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铁路
没错,就是全部铺设铁轨,可以运行火车的铁路!
这并不是李青松闲的没事干。而是具备十分充足且必要的理由。
原因很简单,这座钢铁厂每天就能产钢270吨左右,对应换算成铁矿石,每天便需要至少1000吨。
这还仅仅只是钢铁而已,钢铁厂还要搭配对应的发电厂。
洛神星上没有煤炭,托林这玩意儿又不能拿来炼钢,是以一切炼钢活动都要用电来代替。
这便导致它必定是个耗电大户。
经测算,李青松每生产一吨钢铁,便会消耗约600度电。
每天270吨,就是16.2万度电!
它的耗电量甚至可以超过现在的整个主基地。
这样庞大的用电量就不能从现有电网上获取了,负荷波动太大,电网会崩溃。
必须要建造配套的专用发电厂来为它供电。
而现阶段,每发一度电,李青松需要消耗1.2千克的托林矿,和0.5千克的氧矿,加起来就是1.7千克。
16.2万度电,就需要大约300吨的托林矿和氧矿!
和铁矿石加起来,平均每天就需要向钢铁厂和电厂供应至少1300吨的物资。
这么多物资,用拖拉机来运的话,就算把现有的所有拖拉机都投入进去,都不够用。
再说,就算拖拉机足够,也得需要足够的驾驶员来操作啊,对于李青松来说又是一笔消耗。
想来想去,李青松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专门造一条铁路出来。
这条铁路不仅连接一号铁矿,还会连接附近的几处氧矿,甚至还可以向周边的几处托林富集点、铜矿和铝矿延伸,倒是只要再造几条支线,就能把它们全都连起来。
而1300吨的质量,对于拖拉机来说太多,但对于火车来说,只要一辆列车就能运走。
一条铁路上可不止只能跑一趟火车。调度的好,同时跑十几列火车都行。到那时候,这条铁路的运力可不止区区几千吨这么简单了。
不仅现在的钢铁厂和电厂可以完全满足需求,甚至于,就算李青松后续建造更多的钢铁厂和电厂,更多的金银铜铝冶炼工厂都能满足需求!
这一条铁路,势在必行。
前期勘探工作,李青松已经完成。
建造一条铁路所需要的知识储备,通过从深空号飞船之中学习基本原理,又通过克隆体们的辛勤劳动和工作经验积累,也完全足够。
此刻万事俱备,只需要去造就行。
这条铁路的总长度有33公里,其中要通过3处山坡和两条沟壑,总计设立4个站点,分别为主基地始发站、铁矿终点站和中间的氧矿站、托林站。
从现在开始,李青松的主要生产力量全都投入到了对于钢轨和连接件的生产之中。
钢铁厂此刻虽然无法全功率生产,但现阶段的产能,差不多也能满足建造一条铁路所需。
800名克隆体多点开花,分别从数个地点同时开始建造,以加快建设进度。
其中一队克隆体来到了铁轨要经过的一座山峰之前。
这座山峰高度大概有100米左右,在洛神星上只算是个小矮坡而已。
克隆体们先使用电加热设备清除了它表面的各种固态气体,然后直接打孔,直接将化工厂生产出来的炸药塞到了它内部数米深的地方,直接引爆。
伴随着大地的一阵轻微颤抖,巨大的岩石直接被崩裂,山峰直接被炸出了一个缺口。
克隆体们蜂拥而上,一个个如同大力气一般,将那些巨大的山石全部搬走扔到别的地方。
反正洛神星上重力小,搬运山石很方便。
更大的山石则几个人合力。再大的,便会由喷吐着黑烟的蒸汽推土机出马,强行将它们推走。
李青松倒是不必考虑这些碎石的堆放问题,不用像是在地球上那样,还要专门费劲吧啦的把他们拉走运到特定的地方。
反正在这里又没人管环保。
在这种情况之下,开山造路的工作进行的很顺利,也很快速。
这边炸药轰鸣,另一边,几十名克隆体汇聚到了一条洛神星地表的沟壑之前。
这条峡谷宽度约有一百多米的样子,如果要绕过它,铁路长度便需要延长足足十几公里。
李青松不想那么麻烦,那干脆造一座桥出来。
类似地球上那种经过了严密论证、严密力学设计和专用高性能材料的现代化大桥,李青松造不出来。
但没关系,洛神星上重力低,相同的桥梁,洛神星上的载重能凭空提升十几倍。
相同的载重需求,对于材料性能和建造工艺的要求也会凭空降低十几倍。
要支撑火车而已,这点重量,随随便便搭个钢铁框架就够用了。
李青松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甚至没有从峡谷底部建造钢柱来支撑桥梁,而仅仅是从两侧岩壁上固定出了一些钢架,通过力学结构,使用类似拱桥的构造,将这一座桥梁支撑了起来。
这样造起来更省时间,也更省钢材。毕竟现在自己钢铁产能可不高。
至于性能是否合格,能否支撑起桥梁和火车,那完全没问题。
就算同时通过两列满载火车,加上桥梁自重,总质量也最多不过4000吨左右,重量就仅有几百吨了,总归是个钢铁构造,总不可能连几百吨的重量都撑不起来。
铁轨铺设方面则更加简单粗暴。
得益于洛神星地表因为低温而被冻的极为坚固的地表,李青松除了初期的平整工作之外,任何道路硬化工作都不需要做。
他只是简单的将两条铁路的四条铁轨铺设在支撑物上,固定住,然后每隔几十米,两两条铁轨两两固定一下即可。
不仅省事,而且节省钢材。
道路护栏就更用不到了。洛神星上可没有到处乱跑的人和动物。
在一切以实用为导向的建设风格之中,桥梁、铁轨、开山造路的各项工作进展飞快。
这里进展顺利,李青松的相当一部分注意力则倾注到了一号机械厂之中。
在这里,李青松要建造两辆火车头出来。
并且,不再是蒸汽动力的机头,而是电气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