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近现代茶人
一、清代易武茶案立碑者张应兆
在勐腊县易武乡石屏会馆关帝庙内,有一座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十一月立的茶案断案碑,立碑者是易武茶叶生产经营者张应兆。该碑残高1.47米,碑额宽1.02米,碑身宽0.85米,直行阴刻楷书,碑文1147字。易武山在清代是思茅厅所属普洱茶六大茶山之一。据碑文记载,张应兆、吕文彩等原为石屏州人,父叔之辈于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前,宣宪招到易武栽培茶园,代易武赔纳典贡,世代相传。那时,在缴贡茶、卖春茶和收茶税方面,争端较多、矛盾突出。针对易武茶价低而茶税过高的情况,张应兆先约同萧升堂、胡邦有等上诉易武土官,提出对地方发展茶叶生产“大有裨益”的减茶税要求。土官不仅不予采纳,反而借代禀思茅之机,对张应兆的两个儿子实施监禁虐待和“额外科派”。为此,张应兆又约同吕文彩等到普洱府上告易武土官伍廷荣、陈继绍等的诡计和暴虐。此案受到普洱府正堂黄主祥(知府黄中位)重视,由其裁断全案,谕易武土官“不得苛索”,“不许任意派收”,“加派茶价银伍两减免,不得派收,该土弁有事需银借贷,听其民便,不许逼借”,“叩即查照,并移思茅厅知照”,“迅即札饬该土弁遵办,毋得玩违,该民人等,亦毋得借词藐玩”。普洱府断案裁定后增加了茶价,减少了茶税。张应兆等为不使易武土官再滥派茶税,“恐日久仍蹈前辙因立碑为记”,碑文末行刻有“道光十八年岁在戊戌孟冬月望十日张应兆同合寨立”。它真实地记录了清代道光年间易武因茶税茶价争端而诉讼的史实,对研究普洱茶史和清代地方律法具有历史参考价值。该碑现为勐腊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笔者于1994年2月到易武考察该碑。