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宰相之才
晌午时分,用过午膳,小歇了片刻,李弘沐浴更衣换上道袍款步来到了书房。
此时,众人尚还未至,书房中静谧非常。
李弘静立窗前,大口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思绪却忽地飘远。突然他脑海中竟浮现出一位一心修道、数十年不曾上朝的老道士形象来。
他一时玩心大起,兴致勃勃地模仿起记忆中那老道士的模样,摆出一副仙风道骨的架势,而后高声吟诵道:
练得身形似鹤形,
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馀说,
云在青霄水在瓶。
念罢,只觉浑身畅快,惬意非常。
“好,好诗!”
突然,就在他参悟大道时门外传来了叫喊声,紧接着一个身形高大的青年莽撞地闯进了书房。
“太子殿下这首诗...”
青年踏入书房,本欲想要跟李弘侃侃而谈,讨论自己对刚才四句诗的理解。
可是当他看到一身道袍的李弘时,瞬间愣住了,一时目瞪口呆,说了一半的话戛然而止,再也没有了下文。
李弘顿觉面皮发烫,尴尬不已。
毕竟这首诗不是他写,可是方才他念诗之时中气十足活脱脱一副高人模样,此刻若要矢口否认,岂不是让自己难堪,有点下不来台嘛。
李弘心里不爽,狠狠瞪了一眼追进来刘童。
刘童却是一脸无辜赶忙说道:“请殿下恕罪,他一听您的诗就迫不及待地冲了进来,老奴想拦都来不及呀。”
说完,他又急忙补充道:“回禀殿下,上次征召入崇文馆读书的学子前来拜见,此刻正在书房外等候,不知可否宣他们进来?”
“让他们进来吧!”
李弘说着,回身缓缓落座,目光顺势打量起还在愣神的青年,只见这青年二十出头的年纪,身形瘦长,面容清秀,双目炯炯有神,瞧着便是个机灵聪慧之人。
对方也察觉到李弘审视的目光,立马回过神来,赶忙躬身行礼恭敬道:“臣崇文馆直学士杨炯,参见太子殿下。”
“你就是杨炯?”
李弘听闻一怔,随即恍然大悟,不由地笑了。
难怪听完李翱的这首《问道词》就这般冒冒失失的,对方竟然是“初唐四杰”的杨炯,文采不输王勃的天才。
这种大才子做出一些不合常理之事太过正常了。
“正是微臣。”
杨炯也意识到了自己方才的莽撞赶忙请罪道:“刚才臣听到殿下的诗句,一时没忍住,还请殿下恕罪。”
“臣魏元忠”
“臣郭元振”
“臣薛稷”
“臣姚崇”
此时,四名年纪在二十左右的青年依次鱼贯而入,齐声向李弘行礼道:“参见太子殿下。”
魏元忠,年二十,铮臣,大唐未来的宰相。
郭元振,年十六,大唐未来的名将。
薛稷,年二十四,大唐书法家。
姚崇,年二十二岁,改革家,大唐未来的三朝宰相。
李弘逐一端详着这四人,见他们各个意气风发,朝气蓬勃,内心不由得澎湃起伏。
今日四人入了东宫崇文馆,往后可就是他的亲信了,再想到他征召的其他人,李弘一时之间有种天下才人入吾彀中爽快。
“诸位请起。”李弘温和地道:“杨炯,恕你无罪,你也起来吧。”
“多谢殿下。”
杨炯五人应声起身。
姚崇四人瞧见太子一身道袍,亦是惊愕万分,各自在心中暗自思忖,难不成太子不打算做储君要改去修道了?几人相互交换了个眼神,大家都有了回去上书劝谏的念头。
不多时,阎庄、程处政、李友谦和苏延年也都陆续到齐了。
他们见到杨炯五人在此,面上虽显诧异,不过想着太子既然留他们在书房议事,自是有其考量,便也没再多言。
李弘心里清楚戴至德和张文瓘只是兼任东宫职务,并非只是东宫臣子,今日不会参与此次议事,他见众人已然到齐便径直开口道:“今日,孤听闻东宫典膳丞邢文伟死在了郑县馆驿。此前,他曾擅自减免东宫膳食供给,还上书批评孤懒政,而后在明德殿议事,孤就多赏了他几个蒸饼,吃完之后他就失踪了,不曾想失踪几日后竟死在了华州。”
简单介绍完情况后,李弘环视众人问道:“你们都说说,孤是否会因他这事而受到影响?”
阎庄迫不及待地率先开口道:“回殿下,典膳丞邢文伟之前就与雍王往来密切,之前雍王又曾含元殿之事负气跑去了洛阳,这次邢文伟突然失踪后死在了华州,此事不得不防啊!”
“对。少詹事说得有理。”程处政赶忙附和道。
李友谦和苏延年也微微点头表示认同。
他们身为武将,在这政治争斗方面确实稍显欠缺,只能顺着阎庄的思路走。
杨炯微微皱眉,似有不同想法,姚崇和魏元忠则是一脸沉思之色,郭元振和薛稷更是满脸惊愕。
李弘刻意让五人参与这次的议事,就是想看看他们对此事反应,以及对待自己和李贤之间关系的态度。
此刻见姚崇和魏元忠听完阎庄的叙述面露沉思,便知这二人听出了阎庄话中的深意,并没有因为阎庄含沙射影雍王是在有意陷害太子而感到诧异,可见二人政治嗅觉灵敏,平日里肯定没少关注朝中之事。
果真不愧是大唐未来的宰相,年纪轻轻就已展露气度。
杨炯表现出了些许不满,显然不太相信李贤会跟太子发生争斗,只能说他对皇家宫廷争斗看看得还不够透彻,有点书生气了。
薛稷和魏元忠一个整日痴迷于书法,一个年纪太小涉世未深,乍然听闻这般言论,有这样的反应倒也正常。
于是,李弘吩咐刘童,让薛稷和郭元振先行离开,并特意叮嘱二人莫要将方才所议之事告知他人。
二人回过神来赶忙点头领命,逃也似的离开了书房。
而后,李弘大声说道:“往后直学士杨炯、学子魏元忠和姚崇三人享有参赞东宫决议之权,你们可听明白了?”
“诺!”
阎庄四人听闻,并未提出异议。
杨炯、魏元忠和姚崇却是一脸惊讶,心中不解太子为何这般信任自己。
不过太子身为储君,是未来的皇帝,他们年纪轻轻就能随侍太子,还能参赞东宫决议、表达自己的意见,魏元忠和姚崇自是激动不已,唯有杨炯似乎还有些不情愿的样子。
对此,李弘也没再多说什么。
毕竟不是谁见了他就得立马纳头便拜要誓死效忠。
尤其是杨炯这种才子,你得用温水慢慢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