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婴幼儿营养与喂养
营养分类与功能
三大营养素
一、蛋白质
蛋白质分为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结构蛋白是构成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一类蛋白。功能蛋白是核酸、酶、肌蛋白、免疫球蛋白、白蛋白、脂蛋白、血红蛋白及各种载体蛋白等,主要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如神经反应、免疫功能(抵抗力)、运动功能等。蛋白质还可提供能量(占一天能量提供的10%~15%)。孕妇和哺乳期妈妈要保证蛋白质的摄入。1~2岁幼儿每天应摄入35克蛋白质,2~3岁幼儿每天应摄入40克蛋白质。如果蛋白质摄入不够,幼儿会出现营养不良,同时也可因蛋白质缺乏而出现抵抗力下降,从而出现反复发热、咳嗽等现象。
二、脂类
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脂肪由脂肪酸和甘油组成,是人体脂肪组织的主要成分。类脂包括磷脂和固醇,分别是生物膜和固醇类激素合成的前身。所以,脂类可提供能量,组成生物膜,提供必需脂肪酸,组成人体细胞组织成分。
胎儿在生长发育,特别是大脑发育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磷脂、必需脂肪酸,所以要注意磷脂和必需脂肪酸的补充。孕妇和哺乳妈妈的膳食中脂肪摄入量要占一天能量的20%~30%,以保证胎儿和婴儿获得足够的能量及大脑发育所需要的磷脂。1岁以后的幼儿脂肪需要量占一天能量的30%~35%,应保证摄入适当的脂肪。
三、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一般指淀粉类食物,即所谓的主食,主要为人体提供能量。其特别的生理功能还有:组成糖脂、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等参与生命活动;增强肠道的蠕动,促进排便;有解毒功能;能量充足可以减少蛋白质的消耗,能量过剩可以合成脂肪增加体重。所以,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保证足够的主食摄入也是非常重要的。
常量和部分微量营养素
一、钙
钙是常量营养素,99%的钙存在于骨头和牙齿中,只有1%的钙存在于血液和组织中。钙的生理功能有构成骨骼和牙齿、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稳定生物膜结构、维持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调节某些激素和神经递质的释放、调节酶的活性、参与凝血过程。
1.钙的生理需求
推荐孕妇每日摄入钙1000~1200毫克。由于食物中提供的钙不足每日需要量的一半,因此孕妇每日至少应补充600~800毫克钙,哺乳期妇女每日应补充钙1200毫克,由此才可保证乳汁钙含量的稳定。儿童每日钙推荐量为半岁以内300毫克,半岁以上至1岁400毫克,1~4岁600毫克。
2.钙在身体内代谢的特点
身体里的钙绝大部分(99%)存于骨骼和牙齿中,只有少部分(1%)存于血液和组织中。当血液和组织中钙减少时,就会分解骨骼中的钙来补充。身体的钙平衡有三种状态:
(1)正平衡,指钙吸收多、排泄少,在体内存留多;
(2)零平衡,指钙吸收和排泄相等;
(3)负平衡,指钙吸收少、排泄多,血液和组织中的钙不够,就会分解骨骼中的钙来补充,时间长了就会出现骨密度下降,如果不补充钙,就可能出现骨质疏松。这个时候化验血钙可能出现检测值正常。
3.钙的缺乏
简称缺钙,指长时间出现钙代谢负平衡。宝宝钙缺乏往往会出现多汗,表现为睡着时满头大汗、睡眠不好。缺钙引起的睡眠不好的具体表现为入睡困难、浅睡眠多、睡觉时在床上滚来滚去,大孩子还有多梦现象。同时还会出现佝偻病体征,如枕秃、额骨凸出、肋缘外翻等。
4.引起钙缺乏的原因
(1)钙需要量大。孕妇钙的生理需要量大,而钙的吸收率低,容易出现钙缺乏;孩子生长发育钙需要量大,虽然钙吸收率比成人高,但也容易摄入不足。
(2)食物中钙摄入不足。牛奶中钙含量高,但部分幼儿一天吃500~600毫升奶以后不愿吃主食,造成体重增长慢,达不到中位数。此时,应该另外补充钙。
(3)维生素D不足。维生素D是调整钙代谢的重要营养素,特别是促进钙的吸收。由于日常生活中大家强调防紫外线,导致晒太阳机会减少,失去了很多天然补钙的机会。而维生素D的食物来源很少,几乎不可能满足人体需求,所以,大多数人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比较明显,进而影响钙的代谢。
5.血清钙
来自2021年血清钙检测数据表明,30269例妇女中,非妊娠妇女10428例,缺钙占4.89%;孕妇19841例,缺钙占12.08%,其中孕早期缺钙占4.08%,孕中期缺钙占7.94%,孕晚期缺钙占13.76%。5838例新生儿中缺钙占29.08%,低于对照值中位数达69.92%。36109例少年儿童中,缺钙仅占1.21%,但低于对照值中位数达58.51%,说明少年儿童中血清钙偏低仍是主流。
6.儿童缺钙的表现
刚睡着时满头大汗,入睡困难或者睡眠浅(在床上滚来滚去),有的孩子半夜惊醒。2~8月龄的孩子有明显枕秃,部分6~11月龄的孩子有肋缘外翻,4~8岁的孩子有的经常叫腿痛或者浅睡眠(睡觉做梦多),这些现象都有缺钙的可能。而婴幼儿缺钙往往还有头发细、黄、竖起来、无光泽的现象。如果化验血清25-羟维生素D不足或者缺乏,血清钙在偏低范围,则在补充维生素D的同时也应该补钙。
7.如何补钙
孕妇补钙可以防止新生儿缺钙,一般建议吃钙片,并建议饭前半小时空腹吃,这时胃酸高,钙片容易分解出钙离子,便于吸收。便秘者建议口服液体钙。由于孩子胃酸比较少,建议补充液体钙。
补钙多会中毒吗?钙的代谢有多种内分泌调节,不会引起高钙或中毒。《中国儿童钙营养专家共识(2019年版)》指出:由过量钙制剂摄入所导致的高钙血症十分罕见。说明口服钙是非常安全的。
长期补钙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吗?有人认为:补钙多了就有可能使骨头变硬,孩子就不长个儿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孩子长高的原理是:长骨端有软骨中心,不断由以钙为主的矿物质沉积变硬延长,长骨变长人就能长高了。软骨中心会受到生长激素的调节,而大脑分泌生长激素是在晚上深睡眠时,如果孩子钙不足或缺乏,就会出现浅睡眠,在床上翻来翻去,影响大脑分泌生长激素。一般来说,3~8岁的孩子容易出现钙缺乏,在化验生长激素时会出现结果偏低。生长激素偏低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引起身高偏低。由此可见,补钙可以调整孩子睡眠,使生长激素分泌正常,有利于孩子生长发育。
二、铁
铁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铁元素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也是部分酶的组成成分,包括细胞色素、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酶、核苷酸还原酶、单胺氧化酶,还参与DNA的合成、氧化反应、神经功能调节等功能活动,以及维持免疫功能。
1.缺铁对身体的影响
(1)缺铁会引起孩子贫血;
(2)缺铁会导致孩子智力行为发育不良;
(3)缺铁会损伤孩子的大脑;
(4)缺铁可造成孩子智能障碍。
来自2020~2021年产科门诊16109例孕妇的案例分析,其中出现贫血的占26.29%,是孕妇总数的四分之一,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2.缺铁原因
身体储存的铁耗尽、摄入不足、需要量增加(孕妇、婴幼儿,特别是早产儿、低体重儿)。
3.缺铁如何矫正
(1)膳食补铁。食物中的动物血和动物肝补铁效果最佳,一周各吃1~2次,就可以有效补充铁剂。婴儿食用强化铁米粉也可以有效补铁。
(2)药物补铁。如果孩子缺铁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应选择副作用小、口味好,孩子容易接受的铁制剂。
三、维生素D
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的吸收,能把血液中的钙转移到骨头,促进肾脏钙的重吸收,减少钙的排泄,从而保持钙的正平衡。实践中发现维生素D3的功能比维生素D2好。
1.特殊人群维生素D的摄入状况分析
以下为来自2021年的检验数据。
(1)4438例妇女25-羟维生素D化验报告显示,结果正常只占20.75%,缺乏达29.13%,不足达50.12%。
(2)148例新生儿维生素D检测结果中正常占16.89%,缺乏占41.22%,不足占41.89%。
(3)少年儿童中由于从出生几天开始口服维生素D至2岁,所以对12108例少年儿童的血清维生素D检测结果显示,3岁以下婴幼儿血清中25-羟维生素D检测结果正常达80%以上。由于3岁以后不再常规吃维生素D,所以血清25-羟维生素D含量随年龄增大而逐步降低,7岁以后血清25-羟维生素D正常人数降至50%以下,15岁及以上血清25-羟维生素D正常的人数不足20%。由此说明,年龄越大,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比例越大。
2.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原因
食物中摄入不足,晒太阳少,没有及时补充维生素D,一些药物的使用(如抗癫痫药)。
3.维生素D补充方法与技巧
(1)维生素D制剂的选择。可选择维生素D3胶囊,含维生素D3 400IU;维生素AD(伊可新),小剂型含维生素A1500IU,维生素D3500IU,大剂型含维生素A 2000IU,维生素D3700IU。还有一种维生素AD制剂含维生素A1500IU,维生素D2500IU,由于维生素D2功能比维生素D3差,所以不推荐服用含维生素D2的维生素AD制剂。
(2)维生素AD或者维生素D口服的技巧。可按照说明书直接挤进孩子的嘴巴。然而临床实践中发现,由于剂量小,将维生素AD或维生素D挤进婴儿嘴巴后会被孩子含在嘴里,过一些时间后会随口水流出,所以效果不佳。因此,喂婴儿维生素AD或者维生素D的方法是:用小勺盛半勺奶,把维生素AD或者维生素D挤进奶中直接喂或者在某一次孩子吃奶快饱时,把乳头拉出,将维生素AD或者维生素D挤进孩子嘴巴后再喂奶,孩子在吞奶时就会把药吞下。已添加辅食的婴儿可以用小勺盛半勺菜汤,把维生素AD或者维生素D挤进菜汤中喂。幼儿及儿童可以直接将胶囊放入嘴巴,咬破后用菜汤送服(胶囊可吃)。
(3)维生素AD或者维生素D口服剂型的选择。《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专家共识》(2021年)推荐,维生素A、维生素D同补的方式具有合理性,适合我国目前儿童状况。剂量建议:1岁以内婴儿每天口服1粒小规格维生素AD(伊可新,绿色包装,含维生素A 1500IU,维生素D500IU);1岁以上儿童每天口服1粒大规格维生素AD(伊可新,粉色包装,含维生素A 2000IU,维生素D700IU);青少年和成年人根据自身需求可以选择性服用维生素AD或维生素D。
(4) 维生素AD或者维生素D口服持续时间。根据《儿童保健学》第四版推荐,一直持续至青少年阶段。2021年少年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结果表明:孩子年龄越大,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越明显,说明书本中推荐口服维生素AD或者维生素D持续时间跟目前少年儿童维生素D需求状况一致。
4.多动症可能与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有关
一组来自2021年就诊的多动症病例的年龄分析,多动症就诊的年龄集中在6~10岁。这一年龄组少年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结果出现不足和缺乏大于50%,说明诊断多动症的部分孩子可能是因维生素D不足或者缺乏造成钙代谢障碍而出现好动。这一年龄组的孩子需要补充维生素D。
5.孕妇如何补充维生素D
2021年,某医院检验科在4438例妇女血清维生素D检测结果中发现,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人数占79.25%,这说明孕妇需要补充维生素D。建议孕妇服用含维生素D3的维生素AD剂型,口服剂量为含维生素D3 500IU的维生素AD一天一粒,也可隔天服用一颗含维生素D3 700IU的维生素AD。虽然这两款维生素AD分别注明适用年龄为“1岁以下”和“1岁以上”,但只是剂量大小的区别,并不是只能用于1岁以下和1岁以上两种年龄的婴幼儿,而是完全适用于少年儿童和成人。
6.关于口服维生素D中毒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口服维生素AD或者维生素D是不会中毒的,因为书本中提到的中毒通常服用剂量很大。最敏感的小儿每日口服4000IU(维生素D3胶囊10粒),连续服用1~3个月即可中毒。也就是说,口服12万~36万IU才会中毒。如果口服稍大剂量的维生素AD(含维生素D3700IU)每日一粒,1个月总量为2.1万IU,一年总量为25.55万IU,是不会造成中毒的。2021年,我们在对12256例少年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的结果中发现,只有1.16%偏高。由此可见,正常口服维生素AD或者维生素D是不会造成中毒的,说明口服剂量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