提升交付盈利?”
乍一看,最初的问题表述不过是企业内部人才培养的问题,应该找人力资源和数字化人才培训专家一起共创。但实际上它是一个被隐藏在人才发展(Talent Development,TR)背后的业务发展(Business Development,BR)问题,应该以车企客户的需求为中心寻找相应的外部专家共创解题。如果没有让真问题浮出水面,那么私董会TR专家团队很难帮助案主高效解决BR问题。
就这样,案主在我们的帮助下在11天内经历了从TR问题到BR问题的迭代升级,完成了从组建外部专家团队评估诊断BR问题到提出行动解决方案的历程。这次初战告捷让大家相信我们有能力为校友企业共创解决实际业务问题。同时,这个例子也充分体现了企业提炼真问题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靠近真问题呢?创作团队经过不断迭代完善,形成了“真问题五步法”(见图1-1)。在五步法框架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将问题从最初表象逐步提炼升至能够在学术理论框架下针对问题本质和底层逻辑进行的深入研究,从而弥合产业界与学术界的鸿沟,实现对汽车产业数智化创新更深的思考与总结。
图1-1 真问题五步法
真问题五步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步,探讨表象问题(QA):案主企业决策层对其当下最紧迫且重要的问题具有已形成初步共识的问题表述。
第二步,达成振前问题(QB):经过外部引导师共同拆解提炼原问题后达成新共识的问题表述。
第三步,寻找振后问题(QC):围绕振前问题,经过简易行动学习的同频共振后达成新共识的问题表述。
第四步,锁定共创解题(QD):通过工作坊或行业论坛,围绕振后问题,破圈连接全球相关专家进一步共创解题。
第五步,解决研究问题(QE):基于知识共创的成果开发企业案例和教学课程,发表论文或出版书籍实现知识沉淀。
其中,QA和QE分别代表了产业界问题和学术界问题的常态,而中间的QB、QC、QD则是连接产学两界的桥梁。QB是真问题提炼的起点,从QA到QB的提炼通常需要数日,确认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QB提炼的关键步骤。高质量的QB应简明精确,能清楚表达核心挑战,吸引专家参与。QC是产学两界的会师点,QB到QC通过共创工作坊进行提炼,仅需不到4小时的简易行动学习。QC提炼对于解答问题的实际效果由案主企业评判,高质量的QC能够让案主感受到明显的价值增加,也为案主自动匹配后续产学共创落地的优质合作伙伴。
每步的处理都旨在逐步剥离问题的表象,直达核心。特别是经过精心筹备和设计的共创解题工作坊,参与者围绕QB进行深入讨论,引导师和专家帮助挖掘问题的深层含义,通过不到4小时的同频共振将问题提升至QC级,并可望最终形成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QE。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有将近一半的问题提炼到QC级时,提出问题的案主企业就已经在共创中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进入解决方案的落地实施阶段;另一半进入QD级的问题,则是产学两界都判定为重要且复杂的前沿问题。我们认为这一类问题在进入QE级前,有必要再进行一场共创解题工作坊,或者通过产业论坛等方式在更大的范围内吸引全球更多权威专家进行开放式共创。QD是产学两界深入融合的起点,也是真问题共创范围进一步涟漪式扩散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