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蔬菜专业村的形成及其效应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5 已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特点与评述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可以将已有研究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生产地理集聚水平不断增强,主产地带状或块状分布逐步成为农业产业新格局。同时,主产地明显的区域化、专业化特征,即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带来了明显的增收效果。对此,学者们从主产地的演变特征、形成原因及经济效应等角度进行系统梳理、深入探讨,为本研究的现实性与可行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在主产地内部,农业生产呈现出多层次发展格局,农业专业村不仅是农业主产地发展最基础的空间单元,也是结合中国国情下最适合激发农业发展活力的新型组织形式。目前,对于专业村优势的发掘主要集中于成因及经济效应层面,仍有广阔的拓展空间。

第三,现有研究运用区位熵、行业集中度、泰尔指数、莫兰指数、空间基尼系数等多种统计指标探究农业产业空间格局变化规律,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空间计量模型、结构方程模型等对农业产业空间集聚形成因素进行检验,运用时间序列模型、面板数据模型、空间计量模型、社会网络模型、门限回归模型、分位数模型等对产业集聚特征带来的经济效应进行检验,为本研究方法选择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参考。

从对国内外已有文献的详细梳理可以看出,现有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尚有待完善和深化:

第一,以村庄为基本空间单元的农业主产地,其产业集聚表现形式虽依托专业村内部及外部的产业集聚特征,但是当前对以省域为单元的主产地集聚形成的研究有余,对专业村形成机制的研究不足。事实上,在不同地理尺度上的集聚有不同的形式、成因及效应,对具有基础性地位的专业村的形成及效应进行深入研究,不仅符合我国国情的现实需要,还需要在理论上取得突破。

第二,现有研究对主产地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分析得较为充分,对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与环境可持续效应的分析则略显不足,对专业村集聚效应的研究也集中在经济领域,并且以描述性分析为主。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着力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由此观之,对专业村产业集聚特征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资源配置优化,以及环境可持续进行系统的理论推理与实证检验迫在眉睫。

第三,对于不同层次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的选择将有所差异,从省域或县域等宏观视角的研究在方法选择时必将区别于从村域或农户层面等微观视角的研究,既有研究为本研究方法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但在测算过程中,本研究将选择更加适合的方法。

第四,主产地专业村发展呈现集中“连片”趋势,但现有研究对专业村的协同发展缺乏考察。专业村之间比较优势不同,在蔬菜生产供大于求的背景下,村际分工协作、扬长避短,形成多样化的竞争策略是必然趋势。目前,国内只有少数相关研究停留在定性描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