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 假设空间

归纳(induction)与演绎(deduction)是科学推理的两大基本手段。前者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泛化”(generalization)过程,即从具体的事实归结出一般性规律;后者则是从一般到特殊的“特化”(specialization)过程,即从基础原理推演出具体状况。例如,在数学公理系统中,基于一组公理和推理规则推导出与之相洽的定理,这是演绎;而“从样例中学习”显然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因此亦称“归纳学习”(inductive learning)。

归纳学习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的归纳学习大体相当于从样例中学习,而狭义的归纳学习则要求从训练数据中学得概念(concept),因此亦称为“概念学习”或“概念形成”。概念学习技术目前研究、应用都比较少,因为要学得泛化性能好且语义明确的概念实在太困难了,现实常用的技术大多是产生“黑箱”模型。然而,对概念学习有所了解,有助于理解机器学习的一些基础思想。

概念学习中最基本的是布尔概念学习,即对“是”“不是”这样的可表示为0/1布尔值的目标概念的学习。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定我们获得了这样一个训练数据集:

表1.1 西瓜数据集

更一般的情况是考虑形如(A∧B)∨(C∧D)的析合范式。

这里要学习的目标是“好瓜”。暂且假设“好瓜”可由“色泽”“根蒂”“敲声”这三个因素完全确定,换言之,只要某个瓜的这三个属性取值明确了,我们就能判断出它是不是好瓜。于是,我们学得的将是“好瓜是某种色泽、某种根蒂、某种敲声的瓜”这样的概念,用布尔表达式写出来则是“好瓜。(色泽=?)∧(根蒂=?)∧(敲声=?)”,这里“?”表示尚未确定的取值,而我们的任务就是通过对表1.1的训练集进行学习,把“?”确定下来。

“记住”训练样本,就能力。如果仅仅把训练集中的瓜“记住”,是所谓的“机械学习”[Cohen and Feigenbaum,1983],或称“死记硬背式学习”,参见(1.5 发展历程)。

读者可能马上发现,表1.1第一行:“(色泽=青绿)∧(根蒂=蜷缩)∧(敲声=浊响)”不就是好瓜吗?是的,但这是一个已见过的瓜,别忘了我们学习的目的是“泛化”,即通过对训练集中瓜的学习以获得对没见过的瓜进行判断的能力。如果仅仅把训练集中的瓜“记住”,今后再见到一模一样的瓜当然可判断,但是,对没见过的瓜,例如“(色泽=浅白)∧(根蒂=蜷缩)∧(敲声=浊响)”怎么办呢?

这里我们假定训练样本不含噪声,并且不考虑“非青绿”这样的操作。由于训练集包含正例,因此假设自然不出现。

我们可以把学习过程看作一个在所有假设(hypothesis)组成的空间中进行搜索的过程,搜索目标是找到与训练集“匹配”(fit)的假设,即能够将训练集中的瓜判断正确的假设。假设的表示一旦确定,假设空间及其规模大小就确定了。这里我们的假设空间由形如“(色泽=?)∧(根蒂=?)∧(敲声=?)”的可能取值所形成的假设组成。例如色泽有“青绿”“乌黑”“浅白”这三种可能取值;还需考虑到,也许“色泽”无论取什么值都合适,我们用通配符“*”来表示,例如“好瓜。(色泽=*)∧(根蒂=蜷缩)∧(敲声=浊响)”,即“好瓜是根蒂蜷缩、敲声浊响的瓜,什么色泽都行”。此外,还需考虑极端情况:有可能“好瓜”这个概念根本就不成立,世界上没有“好瓜”这种东西;我们用表示这个假设。这样,若“色泽”“根蒂”“敲声”分别有3、3、3种可能取值,则我们面临的假设空间规模大小为4×4×4+1=65。图1.1直观地显示出了这个西瓜问题假设空间。

图1.1 西瓜问题的假设空间

有许多可能的选择,如在路径上自顶向下与自底向上同时进行,在操作上只删除与正例不一致的假设等。

可以有许多策略对这个假设空间进行搜索,例如自顶向下、从一般到特殊,或是自底向上、从特殊到一般,搜索过程中可以不断删除与正例不一致的假设、和(或)与反例一致的假设。最终将会获得与训练集一致(即对所有训练样本能够进行正确判断)的假设,这就是我们学得的结果。

需注意的是,现实问题中我们常面临很大的假设空间,但学习过程是基于有限样本训练集进行的,因此,可能有多个假设与训练集一致,即存在着一个与训练集一致的“假设集合”,我们称之为“版本空间”(version space)。例如,在西瓜问题中,与表1.1训练集所对应的版本空间如图1.2所示。

图1.2 西瓜问题的版本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