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领导理论的发展历程
由于领导者在组织中的独特地位及独特的作用,他们往往成为一个组织成败的关键因素。关于领导的研究除了传统的特质学派、行为学派和权变学派之外,还包括领导关系学派(Relational School of Leadership)、领导怀疑学派(Skeptics School of Leadership)、领导信息处理学派(Informatio n-Processing School of Leadership)以及新型(新魅力型/变革型/愿景型)领导学派[the New Leadership(Neocharismatic/Transformational/Visionary)School]等(House and Aditya,1997;Lowe and Gardner,2000;Antonakis,Cianciolo,and Sternberg,2004)。领导研究的各主要学派及其研究高产期见图2-2。
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以及领导权变理论是传统领导理论研究的三大学派。领导特质理论的研究者付出大量努力,试图寻找有效的领导者的个人特质,但是这些研究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那些试图识别不同的或者成功的领导者的共同特质或者心理、精神特征的研究,没有一项是成功的;二是没有一项研究能够成功地区分领导者和非领导者(Stogdill,1974;Mullins,1999)。领导特质学派是最早对领导进行科学研究的学派,也是经历波折最多的领导研究学派(Bass,1990)。虽然关于领导特质的研究面临危机曾一度中断,但是经过一些学者的研究努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质理论研究开始复兴(Lowe and Gardner,2000),特别是近20多年形成了领导特质学派的又一个研究高峰(第一个研究高峰大约是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Antonakis,Cianciolo,and Sternberg,2004)。分析传统的特质理论失败的原因,我们认为,传统的领导特质理论的致命缺陷在于它试图寻求一套在各种情境下都适用的领导特质特征。由于无法找到一套在各种情境下都适用的领导特质特征,研究者们又将视角转向研究领导者的行为风格。
图2-2 领导研究主要学派简史
资料来源:Antonakis、Cianciolo和Sternberg(2004)。
领导行为理论的相关研究者们试图寻求一种普遍有效的领导的行为方式,其应用意义在于对领导者的培训。在这一研究过程中,有代表性的研究有Lewin(1938)的领导作风理论、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领导行为研究组Stogdill(1957)等人的四分图理论、Blake和Mouton(1964)的管理方格理论、日本大阪大学学者三隅二不二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PM理论等。我国学者在领导行为理论方面也进行了水平很高的研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我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许联仓教授与日本学者三隅二不二合作,在PM理论方面进行的研究,以及我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凌文辁教授在PM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提出的CPM理论。目前,关于领导行为理论的研究结论依然存在矛盾。究其原因,传统领导行为理论试图探讨普适有效的领导行为模式。尽管没有找到一套对各种情境普遍适用的领导行为模式,但是研究者们发现,探讨领导有效性的时候,领导者的行为方式和领导环境都非常重要。因此,经过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研究高产期,领导理论研究逐步转向权变研究。尽管行为理论至今仍然处于低潮(Lowe and Gardner,2000),但其产生的很多成果已经为其他领导理论所吸收(如权变理论、变革型领导理论等)。
领导权变理论的研究。通过引入情境变量,将领导行为与领导者所面临的情境结合起来研究对领导效能的重要影响,也可以称之为基于情境的领导行为理论。这一理论及其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指导领导者培训以及如何选择具体情境下最适合的领导行为模式。但是,权变理论只探讨了情境与领导行为的相互作用,没有涉及情境与领导特质的相互关系,使得权变理论缺乏完整性。权变理论的高产期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依循权变的研究方法论,学者们对情境与领导特质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形成了基于情境的领导特质理论,并将其作为对领导权变理论不足的补充(宋合义、朱丹,2003)。基于情境的领导特质理论研究了组织文化、危机、任务结构性、高层团队因素、工作特性、组织承诺、中层部门沟通状况等不同情境下有效领导者的特质特征,探讨了相应情境下领导特质与领导效果的相互关系,并建立了描述这种关系的权变模型;建立了领导情境与领导特质的匹配模型以及基于情境的领导者的特质、胜任力模型。这些研究表明,不同情境下,有效领导者的特质特征是不同的。但是,研究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具体表现为:一是某些特质在特定情境下没有发挥作用,很多特质难以对领导有效性进行清晰的解释;二是无法解释特质是如何对领导效果起作用的。可见,基于情境的领导特质理论仍然无法解释那种使我们能从特质与情境的相互作用中预测绩效的具体过程。
综观领导理论的发展以及已有领导理论的不足,对领导特质、领导行为与情境三者关系的全面、整体的研究,成为领导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见图2-3)。领导的每一个要素都是重要的和必需的,因为每一个要素与其他要素都是相互依赖的。于是,领导研究趋向于全面综合化,出现了一些新型的领导研究理论,具体包括:魅力型领导理论(Conger and Kanungo,1987)、变革型领导理论(Burns,1978;Bass,1985)、以价值为本的领导理论(House,1996),以及道德领导(Brown,Treviño,and Harrison,2005)等。后文将对其中研究最广泛的变革型领导理论等加以回顾述评。
图2-3 领导理论的发展以及全面领导理论模型的趋势
资料来源:笔者研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