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问:数据分析是怎么来的?—数据分析极简发展史
导读:为了深刻认识数据分析,有必要对它的来龙去脉进行一番讨论。讨论来龙去脉不是为了考察数据分析的国内外发展史,而是从数据分析的发展中探索本质,建立底层认知。
1.了解数据分析发展
从游牧时代开始,就已经涉及数据分析了。例如,今天抓了一只野猪,明天抓了一只羊,所以猎物总共有两只,如何分配呢?羊可以养起来,因为羊可以产奶,给孩子补充营养;猪可以杀掉,一天吃不完,那就分两天吃,首领多分一些,其他人少分一些……这正是数据分析的早期应用。可见,数据分析的历史很悠久,可以说在人们开始使用数字的时候就已经有数据分析的意识了。
在过去的十年到二十年里,数据分析一直是非常热门的词汇,但是在更早的生产活动中,数据分析其实就已经存在了,只是那时主流市场并未产生需求。那数据分析是怎么成为咨询公司麦肯锡所说的“重要的生产因素”的呢?换句话说,热门的数据分析岗位是怎么产生的呢?
从下图的阿里发展史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发展路径:
(1)阿里创立自己的产品—1688网站;
(2)初创团队的成员开始联系批发贸易商入驻,即开展销售业务及网站运营工作;
(3)随着业务的发展,为满足市场需求,除了对现有产品进行迭代优化外,阿里还推出许多的产品:淘宝、天猫等,这背后需要有专业的产品经理支持,提高业务运营流程效率;
(4)随着规模的扩大、数据的积累,专业数据分析师的需求应运而生,借助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的方法论优化产品迭代、业务增长策略;
(5)随着数据的使用场景日趋成熟,数据使用需求也越来越大,需要通过衍生的数据产品来优化数据分析流程效率,如数据银行、达摩盘、策略中心。
当然这不是严谨的发展史,例如数据挖掘技术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存在了,这里的发展路径更多是从主流市场的角度来理解,也可以说是求职市场的变化。例如2015年以前很少有专门的数据分析师岗位,后来随着大数据在工业界的普及、落地,市场对数据分析师的需求多了起来。再例如数据产品经理也是随市场的发展而兴起的。
2.窥探发展路径背后的业务场景需求
从数据分析的发展路径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去窥探其背后业务场景需求的变化:
在发展初期,市场还处在“开荒阶段”,那时的产品比较简单,对应的运营玩法也比较简单,此时体系不完善,主要依赖经验、直觉来驱动业务增长,例如之前没有做广告投放,现在做了,效果就有了。
在发展中期,为了追求规模化,品牌需要不断去扩展边界,于是基于现有运营能力,把成功经验复制到其他细分市场的模式就很重要,进而成体系的运营方法论、产品方法论需求应运而生,也就是要从以往经验中沉淀出泛化能力强的业务模型框架,来实现增长。例如以往做用户运营,尝试过用近期消费距离、累计消费频次、累计消费金额来做用户分层运营,效果不错,因此可以把方法论总结成RFM模型应用到更多场景中。
度过了“野蛮生长”的增量时代后,市场竞争格局形成,竞争对手运营体系成熟,再想从增量市场抢夺用户成本将变得很高,而且手里的存量客户如果没有及时维护也容易被竞争对手夺去;此时的业务需要更精准的方法来指导决策,于是代表理性、客观的数据登上舞台,数据分析就变得很重要。例如运营中常说的“魔法数字”:利用数据分析方法计算RFM模型的特征阈值,能够得到更精准、有效的分层模型。
3.小结
从数据分析的来源中我们可以看到,数据分析的定位从来都不是“雪中送炭”,而是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了夯实基础之后的“锦上添花”。此外,对数据分析来源的讨论,是为了说明一件事:数据分析并不独立,它来源于业务,最终又在业务落地。所以想做好数据分析一定要懂业务,否则不论是分析逻辑还是最后的赋能建议都无法落地,无法实现数据分析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