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序 关注飘零的她们
伴随着内心的震颤,我们完成了纪实文学《红颜泪——女性涉情犯罪深度调查》一书的写作。掩卷沉思,心潮久久不能平静。
十余个真实案例中的当事人,绝大多数处在人生的花季,有的才刚刚涉足社会。无情的铁窗关住了她们的躯体,关住了她们的心灵,也关住了她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现实是多么残酷!有道是“青春无悔”,但她们的青春又在哪里呢?阅罢案例,谁能说她们不是罪有应得?究竟是物欲还是情欲,使她们跌进了人生欲望的深渊,从而为社会,为他人,也为自己酿造了一杯难以下咽的苦酒?她们在葬送了他人的同时,也无情地埋葬了自己的人生。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努力透过纷繁芜杂的社会现象,走进一个个女性犯罪人的内心世界,多侧面、多角度地从她们的心理层面挖掘女性犯罪的社会动因。从对无尽的贪欲、畸变的情欲,以及贫困、家庭暴力等传统的表层现象的研究,延伸到崭新的、更深层次的领域。本书提出了发人深思的问题:当前女性犯罪危害后果之严重,较一些男性犯罪有过之而无不及。与男性相比,女性更易被激怒,行事更加不顾后果,更缺乏男性瞻前顾后、深思熟虑的心理过程。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问题似乎还是个难以解开的谜。由此可知,研究女性犯罪的心理动因是多么迫切,多么重要,又是多么亟待开发的课题!我们选择了这一独特角度切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个生动的案例,给研究者以及普通读者提供了引以为戒的反面教材。
完成每一个个案采访、调查的过程中,我们都会清楚地看到社会以至家庭本身所酿成的悲剧及这些悲剧的根源。有些令人发指的罪行,竟然产生于我们每天置身其中的家庭、学校或工作岗位上。在这些女性犯罪人撕心裂肺的痛苦背后,在冷冰冰的卷宗里,隐藏了太多我们应该知晓却尚未知晓的事情——女性罪犯的身边往往伴随着这样那样的社会问题:父母之间关系的破裂、金钱和物质欲望的诱惑、感情的欺诈、家庭的暴力,等等。现代社会转型、价值观的冲突、社会对于家庭的疏离以及普遍的孤独情绪等等,是促使她们走上犯罪道路的社会因素。
这些女性罪犯特别敏感,她们的感情十分脆弱,可同时又充满着自尊。总体而言,她们往往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在饱受歧视、欺诈的同时,她们所寻求的无非是她们本应该得到的东西——合法的收入、做人的尊严和平等的感情。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因为家庭暴力、婚外情所导致的故意杀人、严重伤害等暴力犯罪及其后果不容忽视。有些悲剧原本是可以避免的,问题出在冷漠的外部环境,还有一些冷漠的人群——对于这些失足女性的痛苦、绝望以及她们的生活方式,她们周围的人往往视而不见,置若罔闻。
因此,本书所探讨的不仅是预防和减少女性犯罪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改变社会各个层面对女性犯罪问题的态度:我们应该有足够的勇气来正视这个不幸的社会问题,从某种层面上讲,无法完全开脱社会的责任。
也许,这就是本书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一个人的堕落往往要经历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作为家长、亲戚、朋友、领导(对于未成年女性来说,还包括她们的师长),完全可以通过许多征兆察觉出来,从而及时采取措施,为避免悲剧的发生提供必要的帮助。本书给我们的第二个启示是:社会管理层面应该健全对于各类犯罪,特别是弱势群体犯罪的预防机制;这种机制越健全越好,越迅速越彻底越好。满足于把犯罪者监禁起来——这是一种目前广为流行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犬儒主义的做法。不管对女性犯罪的防范会碰到什么样的困难,作为立志建设法治社会的国家必须动员整个社会的力量来参与这一工作。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并不缺乏预防、打击和感化犯罪者的经验,我们完全可以让这些失足者从堕落的深渊中重新站起来。当然,这种感化的过程往往要比失足者堕落的过程长得多,想要完成这项工作更非易事。例如,这些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仅仅通过所谓加大打击力度就能奏效的。了解这些女性堕落的真实缘由,她们的自我叙述要比那些所谓的专业分析研讨更加有说服力,更能使我们了解到这些犯罪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也许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本书关于女性犯罪心路历程的深度调查,有着更为实际的价值。
得益于检察官的身份,我们有机会接触并了解这些女性犯罪案例,感谢北京市各级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审判机关给予我们采访、调查方面的条件,感谢那些给予我们完成每一个个案调查的相关人员……
最终形成的这些文字当然不是学者书斋里的坐而论道,在本书中,我们力求用平实的语言、纪实的内容、冷静的分析,和读者一道研究和关怀女性犯罪问题,让这些女性,以及她们的家庭,她们所处的社会,不再受到伤害。苟能如此,家庭幸甚,社会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