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海市的成功探索带来了现实的案例借鉴
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彼时的上海市,虽然是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也存在着城市功能老化、基础设施落后、城市配套不完善、工业设备陈旧等问题。上海市政府迫切希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工业设备改造。然而,当时的上海市本级财力有限,资金的缺乏严重阻碍了上海的城市发展。
1985年12月25—26日,上海市召开了“开放与发展”第一次研讨会,时任上海市市长江泽民提出,“要偿付上海历年来拖欠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老账,光靠国家拨款和现在地方财力是远远不能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此后,上海市委市政府经过多次研究论证,提出“计划单列、自借自还”的借款方式,希望通过扩大利用外资来弥补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技术改造等过程中急缺的资金。次年5月,上海市向国务院、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递交了《关于上海市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的请示》。8月5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上海市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的批复》(国函〔1986〕94号),批复同意上海市扩大利用外资规模,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技术改造,增加出口创汇能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旅游业。根据国函〔1986〕94号文件精神,上海市政府确定了第一批32亿美元的利用外资项目,统称为“九四专项”。1987年12月30日,上海市政府在此前“九四专项办公室”基础上正式成立上海久事公司,作为“九四专项”总账房。“久事”谐音“九四”,寓意“永久事业”。
在第一批利用外资贷款的32亿美元项目里,包含了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技术改造、三产和旅游项目。其中,筹措14亿美元投资了南浦大桥、地铁一号线、合流污水一期工程、虹桥机场候机楼改造和20万门程控电话等五大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为上海解决了基本民生问题;筹措13亿美元投资了268个工业技改项目,包括电真空公司、飞利浦半导体公司、上海冰箱压缩机、金阳腈纶项目等,推动了上海的工业发展;筹措5亿美元投资了35个三产旅游项目,包括华亭宾馆、虹桥宾馆、银河宾馆、龙柏饭店、建国宾馆、新锦江大酒店等,有效改变了上海的旅游环境。“九四专项”为上海城市建设找到了解决资金短缺的钥匙,久事公司也成为国内投融资平台公司的先行者。
久事公司经过几年运作后,因积累了繁重的债务问题,1992年上海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简称“上海城投”)得以创立并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上海城投可谓是真正意义上全国第一家专业从事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综合性投融资平台公司,行业内公认的“城投鼻祖”。相较于久负盛名的久事公司,上海城投在运作理念上要先进得多。上海城投的公司章程中就提到,“在城建资金的筹措上,除了城建规费、财政资金、银行借款、市场债券股票之外,土地收入成为一个重要来源”。1992年起,上海大范围开展土地批租,并通过土地批租收入源源不断获得城市建设资金,大大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特别是上海的旧区改造。
从久事公司成立到上海城投问世,上海市在城建投融资体制上不断创新和突破。在推动上海市城市建设过程中,逐步将过去传统的行政办法转变为经济手段,用市场化方式开展政府项目投资。更为值得称道的是,在地方财力有限的背景下,上海市成功探索出依托于政府信用背书的资金筹措方式。从起初只具备单纯融资功能的久事公司,到融资、投资、建设和运营等功能“一体化”运作的上海城投,上海市对城投公司的探索和实践给全国各地提供了现实的案例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