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金融学(微课版·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商品,货币的根源在于商品本身。这是被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历史证实了的结论。但货币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这就是货币的本质。

(一)货币是商品

从货币起源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货币首先是商品,具有商品的属性,即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如果货币没有商品的属性,那么它就失去了与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基础,也就不可能在交换过程中被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其本身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货币之所以能够作为价值尺度去衡量其他商品,是因为其本身具有价值,即凝结在商品上的人类必要劳动。价值实体的内在尺度就是社会的必要劳动时间,货币作为价值实体的化身,表现了相对价值量上的商品,可以与一切商品相交换。

(二)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是和普通商品不同的特殊商品。其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在商品交换中起到了一般等价物的作用。作为一般等价物,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普通商品直接表现出使用价值,但其价值必须在交换中由另一商品来体现。货币作为价值的体现物,在商品交换中直接体现商品的价值。一种商品只要能交换到货币,就使生产它的私人劳动转化为了社会劳动,商品的价值即可得到体现。因此,货币成为商品世界中唯一的核算社会劳动的工具。第二,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普通商品只能以其特定的使用价值去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因而不可能同其他一切商品直接交换。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商品,是财富的一般性代表,能够换取各种使用价值,从而获得了一般的、社会的使用价值。因此,货币成为每个商品生产者所追求的对象,也就具有了直接同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三)货币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货币在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过程中,还体现着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无论表现在金银上,还是表现在某种价值符号上,都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和手段,同时,货币还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指出:“货币代表着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却又采取了具有一定属性的自然物的形式。”商品交换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互相交换劳动的形式。社会分工要求生产者之间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建立必要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在私有制社会中只有通过商品交换、通过货币这种一般等价物才能建立。因此,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体现着商品的不同所有者之间的社会联系,即社会生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