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四方五行合一的紫禁城
紫禁城——帝王的宫殿,皇帝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当然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出“上天”的意向,所以把玉皇大帝天上的宫殿(天宫)“映像”到地上来,就是紫禁城。
1.紫禁城(紫微垣)金水河(银河)
按照中国古代的天象理论,天上有五官(东西南北中),中官居于中间,而中官又分为三垣(城堡),即上垣太微、中垣紫微、下垣天市。东西南北则由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构成了“护卫”中宫的二十八星宿(图1.4)。
图1.4 天上的三垣
从紫禁城的布局来看,宫城分前朝后寝两大部分,前朝分三大殿,为皇帝听政和举行朝会大典之处,后寝二宫是皇帝居住之处。
天上的皇宫——紫微垣有五帝内座、天皇大帝、尚书、四辅、后宫和御女等星。紫微垣的垣墙由十五颗星组成,分别从左枢、右枢开始,东边八颗星和西边七颗星围成一个城垣,整体位于北斗七星(皇帝出宫巡视的御车)的北方,处在天的中心(图1.5),正是天皇大帝居住的地方。
图1.5 紫微垣
有“天宫”紫禁城,则必有“天河(银河)”金水河。流经紫禁城的金水河,从什刹海引入城,先北上,复东折而南,走势由西北而东南。紫禁城内之水从护城河西北角引入,曲曲弯弯地流经武英殿、太和殿、文渊阁、南三所、东化门等重要建筑和宫门前,既将“生气”导入,又形成风水学中的“水抱”之势。内金水河则从太和殿正中流过,尤其衬托出了“银河”中的“天宫”。
2.皇家城府里的阴阳五行
中华文明讲阴阳之道,阴阳相交。《易经》中有:“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紫禁城的中轴线把北京城分成东西(阴阳)两半:中轴以东属阳,主春、生、文、仁,故有文楼、文华殿、万春亭、仁祥门、崇文门等建筑;以西属阴,主秋、收、武、义,故有武楼、武英殿、千秋亭、遵义门、玄武门等建筑。而且国家官署机构也是以中轴为准,按阴阳布置的:中轴以东设吏、户、礼、兵、工部及鸿胪寺、钦天监等机构,主文属阳;以西设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及刑部、太常寺、锦衣卫等机构,主武属阴。明清两代考中文状元在长安左门揭皇榜,考中武状元则在长安右门揭皇榜。
过午门、神武门的中轴线又将宫城分为东西阴阳二区。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为阳、为木、为春,在“生长化收藏”属生,所以宫城的东部建造了与“阳”有关的建筑。东部某些宫殿是太子所居,文华殿是太子讲学之处,乾隆年间所建的南三所,系皇太子的宫室。西方为阴、为金、为秋,在“生长化收藏”属收,所以宫城的西部建造了与“阴”有关的建筑。如皇后、宫妃居住的寿安宫、寿康宫、慈宁宫都建造在西。皇城东有太庙法阳象天,西设社稷坛法阴象地。天坛在南(属阳),地坛在北(属阴);天安门在南(属阳),地安门在北(属阴);乾清宫在南(属阳),坤宁宫在北(属阴)。乾为天,坤为地,故天尊地卑。朝堂之上,文臣列于左,武将位于右,与此相应的文华殿位于左,武英殿位于右。太和殿丹陛上左陈日晷以司天,右置嘉量以量地(图1.6),前者定天文历法,后者定制度量衡,皆左主天道属阳,右主地道属阴,阴阳相合而成一体。
紫禁城由水火木金土五大元素组成,从方位的角度来看,紫禁城的东、南、西、北、中五方位由建筑的名称、色彩及河水来暗示。北方有一座建筑名玄武门,清代康熙时为避讳改名神武门,二者的意思完全相同。在神武门内有两座建筑(东大房和西大房),它们的房顶均为黑色。紫禁城的南方为午门,火的颜色为红色,故午门以红色为主,建筑高大。午门内的五座石桥,其雕刻为火焰状。紫禁城的西方有金水河和武英殿,武英殿之“武”属阴。紫禁城的东方为太子宫所在地文华殿,故太子宫文华殿和太子居住的南三所的屋顶均用绿色瓦。
图1.6 太和殿广场上的日晷(左)和嘉量(右)
紫禁城的中央有两大建筑群体即前朝后廷,前朝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图1.7),后廷是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这两大建筑群体建在象征“土”的“土字形玉石台基”上以表示其中央的地位。中央在五行上属土,土的颜色为黄色,黄色是五行中最尊贵的颜色,故这两大建筑群体屋顶均用黄瓦,表示帝王理政的前朝和燕寝的后廷是天下的中心,意味着帝王是“以土德而王”。
图1.7 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紫禁城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产物,它是以“天人合一”的思维建造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的是宇宙、天地、人文与建筑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