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龙出上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咨访世务

“哪里哪里,不过是一些公子的寇氏同宗、长沙乡党以及妻族姻亲罢了,常言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人之常情,在所难免。不过他们对公子可都是拳拳赤诚之心。公子只要稍加节制即可。”

“妻族姻亲?”刘封心中疑惑。按他对历史的了解,确实此时的刘封已经结婚生子,孩子叫刘林,后来即便刘封被赐自裁,但蜀汉对他这个孩子还不错,官至牙门将。不过刘封的妻子是何人,这个他还真不清楚。

在袁秋的解释下,刘封才了解到,刘封的妻子出身荆州南阳樊氏。

南阳湖阳樊氏,是光武帝刘秀外公樊重的后裔,世为南阳大姓。到汉明帝永平年间,湖阳樊姓与外戚郭、阴、马姓掌握了东汉朝政大权,并称为“四大姓”。

可惜到了东汉末年,受黄巾起义、战乱频频的影响,昔日豪门大族的辉煌也逐渐被历史的洪流所侵蚀,走向了不可避免的没落之路。

南阳樊氏先是在新野与刘备的养子刘封联姻,抱团取暖,然后又跟随着刘备飘摇江渚,举家南迁。现如今,家族人丁不复往昔,目前效命于刘备帐下的只有寥寥数人。

比如近日颇受刘备赏识,坊间传闻刘备有意提拔其为太守的樊友;另一位就是担任武陵郡从事的樊伷了,而在刘封帐下担任校尉的樊猛也是樊氏族人。

虽然樊猛职位不及那两位,但论起与刘封的关系,樊猛可比樊友、樊伷近多了,毕竟他可是刘封妻子的胞兄,刘封货真价实的大舅子。

“好么,合着自己手下三个校尉,有两个是自己的亲戚啊,两千人的队伍四舍五入,差不多就是货真价实刘封的私军了。”刘封暗中盘算着。

其实想想也释然,封建时代的军队中,凡是能被委以信任的,大概率逃不脱宗族亲戚、邻里乡党、师友同学、下属同僚之类的范畴。

“袁公放心,我以后定会对他们严加约束的。”刘封既然抱定了明哲保身的想法,自然也希望他的下属们能跟自己保持步调一致,他可不想横生枝节,被别有用心的人抓住把柄。

“眼下我还有一件事情要请袁公帮我参详一二。”

随后,刘封就把今日马良关于要刘封提防孟达的密令,以及军议时马良与法正的交锋说予袁秋听,然后问道:“此时难道真有东州人与荆州人的明争暗斗么?我身在其中,应当如何自处啊?”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罢了。”袁秋淡然道。

袁秋出身汝南,与刘备手下的荆州、益州人士牵扯不深,因此他能置身事外,相对超脱客观,于是,他慢慢地给刘封解说其中的关键。

众所周知,刘备能实现兼跨荆益二州的野望,主要就是靠他争取到了两股势力的支持。

一是以诸葛亮为领袖的荆州集团。

这些人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尤其是以聚居襄阳的世家大族为主,诸如诸葛、马、习、杨、向家等等,他们为刘备据有荆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支,就是以法正为首领的东州集团。这些人为刘备入主益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较于荆州集团明显的地域特征,所谓的东州集团则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

彼时汉末天下大乱,中原板荡,唯有四塞之地的天府之国,也就是益州,相对还是比较太平的。

因此,从关中三辅地区到荆州南阳地区以及其他地方,有很多人为躲避黄巾的刀兵相向、董卓的烧杀掳掠,举家迁徙流亡到益州。

因这些人到益州后,基本上寓居在益州的东部,为了与益州本地的士族进行区分,故而这些人被称为“东州士”。

荆州集团在襄阳时便互为邻里,同气连枝,因而联系比较紧密。相比之下,“东州士”关系则松散得多。比如法正、孟达是关中人,李严则是南阳人,吴懿吴班兄弟甚至是陈留人。

至于关羽、张飞、赵云这样的元从老人,不管是官职位次还是受信任程度,自然是在荆州、东州两派人物之上。但由于多年的颠沛流离、四处转徙,这样的任务越来越少了。

最为憋屈的,就属益州本地的世家大族了。刘焉刘璋时代,他们就在跟“东州人”缠斗,现在刘备入蜀,荆州人又来分蛋糕了。他们已然成为刘备治下最为卑微的势力了。

“公子出生在长沙临湘,后被主公收为养子,成长于南阳新野,其后又与湖阳樊氏联姻。此次征讨上庸,怪不得马良会举荐公子的,毕竟公子是荆州人嘛。”对于马良的密令,袁秋给出这样的解释。

“那我算是荆州集团么?”刘封疑惑道?

其实,这是刘封心中最大的疑问了。他搞不明白,为什么在真实的历史中,身为荆州士人领袖的诸葛亮,会建议刘备对自己痛下杀手。

他想理清自己与荆州士人,与诸葛亮的关系,别到时候热脸贴了人家的冷屁股,那就太尴尬了。

“呃……这确实有些奇怪。虽然同为荆州人氏,但公子毕竟是武人,久在军旅,与襄阳士人往来并不密切。想来是他们是怕攻取上庸之功完全落入孟达之手,故而引公子为援吧。”

“那诸葛军师待我如何?”

“诸葛军师与公子并无太多交集,纵使有所往来,军师也是持重严整,交待以礼,公私分明的。”

“最近倒是听到一个消息。二公子在成都欲开蒙受教,诸葛军师举荐义阳来敏为讲习,给公子开筵讲经、教授经典了。”

二公子就是刘备的亲生儿子,刘禅刘阿斗了。似乎怕刘封听不明白,袁秋又补了一刀。

其实袁秋的意思刘封已然知晓了,无非是说诸葛亮属意的是刘禅,而不是他自己。

对于这样的情况刘封是有心理准备的。虽然同属荆襄,但人各有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张和选择。

况且历史的天平本来就倾向于刘禅那边,选择刘禅本就无可厚非。

不过袁秋的话倒也印证了刘封的猜想,那就是历史上的刘封与诸葛亮并没有人们以为的那种同为荆州乡党间的羁绊。

自己在诸葛亮的眼中,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荆州人,尤其是与刘禅作比较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