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是怎么成为咱妈的头像的?
本篇我们要聊的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你是否发现,家族群里的叔叔、舅舅、姨姨、婶婶们,大家似乎都用着统一的头像,不是荷花蓝天,就是青山绿水等。
我问了几位长辈,大家的回答基本都是随着年龄增长,他们逐渐认识到人生苦短,平淡为真,吵闹喧嚣的生活并非生命的本质等,特别出世,特别悠远。
可是等等!为什么逢年过节的大家并不是这样?为什么那些霓虹灯般的“恭喜发财”“天天开心”“平安是福”表情包又从大家指尖发出?
说好的平淡呢?追求的静谧呢?
我要聊聊这个矛盾现象背后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叫作“怀旧性记忆上涨”,又叫“记忆隆起”,是一种相较于其他年龄,我们对于年轻时候生活的记忆更为生动的现象。从40岁开始,青春期到成年这段时期,也就是15~25岁期间的记忆会不断在中老年人脑海中高频浮现,大概是因为这段时间是人格开始独立的时期,也是人生中最早思考自我与世界的关系的时期。
根据统计表明,这段时间的记忆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越来越占据人的审美意识。而“60后”这代人的青春回忆,也就是20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正是遍地张贴着浓墨重彩的宣传画、大字报的时代。相对匮乏的精神消费和相对强烈的宣传标语,构成了他们的审美底色。
第二个原因是随着人体机能的老化,高级灰等沉闷的颜色逐渐不容易被老化的视网膜捕捉,就像老人的口味会变重一样,他们视觉上的需求也会逐渐转向艳丽,这可以说是个自然规律。同样的色彩给同一个人在20岁和70岁时看,且不说审美和心理层面的不同,首先在生理层面就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这么看起来,“60后”把荷花设置成头像就是个不可改变的事实了。我们年轻一代应该怎么去面对这一切呢?
我有几个想法:
第一,我们可以试着进入他们的视角,去欣赏他们对美的理解和小心思。审美很多时候不是美不美的问题,更是角度的问题,只要我们愿意进入他们的视角,你会发现一片新天地。王姨的荷花上站着一只红蜻蜓,刘大爷的鳄鱼皮手机套上有一个绿色的绣花,这些小心思都是一种态度的表达。
第二,给他们提供最舒适而不是最时髦的产品。我看到短视频平台有一些老年的穿搭博主,实话说有时候让我有点不适。因为我并没有从那些穿着Supreme或者藤原浩的爷爷眼里看到真正的自信和开心。这些被孙辈强行时尚的老人并不快乐。就像我们小时候被迫表演节目一样,内心充满了抗拒。当然如果有爷爷奶奶真心喜欢这些时下的流行,那是很好的,我会给与时俱进的他们点赞。
第三,我们也会老,我们老的时候,希望怎么展现我们的时尚态度?是跟随当时的年轻人,还是继续说着已经过时的网络用语,穿着曾经流行的潮流品牌?我觉得都是好的,也都是美的,不逼迫别人跟随自己,不逼迫自己跟随别人,这就是时尚,就是大方,也就是美。
大卫·休谟(David Hume)在《人性论》中有这样的洞见:
不是因为某个东西美,所以使得欣赏那个东西的审美者感到开心。而是因为某个东西使得审美者感到开心,所以审美者才觉得那个东西美。
在我个人看来,自然的就是美的,即使一个人老去,这个过程也因为自然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