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生存图卡:职场人的必备通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事在人为

一 不做职场空心人

君子不器。

——孔子

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飞飞刚入职时,是新入职员工中平平无奇的一个,并不出挑,也不张扬,一年后她当了部门经理,而与她同批的新员工几乎都换了新工作。

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做员工访谈时发现:有些员工入职第一年做的很多工作都是看似“价值不太大”的内容,所以内心就会想,“我明明是来学习如何成为‘武林高手’的,我需要的是‘武功秘籍’,而不是整天做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有这样想法的员工就离职去别的公司继续寻找“武功秘籍”了。

但飞飞却是一个“另类”的存在。她每天也是重复做一些初级的事情,所不同的是,她从工作的每件小事中都能学到很多,这让她体会到一种无时无刻不在成长的快乐与满足。例如,在帮领导打印文件的时候,飞飞会根据文件类型和客户类型的不同,总结出不同的排版心得;她会因为跟随领导去和客户吃了一次饭而主动学习工作中的社交礼仪;她有自己的“错题本”,会把工作中犯下的点滴错误认真总结,形成自检清单,要求自己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飞飞这样日日精进的“修炼”故事还有很多,每一次看似枯燥的打杂,对她而言都是不一样的成长。

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职场中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明明是同样的工作环境,有的人最终成了企业家,成就了一番事业,有的人日益平庸,最终碌碌无为。这是为什么?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动力系统。那些对自己负责的职场人,他们的高工资背后,是自己的个人志向在推动自己向前;而将“工资”作为目标,的确会在一段时间内推动我们向前,但是这种动力不会持久,容易变得后继无力。在职场中,很多人的求职逻辑是“组织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就需要拥有什么样的能力”。这种主动贴合市场需求的方式实用性强,本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这会把我们局限在这个框架之内,结果就是让自己不知不觉地变成了服务于岗位的螺丝钉,变成了失去创造活力的工具人。当我们匹配组织的筛选机制时,我们容易丢失自我,丢失内在的鲜活性,慢慢地就成了职场空心人,很快就会遇到职场发展瓶颈。

我猜人人都不想落到这个境地,那么该如何破局呢?就像开篇中讲的飞飞的故事,对于打杂,如果我们真的把它当作“打杂”,那么就会变得枯燥无味、毫无意义,但如果我们能从打杂中获取成长的快乐,那么打杂就会成为职场进阶的必经之路。同样,在职场中,当你拥有了飞飞的思维方式,你就会在每项工作中结合自己的志向,去思考自己想从中锻炼什么、获得怎样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人还是这个人,事还是这件事,但人会因为做事而获得能力提升,事情会因为这个人的用心和创造力而得到积极的结果。如此这般,我们就在职场的每件小事中日日获得精进,在组织中“反客为主”,和组织共生共赢。

教练三问

1 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你的动力来源偏内在还是偏外在?这种结果是如何形成的?

2 如果写一个自己在职场中的愿望清单,你写下的第一条是什么?这条愿望所折射出的你和工作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 卸下你在职场中的身份标签后,你是谁?请用一句话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