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曹贼竟是我自己!
萧景辰有些哭笑不得:
“罢了,这件事便交由你全权负责,务必妥善处理。”
萧景辰点头,对吴淳丰的建议表示赞同:
“另外,关于吴定国……”
他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深邃起来:
“此人在关键时刻归顺朝廷,对朝廷有大功劳,朕想册封他为莒州总督,统领莒州军务,卿以为该如何?”
这当然是故意说的反话。
“陛下,臣以为万万不可!”
吴淳丰几乎是没有任何思考,便直接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萧景辰不动声色,追问道:
“为何,说说你的理由?”
“臣以为,单就吴定国诱杀总督徐重进一事,他就不可能再担任莒州总督一职。
再有吴定国其过往行为,皆令人难以完全信任。”
萧景辰点点头,语气略沉重:
“依你之见,吴定国该如何处置?”
吴淳丰像是早有了处理的意见:
“臣以为,不可再让吴定国领兵,甚至不应该让他留在莒州,将其调离莒州,同时逐步削弱其兵权,另委他职。”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明面上看是升了官,可实际上,却是将他从莒州的权力核心中剥离出来。
妥妥的明升暗贬。
“哦,那你说说看,将吴定国调往何处,委任何职?”
吴淳丰脑袋飞速的转动:
“臣以为,可有两个去处,一是入京述命,陛下对其许以高官厚禄,荣华富贵。
二是过潢河打叛军,以死报销朝廷,尽忠为国。”
萧景辰闻言,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
吴淳丰的提议虽看似简单,实则暗含深意,既不失朝廷威严,又能巧妙处理这棘手之人。
不得不说,此人还真是个出谋划策的良才:
“吴卿所言极是,两者皆是良策,但具体如何,还需细细斟酌。”
吴淳丰闻言,心中已明了萧景辰的意图,他微微一顿,随即答道:
“陛下深谋远虑,此举既彰显了皇恩浩荡,又避免了吴定国可能带来的隐患,实乃高瞻远瞩,圣君典范。”
萧景辰闻言真是无语了!
这些家伙但凡抓住机会,溜须拍马就不挺。
拍马屁真是不要钱的吗?
转而一想也能理解,自己作为皇帝,君权至上的年代。
但凡能有与皇帝单独相处的机会,就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那还不得抓住机会逢迎一番啊!
只是让萧景辰感慨的,吴淳丰这个人当真是大义凛然啊!
“吴淳丰,吴定国这件事朕就交由你去处理,把朕的意思传达给他,是愿意去京都,还是愿意过潢河。
朕倒是更喜欢他去京都做官,只要朕还是皇帝,便少不了他的荣华富贵。”
这样的人放在眼皮子底下,要是敢有越举行为,一刀就给砍了。
不过萧景辰相信,就吴定国这种地方武将入京为官,就没有不犯错的。
“臣一定亲自把圣意传给徐定国。”
吴淳丰躬身领命。
“另外。”
萧景辰话锋一转,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再明发一道旨意,朕会派锦衣卫队护送小袁氏入京,至于宁王,先交由三法司审讯,待朕回京后,再做定夺。”
吴淳丰笑道:
“如此一来,当真就更加稳妥了!
陛下深谋远虑,臣不及也!”
好吧!
又来了!
真是一旦有机会,张口就来啊!
还翰林院侍读学士呢!
这和喊666的吃瓜群众,有什么区别?
“好,那就按刚才所议行事。”
萧景辰拍板决定,随即又想起一事:
“还有,祝大宝回城后,让他立刻前来见朕。”
“喏!”
吴淳丰拜别皇帝,便直奔吴定国的营帐而来。
此时吴定国正在营帐中畅饮吃喝。
一见自家侄儿来了,那叫一个喜不自禁啊!
“淳丰,不不不,是吴参军,快快来入座。”
徐定国满脸大笑,招呼着刚进大帐的吴淳丰。
可很快,就看见吴淳丰冷若冰霜的脸,立刻就意识到不对劲了。
“怎么了?陛下何时见我?”
吴淳丰四下里瞧了一眼,见大帐里无人,沉声道:
“我刚才陛下哪里出来,你以为陛下还会愿意见你?”
一句话就把徐定国说愣住了。
“淳丰,此话怎讲啊?”
吴淳丰说道:“单就你投靠宁王起兵谋逆,这一条,就是死罪。”
“可我不是已经归顺朝廷了吗?陛下还不能原谅我?”
“那徐重进的家人会原谅你吗?”
一句话又把徐定国说愣住了。
“三叔,咱们都是吴家人,侄儿就给你明说吧!
就你杀害徐重进一事,陛下就可以诛杀你,甚至牵连上咱们吴家。
可陛下终究还没这样做,说到底还是不想大动刀兵。”
徐定国再也坐不住了,拉着吴淳丰的手,恳切问道:
“淳丰,你快说说,三叔接下来怎么办?”
吴淳丰略作沉吟,说道:
“这件事陛下问了我,我给陛下谏言,让三叔入京为官。
立刻此去莒州总兵一职,此后不再过问军事,至于入京后担任何职,就得听皇上旨意了。
不过皇上已经给我透了话,少不了三叔的荣华富贵。”
“啊,这……”
徐定国满脸犹疑,他一个莒州总兵,三大五粗的武将,入京做官,那不是坐牢吗?
或许对很多当官的来说,做京官那是光宗耀祖的事。
可对徐定国这样从底层爬上来的武将,入京做官哪真的是坐牢。
哪里有在地方上自由。
再说了,他一个武将,不打仗那就真没用了。
徐定国眼珠子滴溜溜转了转,问道:
“淳丰,陛下该不是想让我入京,找机会杀我吧?”
吴淳丰立刻否决道:
“这倒不会,陛下要想杀你,第一次面圣时就会动手。”
徐定国这才想起第一次陛见时,难怪皇帝的眼神里透着杀气。
现在想想还真是有点后怕呢!
“淳丰,你能否去向陛下再说说,三叔我不想去京都,我就想留在莒州,我愿意真心实意归顺朝廷,为陛下尽忠。”
吴淳丰紧皱着眉头,沉吟半晌说道:
“三叔,这件事情我再去说已经不合适了,倒是你,应该主动站出来了。”
徐定国虽然没有读过书,但这些年摸爬滚打,至少明事理。
这时一听,就知道侄儿话里有话,赶忙就问道:
“淳丰,你可是有啥法子,快教我?”
吴淳丰知道衬托得差不多了,该把心里话说出来了:
“三叔,这件事归根结底,在于你是否真心投靠朝廷,愿意为陛下尽忠……”
话还没说完,徐定国就插言道:
“我当然愿意啊!”
吴淳丰道:“光说可不行,得做!”
“如何做?”
“你应该即刻上书请罪,告诉陛下,你愿意辞去莒州总兵一职,听候陛下发落。
若是陛下不怪罪于你,你可主动请旨,带兵渡过潢河,与荀山河叛军决战,抵抗北狄人。
你要把这件事做给陛下,还有天下人看。”
徐定国板着脸,一动不动。
吴淳丰见状,继续说道:
“陛下之所以未立即严惩你,是考量着大局稳定,也念及着你能主动请罪。
但你需明白,单凭口头上的归顺,难以完全消除陛下心中的顾虑。
尤其是你对徐重进将军的所作所为,那是难以堵住天下人的嘴。”
徐定国好久没有说话,似乎是在做某种强烈的思想斗争。
越想越觉得对劲,现在如果再不主动请罪。
那就真可能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了!
“好,淳丰,我这就给陛下上书请罪,辞去莒州总兵一职,听候陛下发落!”
吴淳丰点了点头,赞许道:
“三叔放心,我也会尽量给陛下谏言,让三叔渡过潢河,领军平叛,有了军功,三叔必定会再创辉煌。”
徐定国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与释然,对着吴淳丰竟是深深鞠了一躬:
“淳丰啊,咱们吴家有你,真是祖坟冒青烟啊!”
吴淳丰尴尬一笑,似乎想说点什么。
可终究什么也没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