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登基,朕不做亡国之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4章 军事革制!

玲珑殿。

萧景辰目光一一扫过众人,肃然开口道:

“将你们召来,主要有一事想要商议。

现在北狄大军南下中原,又有叛贼荀山河做内应,这才是朝廷当下最紧要的国事。”

先前大朝会上,一众朝臣都是议论国内当下的政务,以及民生问题。

要说这些都是小事,根本还轮不到萧景辰操心。

他最担心的当然还是军事。

现在萧景辰一心就想着为御驾亲征做足准备。

“不知陛下有何打算?”

萧景辰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而说道:

“这天下兵马分十二军镇,可朝廷现在想用兵却还得看那些总督的脸色。”

这话已经说得很明显了。

作为皇帝,却无法调配天下兵马。

这是如何也不能接受的事情。

跟着,萧景辰便脱口说道:

“所以,朕决意对军队进行革制。”

有了先前的铺垫,现在这话说出来,在场几人似乎都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早就猜到陛下的心思了。

萧景辰接着说道:

“朕这几日已经好好想过,决定在朝廷六部之外,设立五军都督府。

负责掌管国防与军队事务,原十二军镇兵马皆由五军都督府统辖。

五军都督府设大都督,掌军事大权,领衔天下十二军镇总督。

至于首任大都督一职,朕欲交由武安侯秦云执掌。”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尤其是董源,一张老脸抽了抽。

还记得那晚,皇帝想要派人前往北狄议和,他曾谏言由武安侯出任。

可现在,皇帝却说想要武安侯出任五军都督府大都督。

这摆明是想把军政彻底分离开来,由皇帝亲自掌管军政二务。

而丞相制已被内阁所取代,如此一来,军政两大权,都掌握在了皇帝手中。

好计策啊!

这都不能称之为阴谋了。

而是完全摆在明面上的阳谋!

这时,鄂国公李明诚不解的问道:

“敢问陛下,这五军都督府一旦成立,兵部又该置于何处?”

萧景辰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缓缓说道:

“鄂国公这个问题问得好。

此后兵部,将不再负责具体的军事指挥和调动。

而是转型为军备和后勤的统筹部门,负责军需物资的调配、军费的核算,以及新兵的训练和选拔。

这样,不仅能让兵部更加专注于自己的职责,还能使五军都督府在军事指挥上更加灵活高效。

梁国的军队,将不再因为冗杂的行政流程而延误战机。”

李明诚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明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这样一来,倒是确实不错!”

萧景辰又看向了其他人,继续说道:

“除了武安侯秦云担任大都督之外,朕还想着设立几位官职统筹五军都督府,由在座诸位兼任。

当然,若是你们有能推荐具备军事才能、远见卓识的人才,倒也可以提出来。

文臣武将皆可,其主旨在于为五军都督府出谋划策。”

众人闻言,都陷入了沉思。

这相当于,以后军政大事都会由他们这些人共同承担。

说起来,倒也是给了他们更多的权利。

沉吟了一会儿,董源首先站了出来,躬身行礼道:

“陛下,臣有一人推荐。

此人名叫张飞,乃是名将张应元的孙子,此子自幼熟读兵法,且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

他曾在北疆边境担任过多年将领,对北狄的军事布局和战术了如指掌。

臣认为,他是最适合的人选之一。”

萧景辰闻言,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他知道张飞这个人,确实是个难得的军事人才。

最主要这名字让他太影响深刻了。

接下来,其他人也纷纷推荐了自己认为合适的人选。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筛选,最终确定了五军都督府的初步人选名单。

以秦云为大都督,节制中外军事。

以兵部尚书赵天驰兼副都督,内阁首辅董源推举的张飞担任司马,副首辅李烨兼参军,内阁阁员李明诚为都事,阁员余谦为经历。

萧景辰对此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余谦拱手道:

“陛下,若是贸然进行军事革制,十二军镇总督必然会有反应。

若是此时有人怀有二心,逼翻了他们,朝廷该如何处置?”

萧景辰微微一笑道:

“朕知道你们都有这个疑虑,朕已经想好了。

如今开元伊始,朕会即刻下旨召集天下十二军镇总督入京陛见商议筹建五军都督府一事。

当然只能是总督入京,携带官兵不得超过三百人。

如此一来,但凡有异心者必然不敢入京。”

这真的是冒险之举啊!

不过萧景辰已经想好了。

这种事情早做比晚做好。

现在朝廷想要对外全力主战,可这些军镇总督什么心思,他根本不知道。

若是等到自己御驾亲征,这些人才跳出来。

后院起火,那时候才更是麻烦了。

直到此刻,董源和其他朝臣都被这决定震撼了。

昔日孱弱的小皇帝,真的全然变了个人。

这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做好了则国家兴旺,军队强大。

稍有差池,便是天翻地覆,战火连绵。

但萧景辰的决断却让他们感到佩服。

这皇帝虽然年轻,但却有一股不容小觑的霸气和胆识。

既然是脓包,当然是早挤早好。

“陛下英明!”

众人齐声赞道。

萧景辰满意的点点头,环视众人,又继续说道:

“另外,朕已经下旨在神策卫之外,特设锦衣卫,由展昭担任指挥使,全面负责朕的安危。

锦衣卫直接向朕负责,有巡查缉捕之权,纠察文武百官,收集全国谍报。”

此言一出,殿内又是一阵惊呼。

众臣皆知,锦衣卫的设立,意味着皇帝将拥有更为强大的情报收集和反间谍能力。

对于百官的震慑,也是可想而知。

萧景辰见众人反应,心中满意。

他知道,这一系列的举措,虽然短期内可能会引发一些动荡和不安。

但长远来看……或许他已经没有长远了。

管他呢!

先把眼前的困境解决再说。

现在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收拢权利。

“除了这些,朕还有一事要宣布。”

萧景辰目光转动,见众人的目光都看向自己,便又继续说道:

“朕决定,设立科举制度,选拔天下英才,充实朝廷和地方的官员队伍。

具体事宜,朕已经和董阁老商议过,你们可以下来商议。”

这时,刘喜猫步一般走到大殿门口,轻声禀道:

“陛下,晋王求见!”

看来是要离京南下赈.灾,前来道别了。

“好了,今日之事,就议到这里吧。”

萧景辰站起身来,挥了挥手,示意众人退下。

“臣等告退!”

众臣纷纷起身,躬身行礼,然后缓缓退出了大殿。

不多时。

晋王萧景阳便大步走了进来:

“臣萧景阳参见陛下!”

“咱们兄弟,无需多礼!”

萧景辰一摆手,随后让刘喜搬来一张暖蹬,放在晋王身侧。

“坐下说吧!”

“谢陛下!”

萧景阳自幼就很聪明,喜欢读书,博学多才,尤其在文学方面很有天赋。

成年后,又雅爱音乐、诗书及醇酒。

这一点与艺术家太上皇极为相似。

可奈何,轮年岁晋王始终排在萧景辰之后。

故而与皇位无缘。

“晋王见朕,所为何事?”

萧景辰不动声色,明知故问。

“臣是特意来向陛下辞行的。”

萧景阳若无其事,心知肚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