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关于农业生产环境可持续发展现状的研究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是影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规范开发秩序、合理利用资源、科学保护环境,才能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家园(杨伟民等,2012)。当前,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是严重威胁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因素,对于主产地而言更是如此。
对农业低碳生产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涵盖低碳农业概念界定、农业碳排放量的测算方法、农业碳减排的影响因素、农业低碳发展的生物路径选择、农业碳减排的潜力等方面(王珊珊等,2013;侯博等,2015;宋博等,2015;吴贤荣等,2015;宋博等,2016;田云等,2016;张灿强等,2016;陈儒等,2017;李波等,2017)。有关农户低碳生产的研究则主要包括低碳生产行为的定性分析,如减少农药、化肥的投入(Knowler et al.,2007);采用低碳技术情况(祝华军等,2012);基于二元离散选择模型或多元离散选择模型对农户低碳技术采用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马骥等,2007;朱启荣等,2008;葛继红等,2011;李想等,2013;田云等,2015);农田碳汇功能的生态补偿研究(李颖等,2014);农户低碳生产的支付意愿研究(宋博等,2016)等,为推动中国农业生产节能减排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事实上,相比降低农业碳强度,反映单位CO2排放的经济产出,兼顾稳定大气中CO2含量与保持经济增长双重目标的指标碳生产率在当前更需要被关注(Beinhocker,2008)。麦肯锡在《碳生产率挑战:抑制全球变化、保持经济增长》报告中指出,成功减缓气候变化的手段必须满足两个要求:一方面,稳定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另一方面,保持经济增长。近年来,尽管主要集中于工业领域,但碳生产率的重要性、影响因素与门槛效应、潜力与提升空间、区域差异与收敛逐步被纳入人们的视野(刘传江等,2015;高文静等,2017;李亚冬等,2017;李珊珊等,2018;姚晔等,2018)。在农业碳生产率影响因素研究领域中,宋博等(2016)和程琳琳等(2016,2018)的研究具有代表性。其中,宋博等(2016)以微观农户数据为基础,基于线性回归模型得出户主受教育程度、农业生产年限、农户专业化程度是影响农业碳生产效率(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所得到的蔬菜产值)的重要因素的结论;程琳琳等(2016,2018)基于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测算得出城镇化是影响农业碳生产率(一定时期内农业产值与同期农业二氧化碳排放量之比)的重要因素的结论,同时省际农业碳生产率存在溢出效应与空间依赖性。
有关农业水资源节约利用的研究也成果颇丰,主要集中在区域水资源利用匹配性(陈军飞等,2018;武萍等,2018)、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与管理评价(马剑锋等,2018;王苗苗等,2018)、现代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与补偿标准(郭格等,2018;贺志武等,2018;贾蕊等,2018;刘静等,2018;薛彩霞等,2018;徐涛等,2018),以及节水农业建设存在的困境(饶静等,2017)等方面。其中,现代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由于是最根本、最直接、最迅速地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而滴灌技术作为实验过程中节水效果最好的灌溉手段,对于滴灌技术采用影响因素的研究层出不穷。既有研究将影响滴灌技术采用的因素划分为以下几方面:一是农户家庭特征,如户主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风险态度、对水资源知识及相关技术的了解程度、家庭经济状况与兼业程度;二是农业种植特征,如土地经营规模、地块细碎化程度;三是自然环境特征,如水资源稀缺程度、农业用水价格;四是政府支持等(刘红梅等,2008;王亦宁等,2010;贺志武等,2018;黄腾等,2018)。但是,既有研究主要从政府视角考察滴灌技术推广的作用机制,对农户滴灌技术采用的微观基础——增收需求,即对滴灌技术采用的经济效应的研究较为缺乏。应兼顾自然与经济的双重需求,以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