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财富平分,错误的选择
能够多子多福是中国人的美好期望,同时多子女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是提高传承成功概率的一种举措。多子女比单一子女家庭在传承上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也降低了单一子女因病或意外早逝导致继承人缺位,或因健康问题无法接班以及子女无意或无力接班的风险系数。
哈佛商学院教授约翰·戴维斯多年前曾谈道:“当中国家族企业第一次面临代际问题时,不仅是在企业控制权和所有权的转移方面缺乏经验,中国家族企业传承还会因为计划生育政策而受到影响。这使得家族企业领导人的选择受到限制,唯一继承人可能缺乏经验和能力,但老一代也没有更多更好的选择。有限的选择机会妨碍了企业的专业化和持续发展,无以为继甚至成为一种常态。”
同时,在传承中,很多案例(家庭传承/家族传承)都表明,拥有多子女的被继承人也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就是希望所有的财富对子女们都能实现雨露均沾。毕竟我们常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尤其是在同宗同姓之间。很多人会认为,都是自己的孩子,如果没有极特殊的原因,并不想让任何一个子女吃亏或让他们觉得父母有明显的偏爱。殊不知,这种做法往往为成功的传承埋下了隐患。“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每个孩子即便在同样的环境中长大,父母给予了同样的生活水平、教育机会以及关爱,但子女们仍会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偏好、不同的习惯,以及不同的能力与优势。所以不同特质的子女并不适宜继承完全相同类别的财产。例如一些企业主在面对多个子女的情况下,希望做到公平,每个子女都要给予住房、现金、股权、收藏等,力求平等,其实这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笔者主张不同能力与特质的子女更适合拥有符合自身条件的财产。比如,并不是每个子女都能够很好地管理运用大量的现金,而愿意去创新或寻找更多创业机会的子女则未必适合持有非现金类资产,还有一些子女并不适合或不愿经营企业以及成为企业的股东。
以李嘉诚的传承为例。他早年对子女进行了精心的培养,2000年让李泽钜进入集团核心管理层,2003年前后开始进行大量的海外并购,2010年前后开始大幅减持中国内地与香港的资产并将重心移向欧洲,后来安排长子接班,次子自行拓展事业,然后正式退休。由此可以看出,李嘉诚在接班安排上充分考虑到两个儿子不同的优势,看清楚了子女不似自己在中国内地商政关系上的长袖善舞,从而将资产及事业有序转移到接班人熟悉、擅长的海外市场。同时他分析了两个儿子不同的性格与适合的发展方向,最终决定由李泽钜继承家业,掌管长和系,次子李泽楷则继承了大量现金,打造自己的商业王国。(6)相较其他华人商业家族为争夺家产掀起波澜而最终家业破碎,李嘉诚在对接班人的培养以及事业的选择上,确实做到了根据子女不同的能力和特质来安排不同的发展路径与资产持有,这确实是绝佳的案例。择时择势将事业重心进行迁移,且依据子女的特点与优势而传,这种设计与思考是值得很多内地企业家、高净值人士乃至普通富裕家庭学习的传承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