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不自生:企业长寿的奥秘
“不自生”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对于这段话,自古以来各类史家、学者各自有不同的理解,著名作家林语堂的解释为:自古至今,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这个地。天地所以能长且久的缘故,乃因它不自营其生,所以才能长生。圣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常把自身的事放在脑后,但是他的收获却远超出他的本意。这还不是因为他遇事无私,故而才能成就他的伟大吗?
在老子的观点看来,“天”和“地”都是亘古不变的事物,不仅过去许多万年如此,未来许多万年还是如此。那么为什么“天地”如此长久,永恒不灭呢?——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什么是不自生?可能并不是林语堂先生所说的“不自营其生”,即便真的是“不自营其生”的意思,似乎也不是通例。“天地”可以不自营而生,其他事物也可以不自营而生吗?一只鸟如果“不自营其生”,应该活不过三天;一个人如果“不自营其生”,可能活不过一个星期;一家公司如果“不自营其生”,可能都没有存在的必要。这里老子想表达的意思不是“天地不自营其生”,而应该是“天地不营私利”。
天之所以长久,是因为天覆盖世间的一切;地之所以长久,是因为地承载地上的一切。人类诞生之前,天地就已经存在了,我们不知道天地是如何产生的,也不知道天地将会怎样灭亡。天地会不会灭亡、会怎样灭亡,这本来是科学问题,老子在其所处的时代当然无法找到真正的答案,但老子却从自然现象中找到了人文意义。天地的伟大,就在于他们将自己的利益置之度外。天有何求?地有何需?即使没有寰宇内的生灵万物,天还是天,地还是地,没有丝毫影响。但是“天地”并没有满足于自身的存在,天包罗万象,地养育万物,他们把自身放在万物之外、世界之后,从来不把万物的成长当作自己的功劳,只是退居幕后默默地为万物提供成长环境,这是天地“不自生”的品质。老子认为,正是因为天地“不自生”,所以才能亘古 恒久。
接下来老子又从天地类比到圣人: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圣人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所崇拜的最高理想人格,道家、儒家、佛家虽然对圣人的定义不同,但本质却很相似,殊途同归,三者都反映了中国 “三教合一”的理念。“三教合一”又叫作“三教合流”,宋代以后,儒教、释教、道教三家思想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达到了融会贯通、和光同尘的境界。道家的老子认为圣人受到天地包容无私的启发,模仿天地之道把自身放在众生的后面,把众生放在自己的前面。圣人把自身的生存放在最后,却最终完好地保存了自身;圣人把自己的安全放在一边,却最终处于最安全的位置。为什么圣人能够保存和彰显自己呢?正是因为无私。不把保存和彰显自己放在首要位置,圣人反而成就了自己,保存和彰显了自己。
儒家的孔子曾经向道家的老子问道,他们在一些问题上有类似的看法。在《论语·雍也》中,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假若有一个人,能够广泛地给民众以好处,又能帮助大家生活得很好,可以算是仁人了吧?孔子回答说,这种人哪里仅仅是仁人,简直可以称为圣人了,连尧、舜这样被人称为圣人的人,也未必能够做到给民众以好处以及帮助大家好好生活。接着,孔子给出了一个“仁”的标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意思是所谓仁,就是自己想要立身,也要帮助别人立身;自己想通达,也要帮助别人一起通达。凡事能从自己出发进而想到他人,这就是施行“仁”的方法。《论语·卫灵公》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原则可以让人奉行一辈子呢?”孔子回答说,这个可以让人奉行一生的原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如果你不想别人这样对待你,那么你就不要这样对待别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共同构成了儒家处世之道的重要原则——忠恕之道。忠恕之道就是以忠恕之心对待他人,达到推己及人、和谐共生的境界。
儒家的王阳明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他从明朝中期政治腐败、官场昏暗等社会问题中发现程朱理学从外在的事物中寻求天理的弊端,于是“援佛入儒”,借用禅宗从自我内心出发去成佛的心性论,主张从自我的内心需要寻求天理,心与理合而为一, 心就是理。王阳明构建了“亦儒亦佛、儒体佛用”的心学体系,被后世称为 “新儒学”。关于圣人的观点,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出:“夫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其视天下之人,无外内远近,凡有血气,皆其昆弟赤子之亲,莫不欲安全而教养之,以遂其万物一体之念。”王阳明认为圣人的心与天地万物一样,他看待天下的人,没有内外远近之分,圣人认为凡有血气生命的都是自己的兄弟子女,都应该给予他们安全、帮助他们、教养他们,这就是圣人在实践万物一体的观念。从孔子到王阳明,可以发现儒家也认同圣人的标准之一是无私。
天地的长久是因为无私,圣人的彰显也是因为无私,因为“不自生”所以“长生”。企业如果想要长久,那么秘诀也是“不自生”所以“长生”。当企业能为社会提供产品、服务和价值,且把产品、服务和价值放在首位,那么企业就能长久存在;如果管理者能为企业提供管理、服务和领导,那么管理者就能长久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